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揭中國天價葯生死困局 新加坡的抗癌藥有這麼貴嗎?

《我不是葯神》揭中國天價葯生死困局 新加坡的抗癌藥有這麼貴嗎?

《我不是葯神》劇照。(互聯網)

作者

李雅歌

日,一部熱播電影《我不是葯神》橫霸各大評論頭條,熱議重重。這部片子為什麼這麼火?其中究竟反映了怎樣的民生問題?不妨跟隨紅螞蟻一起了解一下。

這部由中國網路權威影評門戶豆瓣打出9分高分的影片,探討的是與平民大眾密切相關的醫療問題。

影片中,由演員徐崢扮演的男主程勇為生計所迫,不得不鋌而走險干起了藥品走私的買賣。委託人呂受益是一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患者,他必須長期服用一款由瑞士生產的抗癌藥「格列寧」(原名「格列衛」)才可以活命。然而這款專利葯價格昂貴,一瓶竟要4萬人民幣(約8155新元)!不少工薪階層家庭因為要長期供葯給病人,賣房換藥,卻依舊無法填補黑洞。

了解到印度某製藥公司有「格列寧」的仿製葯,一瓶僅需5千元(約1019新元),呂受益託人找到了販賣印度藥油的程勇,問他能不能找來渠道把這種葯帶進中國。

程勇專程飛往印度與製藥廠洽談合作,且拿下了中國區的代理權。之後在程、呂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印度「格列寧」通過QQ群病友論壇找到了許多買家。程勇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我不是葯神》被中國網民評為「年度最佳國產劇」。(互聯網)

然而好景不長,收到警方可能以走私罪逮捕販葯團伙的消息後,程勇決定金盆洗手,用賺的錢開了紡織廠做起了正當生意。但這樣的決定卻影響了大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切斷了他們的供葯渠道,使剛被燃起的「低價買仿製葯」希望破滅了。

最受打擊的就是呂受益,廉價葯沒了,沒錢吃正版葯,絕境中的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呂受益的自殺行為喚起了程勇的決心,即使千難萬險要幫助這群病友。他重操舊業,開通了運葯渠道。並以每瓶500元人民幣的更低價格售葯,自己掏腰包補足差價。

這次不為盈利,只為救人,為了讓命友們活下去!

影片結尾,程勇以走私罪被逮捕。當運送他的警車緩緩駛出,路旁站滿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大家紛紛摘下口罩向他致敬。司法機關考慮到程勇「因善觸法」的特殊情由,特判減刑三年。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程勇原型名陸勇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火是因為它真實展現了情理與法理之間的拉鋸,缺錢救命的無奈,以及赤裸裸的現實張力。

電影播出後,一段由白血病大媽脫口而出的對白廣泛流傳,一語道破患者及家庭的辛酸:

「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葯,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

電影之所以真實,因為它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來。

劇中程勇的原型,名叫陸勇,江蘇無錫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老闆。2002年8月,陸勇被確診患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在尋找骨髓配對期間,他需要花費高價服用瑞士生產的名為「格列衛」的抗癌藥來維持生命。

故事中的主人公原型陸勇。(互聯網)

2004年,陸勇聽說有一款印度仿製的「格列衛」價格便宜且藥效相近,便親自前往印度考察調研,確定了葯的可用性及安全性便開始服用。在病友群中公開消息後,很多人找他幫忙代購此葯。

2014年為方便匯款到印度,陸勇通過網路購買信用卡。這一行為受到警方注意,後被逮捕,以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及銷售假藥罪對其提起公訴。2015年1月,檢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訴訟,認為其行為不構成犯罪。雖不是什麼大案子,卻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關注,引發了有關高價「救命葯」及因病致貧的討論。

陸勇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澄清自己的行為並沒有犯罪,因為這過程中不存在銷售獲利的動機,他不是中介轉買轉賣藥品,只是單純作為一個白血病患者「要保命」。在病友圈中,他也因此被賦予「葯俠」的稱號。

對於自己的故事被拍成電影,陸勇的評價是:

「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因為裡面的台詞現實中我在心裡說了很多遍。」

真實版的「格列衛」大戰 吃不起正版葯的傷

這部電影將治療白血病的轉效葯「格列衛」帶入公眾視野。據了解,這款「靶向葯」(針對某類細胞組織起作用的藥物)由瑞士諾華(Novartis)公司發明研製,化學名是伊馬替尼(imatinib)。在格列衛出現之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至5年。格列衛的誕生,將這種極難治癒的血癌生存率提升到90%,成為延續血癌患者生命的福音。

與影片中報價不同,現實版諾華研製的「格列衛」售價為2萬3500人民幣(約4790新幣)一瓶,而由印度Natco仿製的「格列衛」,藥名Veenat的售價為1500元(合305新幣),兩者價格相差15倍!

諾華產「格列衛」與印度「格列衛」葯價大比拼。(李雅歌製圖)

那麼有人不禁會問,兩款葯價錢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多?藥效有差嗎?

其實諾華產的「格列衛」貴就貴在前期的科研投入,從發現靶點到2001年獲批上市,歷時五十年,投入的資金超過50億美元!一款新葯推向市場通常有20年的專利期,而這也是盈利的紅利窗口。高昂的定價也是為了盡量可以回本前期天文數字般的科研投入。專利期過後,其他葯企便可以提取主要的化學成分進行仿製。

作為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為解決人民吃不起高價專利葯救命的醫療問題,催生了仿製葯產業,在當地這並不是什麼非法行為,而是有效且低價的替代法。印度也因此被稱為發展中國家的「仿製葯大國」。

2013年,醫藥史上真實上演了一出「印度最高法院駁回瑞士製藥巨頭諾華公司對改進後的抗癌新葯格列衛專利保護的要求」,因此諾華產的「格列衛」在印度喪失了專利權,可以被其他葯企仿製。

至於療效如何,親歷服用多年的陸勇目前繼續使用中,從2004年至今延緩了十幾年的生命。

新加坡的「格列衛」多少錢?

據《聯合早報》之前的報道,2004年新加坡批准使用「格列衛」來治療白血病,它能夠阻斷腫瘤細胞內的細胞生長信號,從而抑制腫瘤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本地某綜合醫院的藥劑師透露,目前每100mg的諾華牌「格列衛」的售價是35新元。以一個普通病人的每日用量400mg計算,日花費為140新元,一個月的藥費大約是4200新元!

那麼這種葯在保健儲蓄計劃外是否有額外補助呢?

紅螞蟻查看了醫療條例發現,只有被列入標準藥物清單(Standard Drug List)的藥品才可獲得最多高達75%的補助金。「格列衛」無緣此榜單。

患者可以進行的第二步就是向衛生部申請藥物援助基金(Medication Assistance Fund),數額依情況而定。但必須確保藥物有在衛生科學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註冊,幸好這次「格列衛」(Glivec)榜上有名。

印度Natco生產的Veenat在本地卻無緣衛生科學局榜單,但通過互聯網不難找到該品牌藥物在本地的代理。

至於本地患者如何支付高昂醫藥費,據《海峽時報》去年報道,一位名為Tony Leo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比較幸運地被美國Max Foundation基金會選中,通過參與諾華製藥的援助研究(aid research)得以免費服用該藥物,省下了大筆醫藥費。

澳洲天價抗癌藥的補助措施

癌症作為長期且難治癒的疾病,一直都是令各國醫療界頭痛的難題,政府也在積極提倡希望將更多抗癌藥物納入醫保範圍,或是通過零關稅的措施為「天價葯」降價,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澳洲PBS計劃被當地媒體報道(互聯網)

在澳洲,一項名為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簡稱PBS)的藥品福利計劃規定,所有被納入該清單的藥物不管售價多貴,普通患者只需花費30多澳幣即可買到。

2018年伊始,兩款針對末期癌症的專項葯被納入保單。被稱為抗癌神葯的Opdivo原本每劑100mg售價8300澳元,PBS受保的病人卻只需支付39.5澳幣。治療肺癌見效的Keytruda原本一年花費需超過15萬澳元,補貼後每個療程的花費為37.7澳元!

當然,帶給人民便利的同時,政府近幾年來為PBS計劃投入了超過73億澳元的專項資金。

紅螞蟻不禁感嘆,「天價葯」降價是一個涉及廣泛層面的課題。從製藥商的研發盈利,到延長患者生命;從政府推進醫療津貼,到納稅人是否買單。各種利益牽扯,的確是個棘手的民生課題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抗癌 的精彩文章:

收好這份抗癌食物清單,對照吃准沒錯
你吃了這麼年的常見蔬菜,它居然能抗癌?

TAG:抗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