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德報怨,是修行,更是福報

以德報怨,是修行,更是福報

近期精彩推薦

從前有一位老人,他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為了讓兒子們多一些人生歷練,他便對三個兒子說:「你們三人出門去,三個月後回來,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告訴我。我要看看你們哪一個所做的事最讓人敬佩。」他的三個兒子聽完後,就動身出發了。三個月到了,三個兒子都回來了,老人就問他們每人所做的最得意的事。

長子說:「有個人把一袋珠寶存放在我這裡,他並不知道有多少顆寶石,假如我拿他幾個,他也不知道。但等到他向我要時,我原封不動都歸還給了他。」

老人聽了之後說:「這是你應該做的事,若是你暗中拿他幾顆,你想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長子聽了,覺得這話有道理,便退了下去。

次子接著說:「有一天我看見一個小孩落入水裡,我救他起來,他的家人要送我厚禮,我沒有接受。」

老人說:「這也是你應該做的事,如果你見死不救,你心裡過得去嗎?」次子聽了,也沒話說。

最小的兒子說:「有一天我看見一個病人昏倒在危險的山路上,一個翻身就可能摔死。我走向前一看,竟然是我的仇敵,過去我幾次想報復他,都沒有機會,這回我要弄死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但是我不願意暗地裡害他,我把他叫醒,並且送他回家。」

老人不等他說完,就十分讚賞地說道:「你的兩個哥哥做的也是符合良心的事,不過你所做的是以德報怨,那就更難得了。」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金剛經》

所謂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做了什麼樣的事!這些都是夢幻泡影,既沒有你、我、他,也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更沒有德、怨的分別,若能做到這樣,則福德不可思量!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金剛經》

如果不能完全做到以上境界,以德報怨也能得人天福報,雖然功德算不上,但是福德還是一定會有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突然覺得某個人可能對你有看法,你的內心起了懷疑。那就馬上把功德迴向給以他為首的十方眾生,你對他的懷疑和負面的想法就變了。

他對你有沒有看法,那是他的事。你對他沒有任何惡意,反而願意以菩提心作迴向,這是你自己的修行,是你的福報。這種善根功德一直到你成佛為止,都會不斷增長。

將佛法運用在改變自己身口意上學會常常觀察自己,將佛法運用在改變自己的身口意上,就能改變自己的生命,並感受到學習佛法對自己的正面影響。努力堅持這樣的修持,不斷地重複,學習佛法的動力會愈來愈強,信心會在無形中越來越堅固,信心自然也就越來越增長了。

與業力和煩惱習氣的較量,是一場需要毅力和耐心的持久戰。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深陷輪迴摸爬滾打,既然想出離,就要有持之以恆,與業力和習氣不斷"過招"的恆心。

所有的煩惱習氣,以它們各自的方式表現著。這種沉積,就如同我們在輪迴中沉溺的時間一樣長久。既然我們的煩惱習氣和受業力捆綁的後果,並非因一朝一夕所促成的。那麼在解脫之路上,也並非一蹴而就能夠成就的。

————結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經禪修 的精彩文章:

改變心境的幾張圖,一定要細細品味!

TAG:心經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