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DARPA加入爭霸賽」用量子計算解決機器學習問題,發布四大挑戰!

「DARPA加入爭霸賽」用量子計算解決機器學習問題,發布四大挑戰!

「DARPA加入爭霸賽」用量子計算解決機器學習問題,發布四大挑戰!

「DARPA加入爭霸賽」用量子計算解決機器學習問題,發布四大挑戰!

新智元編譯

來源:nextbigfuture

編譯:大明

【新智元導讀】DARPA無人車挑戰賽催生了一系列無人駕駛人才和公司,如今,DARPA又發布了量子計算挑戰賽,給出四大命題,號召研究人員用量子計算解決機器學習問題。量子計算和機器學習牽手將是怎樣一番盛況?先來看這四大挑戰。

「DARPA加入爭霸賽」用量子計算解決機器學習問題,發布四大挑戰!

量子物理學先驅人物理查德·費曼在提出量子計算的最初設想時,就是要解決當時的科學無法解決的難題,例如:在量子物理學、量子化學和材料學領域的很多問題,使用經典計算平台幾乎是無力解決的,但利用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就可以為這些問題成功建模。

目前,DARPA正在挑戰這一領域,研究並描述當前和下一代量子計算機的本質,以理解複雜的物理系統,改進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弄清量子計算可以在哪些方面解決現在的科學和技術難題,從而逐步讓費曼的設想變為現實。

將數量有限的量子計算機與現有的量子感測器或經典計算資源相結合,很可能產生一些新功能。比如可以對分散式感測器上的量子數據進行聚合,將量子計算機的性能提升至超乎想像的水平。

用於處理量子數據問題的一些方法也可能適用於經典計算機。無論是演算法層面,還是在數據的讀取、存儲和傳輸協議上。這些「受量子啟發」的處理方式和演算法在處理效率和處理速度都有很大提升。

然而,要想真正有效地利用量子計算來解決現實問題,尤其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問題,目前仍然存在許多挑戰。量子計算本身存在固有的根本性局限。此外還包括在機器學習開發中,如何將傳統演算法和設備與量子計算相結合,如何解決數據和資源在經典/量子設備間的交互和傳輸問題等。

DARPA發布量子計算四大挑戰

挑戰1:量子計算存在的根本性局限

我們對量子計算的定義沒有任何限制。它可以是物理或邏輯量子位的集合、量子退火機,量子計算液等,或者可作為待建模的系統的代理的其他量子模擬平台。

如何解決可擴展化的問題。我們要將感興趣的現實問題在多大程度上映射到量子計算平台進行模擬?目前的經典計算平台和演算法在多大程度上變得不夠用了?使用量子計算有哪些潛在收益?

使用量子計算代理系統對物理系統進行建模時,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如何對量子狀態進行初始化和讀取?是否有任何新的演算法可以將真實世界的量子系統映射到代理系統中?

在實驗上,我們能否使用現有系統來測試我們的基本假設?比如:錯誤會如何隨著系統規模的擴大而擴大?糾錯編碼演算法是否真的按預期工作?所提出的量子演算法是否有可能實現,計算出正確的答案,並達到預期的計算加速效果?

在建模系統的大小超過量子計算平台大小的情況下,是否能找到任何演算法,包括將量子演算法和經典架構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將整個問題分解成為可以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小型量子平台的小模塊?

挑戰2:面向機器學習任務的經典/量子計算混合方法

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量子計算對「第二波」人工智慧 / 機器學習優化策略的潛在影響。機器學習已經在廣泛的現實問題中顯示出重要的價值,但數據訓練時間往往很長,這取決於數據的規模和種類。而且,由於缺乏詳細的分析和深度學習的理論支持,其網路設計空間需求很大。有人主張利用量子計算在子程序優化任務中使用量子加速,大大減少目前標準機器學習方法的訓練時間。

DARPA的關注重點是,通過對量子/經典方法的結合,大幅改善構建高性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解決方案所花費的總時間。

使用近期和未來量子計算設備的量子/經典混合系統,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效地執行機器學習任務?使用這些方法是否比其他方法獲益更多?運算速度的提升是怎樣由可用量子資源的多少決定的?

實施這些方法時要面對哪些挑戰?例如,為了連接量子資源和經典資源,必須應對哪些問題?我們能否在經典處理器和量子處理器之間有效地傳輸數據,真正獲得運算性能上的提升?是否需要開發其他輔助技術來實施此類方法?

挑戰3:量子感測器與量子計算資源的介面問題

將量子計算機和分散式量子感測器的結合起來,可以獲得哪些新功能?量子計算機需要有多大以及它需要多大才能運行(例如,系統能容納多大的兩量子位門誤差)?需要多少分散式感測器來衡量獲益高低,這些感測器的性能水平等。

在這種方式下,可以利用哪些量子計算機平台(例如陷阱離子量子位,超導量子位等)和感測器(原子鐘,磁力計等)?

挑戰4:受量子計算啟發,並可用應用於傳統計算機的演算法和流程

迄今為止,受量子計算啟發產生的演算法可以學到哪些系統過程?這些新的解決方案中是否反覆出現了某些主題和結構?當已經證明量子方法為最優方法時,是否存在識別經典演算法改進的方法?換句話說,我們能否預測這種啟發?

在應對上述三大挑戰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是否學到將數據輸入/輸出、內存和計算相結合的更優秀的經典架構?

不少科學家相信,小型的商用量子計算將在未來10年成為現實,

參考鏈接:

https://www.nextbigfuture.com/2018/07/darpa-challenges-describe-limits-of-quantum-computing-and-apply-qc-to-improve-machine-learning.html

【加入社群】

新智元 AI 技術 + 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 AI 技術 + 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號: aiera2015_3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代碼+教程」重現「世界模型」實驗,無監督方式快速訓練
英特爾收購晶元公司eASIC,加速FPGA,降低CPU依賴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