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給出中國行星探索路線圖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給出中國行星探索路線圖

根據中國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行星探索是我國的重點工作之一,它最核心的意義在於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理解生命的起源,以及探索潛在的宜居星球環境。行星探測所需要的工程及科學知識儲備通常極其複雜,根據以往的國際經驗,國際合作在此類大型計劃中往往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行星探索路線對於中國發展行星探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受《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編輯邀請,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團隊——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勇、中國科學院院士萬衛星與客座學者堯中華,通過對照國際空間探測發展歷史,系統闡述了中國的空間探測發展脈絡,介紹了中國行星學界最近幾年的迅速發展,包括成立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行星物理專業委員會以及創辦中國第一個行星物理專業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簡稱EPP),並展望了未來潛在的發展方向(如圖)。

文章還重點評述了中國該如何與國際行星學界相結合:中國的火星探測項目可與國際火星探測的科學目標各自發揮其獨特的優勢;通過國際合作建造以望遠鏡為主的木衛系統地質活動觀測平台,帶領中國木星探測迅速獲得重大國際影響力,並在未來二十年木星探測潮流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中國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數年的探測計劃及其探測目標(圖片來源: Earth, NASA; Jupiter, 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Io, 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Mars, NASA/JPL/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 Asteroid, NASA/JPL; Moon, NASA)

(來源:中國科學院)

關注中國高科技(微信公眾號cas-hitech),參與新浪微博話題#中國高科技#,獲取更多科技前沿信息和高新科技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高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科學家在納米二氧化鈦聯合重金屬的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TAG:中國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