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漢字起源理解現代社會

從漢字起源理解現代社會

古代的先進地區,曾形成過幾種古代文字,並且全都是象形文字。但是經過歲月變遷,留傳到今天的只有漢字。大多的古代文字都隨著其民族及文化的滅亡而一同消失,或是轉而使用其他民族的語言表記符號,而變成了表音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

一般認為,表音文字是進化了的文字,而象形文字是「忘記了進化」的文字。阿蘭 評價漢字說:它不是語言,而是對事物的刻畫。(《藝術論集》,桑原武夫譯)若文字不能夠描繪語言,那它便是素描了。所謂象形,不過是符號與對象之間類似而已,仍欠缺作為文字的條件。「為了實現類似,就要像小孩子起初畫的素描那樣,一看就懂,一兩筆就足夠了。因此,應當考慮到人類書寫出來的最初的符號已經具有了抽象性、秘傳性等特點。而且,正如人們所知,原始社會裡,在最古老的土著中,圓、十字、三角這類簡單的符號,包含著極其廣泛的意義,常常是具有魔法性的,只有知道內中秘密的人才能理解其含義。」(《藝術論集》)

英、法、西、葡等國語言所使用的拉丁字母,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地區國家使用的斯拉夫字母、中東等地區使用的阿拉伯字母都是表音文字

從象形文字的規律來看,沒有比漢字更能夠具體、全面地表現語言的了。漢字是以一個字來記述一個詞語,而在一個字中形、音、義兼具,是一種完善的文字。漢字是與語言同時存在的文字,是一種文字語言。語言並不僅是一連串相關的讀音。音只是概念的媒介而已,文字則賦予其形體,將內容固定下來,使之概念化。只有一連串相關的讀音的符號是行不通的。即便是表音文字,也要有一連串的字母來穩定地表示出視覺性的內容,以此為基礎才能夠展開其作為一個詞語的機能。也就是說,倘若認為語言是從聲音語言這種自然的事物,而變成以文字為媒介的文字語言,並且賦予了智識性、文化性的活動場所於其中的話,那麼作為文字語言而具備了「音」「形」「義」三要素的漢字,應當說是條件最為完備的文化性質的文字了。阿蘭的漢字素描說,抓住了語言的本質是文字語言這點,但是並沒有體現出對語言的原本目的 —正是為了創造這樣的文字語言才造出了文字—的充分理解。不過這本來也是大多數進化論者通常會犯的謬誤。

漢字並沒有體現出對音的分析。所謂「漢字並非語言」之說,可能本來就是基於這個緣由。但是如果將文字看作對語言的記錄的話,那就不限於「音表記」。我們都知道漢語是一種單音節語言。對聲母與韻母一次性結合的語言進行音的分解是沒有意義的,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同音字無限多,就會失去文字作為一種表記手段的意義。在所有情況下,都是語言在先,而由語言來選擇文字。我們日本人認為表記子音(按,即輔音,對應於漢語的聲母)不是那麼必要,而從漢字中提取出兩種「假名」,還將之與漢字並用。如果漢語可以用「假名」來表記,可能其很早就也在中國產生了。文字的選擇乃是基於其語言的本性而進行的,依據的是適應性原則。作為文字語言的漢字所達到的成就,與其他任何一種文字體系相比都毫不遜色。(《周有光:語言和文字的類型關係》一文有更加深入的探討)

同樣的文字在國內不同的方言區說出來千差萬別

在漢字的構造中可以看出其確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這是基於嚴密的規則,且是文字構成上的要求。作為古代文字的漢字,原本始於象形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與其說是繪畫性、描寫性的,倒不如說是旨在以抽象的線條結構來進行描摹。這一點在與象形文字(hieroglyph)或者阿茲特克(Azteca)文字等進行比較時是非常清楚的。漢字避免了輪廓性的平面描寫方法,即使在描摹鳥獸之形上,也選擇了以線條來表現的方法。比如,通過「馬」、「虎」二字的卜文、金文字形,就可以看出字形線條化的過程。「虔」,已經完全具備了文字的樣式。雖然該字在輪廓上是種以平面為預想的繪畫,但在線條上卻是包含了立體和運動的素描;其字形中長短或強弱的線條交錯,從而使律動成為可能。

漢字獨特的構成形式使漢字從最初的象形姿態走向日後的抽象和簡化

在素描中,線條被視為「人間的表徵,可能是判斷的最強有力的表現」(《藝術論集》),正因為如此,漢字又被稱為「書寫的藝術」。之所以說漢字是素描,是因為在素描的意涵中存有著深刻的與漢字的本質相同之處。像漢字這樣作為「人間的表徵」,而不懈追求著自我表現的文字體系,也別無他例了。漢字中含有神聖文字的傳統。

一些學者認為彩陶上的圖案是漢字最初的起源

古代文字無一例外都是神聖文字。神聖文字與原始繪畫一樣,都立足於相同的基調,但是文字並不是由繪畫照其原樣展開的。文字實現了從聲音語言到文字語言的升華,而支撐這種升華的乃是其強烈的文化意志。若只是單純作為傳達的方法,那麼嘗試繪畫的方法就行了,例如像美洲印第安人那樣,至今保留了他們所創作的極其豐富的圖畫,但是並沒有由此而產生出文字。又比如在中國,彩陶文化圈出土了大約四千年前的彩陶土器,這些彩陶土器上有著幾乎可以讓人聯想到象形文字的文樣,不過在出土的地域並沒有產生文字。該地域在夏朝和周朝時期興盛,而周朝襲用的是東方的殷王朝的文字。即使認為文字是從繪畫發展而來的,也要承認在文字的形成中有著與繪畫不同的原理在起作用。比如說,要想把「魚」用作動詞的「漁」,就要加上水、網、手,通過這樣的手段,而使之成為表示漁獲之意的「漁」字。這便是升華至文字語言的意志。這種意志是由某些創造者所啟示的,因此在文字的形成當中,有時會伴隨著神話傳說。

漢字中名詞「魚」和動詞捕魚的「漁」的對比可以看出文字產生的有趣細節

在很久以前的北歐,有一種叫作盧恩的古代文字,盧恩是秘密的意思。其創造者是北歐神話中被視作諸神之王的奧丁。奧丁為了獲得智慧已經犧牲了一隻眼睛,但為了再獲得神秘的文字,他將自己綁起倒吊在世界樹「尤克特拉希爾」(譯按,古諾斯語Askr Yggdrasils,英語Yggdrasil)的樹枝上,經過九天九夜的苦吟冥想,得到電光般的啟示,而創造了文字。這位王者將文字刻在皮革、指甲等所有能刻的地方,並將之剝下來浸泡在神酒里,在他的世界推廣。據說不管是諸神也好,妖精也好,還有地上眾人,從此大家便可以共享文字了。之所以還要讓妖精們知曉文字,可能是想要昭示文字是為了與神靈進行交涉而誕生的。

已經滅絕的北歐盧恩文字,其神話般的造字傳說和漢字傳說始祖倉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盧恩字元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被人賦予神秘的力量

在中國,普遍認為漢字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所創造的。西漢的百科辭書式的編纂之作《淮南子》的《本經訓》有云:「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本經訓》中提出以人智所製作出來的一切實乃盡失太古的淳樸之道,其中一節列舉了諸多關於事物起源的傳說,以「能愈多而德愈薄矣」之語作結。這是站在老莊思想立場上的文化史觀。天降粟雨,以昭異變已生;鬼神夜哭,亦為哀嘆人智之奪神工。自然產生的聲音語言,至此發展成文字語言,為人類打開自由的精神世界之大門,鬼神專制的時代業已終結。

古代文字形成的具體情由已經無從得知,不過,從此類傳說中可以看出,文字是與神事相關,並承載了人的意志、作為與神進行交流的手段而產生、發展的。印第安人的圖畫文字最終並沒有演變成真正的文字,又或者是阿茲特克文字,它雖然因為阿茲特克國的滅亡而沒有繼續發展下去,但是正在向建立文字的體系靠近,都從側面反映出了文字含有作為理念(logos)的語言之機能,最初是作為一種積極地向神施加影響、謀求交流的方法而誕生的。

中美洲文字的沿襲圖

文字是以理念的形象化之面貌誕生的。文字不只是符號,也不是魔法。如若文字擁有魔法般的力量的話,那便作為言靈(按,語言內在的神靈)的形象化之物而繼承了言靈的咒能。作為古代文字的漢字,將語言和文字之間這種根本性的關係包含在了其形象之中。漢字的原始性不存在於其多筆畫的構造法當中,而是存在於其文字形象中所固定下來的觀念的古代性當中。而漢字的這種原始性,又在考察漢字的造型當中所含有的古代的心性上,為我們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珍貴資料。

在研究古代的問題時,必須依據古代的資料。由未開化社會開始進行類推的方法,終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說到「古代」,只有擁有了文化民族的古代,才能開啟所謂的「古代」這一歷史概念。漢字就是從這種意義上的「古代」一直綿延至今的文字。可以說這就是歷史的道路。具有這種意味的文字,只有漢字。漢字的歷史,構成了這個民族所擁有的精神史的支柱。文學、思想、藝術,在這條歷史的道路上歷歷在目。本書的目的,便是努力追溯此條道路以臻古代。如果說漢字所擁有的歷史,作為歷史是一個典型,那麼作為古代文字的漢字,它的世界也堪稱古代的一個典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浪 的精彩文章:

難度超高 歐美眾國求而不得 中國石墨烯科技再獲重大突破

TAG: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