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貨幣交易挖礦平台開發不是現在交易所的核心競爭所在

數字貨幣交易挖礦平台開發不是現在交易所的核心競爭所在

導讀: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變化,安全應該是第一位的,第二是技術,為用戶提供迅速和優質的體驗;其他的還包括整個產品設計做的更好更合理。

文章來源:Beechat區塊鏈(gh_2facc557eb86)

數字貨幣交易所是數字貨幣交易流通的重要場所,是數字貨幣產業鏈中盈利能力最強的環節之一,也是最具話語權的環節,其交易模式的演進與創新對於搶佔市場份額至關重要。今年6月,FCoin如一匹黑馬強勢打破此前交易所格局,其採取的「交易挖礦」模式吸引了大批用戶,日交易額曾超過排名第2-7位交易所之和。

模仿追隨者蜂擁而至。據不完全統計,僅六月,已經出現或正在實施交易即挖礦模式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包括:OCX、滿幣、58COIN、BKK、TTF等數十家新興交易所,在FCoin帶動下,新興交易所正以每天1.5家的速度出現。

全民交易挖礦的短暫狂歡之後,大多數效仿者的表現並不理想,更有甚者因嚴重虧損上線5天即宣告破產。不過,其中也不乏表現相對優異者。據相關消息,CoinEx平台自7月1號上線「交易即挖礦」模式,交易量迅速攀升,躍居24小時全球榜首。截至發稿,其平台代幣CET價格約0.7元,與其上線初始價格約0.05元相比,漲幅已達14倍。

交易挖礦模式能否避免暴漲暴跌的命運?現有交易挖礦模式為什麼不可持續?關鍵缺陷在哪?交易挖礦的核心規則是什麼?什麼才應該是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在周末舉行的第八期Chainge線下沙龍上,CoinEx創始人楊海坡進行了主題為「交易挖礦淺析」主題的分享。

過去一個月內,包括FCoin在內的很多交易挖礦的交易所參與進來,13823115027開發類似於fcoin的交易平台說明交易挖礦模式是市場非常認可的,帶來了用戶、流量,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但很多交易挖礦平台一推出,由於承載力的原因網站直接崩潰了,規則也是改來改去,交易挖礦實際上沒有看起來這麼簡單。

我第一次看到交易挖礦的感覺:龐氏騙局。看起來設計的非常巧妙,就像是一個資金盤。第一反應是比較抵觸,很多人可能也是這個想法。

後來的幾天就在思考,為什麼會吸引這麼多人參與,這麼火爆,仔細思考之後,我認為交易挖礦模式不僅帶來了一個好玩的玩法,有非常多可以借鑒的地方,同時也發現了現存模式的巨大缺陷。


交易挖礦模式是什麼?每個人在交易平台交易,交易即挖礦,用戶會採取「刷量」的方式交易,同時帶來流動性的好處。用戶交易付出手續費,但獲得的收益大於手續費,因此大量用戶願意去交易;對平台來說流動性和交易深度大大增加了;對平台代幣持有方來說,可以從手續費收入里獲取大量收入分成,又進一步刺激了很多人願意買入平台代幣。

因此創造了一種平台,礦工,和用戶三方共贏的局面,這個模式下,三方形成了良性循環。但這是建立在代幣價格一直漲的假設前提下;相反的,如果代幣開始下跌,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價格越低——產量越高,這也是在此模式下的一個最大缺陷。很多人會發現不少平台在6月已經開始出現這個情況了。對於礦工來說,交易挖礦其實是幾乎無風險或者非常低風險的套利行為,礦工在平台創造流動性進行交易,獲得了可能超過100%價值的平台代幣,礦工獲得收益會第一時間在平台把代幣賣掉,收回本金,重新進入新的循環。導致什麼結果呢?新增產量在市場上全賣掉,所以產量越高價格越低,這就是交易挖礦的死循環。

這也可能是很多模仿者在最開始沒有考慮到的一點。價格下跌是整個平台用戶利益受損,是平台和用戶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因為代幣總量有限,每天挖礦就像消耗燃料一樣,總有一天會挖完,遊戲總有結束的一天,但是如果儘可能地通過產量控制,市場新進資金能夠承載每天的產量,就更利於實現軟著陸。

對所有交易所來講,如何避免讓交易挖礦模式演變成龐氏騙局,唯一的辦法是實現軟著陸,也就是交易挖礦結束後,平台能夠真正繁榮起來,而不是僅僅靠交易挖礦這種激勵模型短暫繁榮。

因此如何控制產量是核心設計點。最早設計交易挖礦模式的並不是FT,而是DragonEx(龍交所)。他們在規則當中設計了硬頂,具體的做法是每天發行量設置一個硬頂,比如每天發行千萬枚代幣,誰的交易量最大誰先挖到,這是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規則。由於每個想參與挖礦的人都想競爭到這個份額,最終結果就是一個平台每到零點交易量突然非常高,接下來的一整天沒什麼人交易。

顯然這是平台不想看到的,因為交易挖礦本身帶來的正向作用除了提昇平台流動性,最重要的是在真正的用戶交易的時候能夠快速買入賣出。僅僅靠每天最開始的成交量毫無意義,對平台也沒有起到正向促進作用。

因此我們在設計CoinEx交易挖礦規則的時候,核心設計是參考了比特幣的設計。很多人知道比特幣大約每十分鐘會有一個區塊,每天產量大概在1800個比特幣,但是比特幣並不是每天控制產量固定在1800個幣,比特幣的核心設計引入了難度變化的規則,我們在設計CoinEx的時候同樣引入了難度的規則。


第一個問題,第一版引入了實名認證,平台默認一個實名認證的用戶就是一個自然人,可以來參與挖礦,限制每個人每個小時能夠挖礦的額度,同時動態進行難度調整,從而使每天產量在一個相對可控的範圍內。但這樣的設計帶來的副作用是,很多薅羊毛的人催生了一個新的市場——買賣KYC信息。後來我們發現可能在某寶上這樣一套完整的KYC信息售價幾百塊,買了這個信息來挖礦每天的產出可能有上千元,利益驅使下有大量買資料的用戶。

第二個問題是,幾萬個賬號同時刷量的時候,給平台帶來了巨大壓力,高峰期每分鐘有接近上百萬訂單提交,成交筆數在2000筆。伺服器承受非常巨大的壓力,這並不是正常交易所目前承載的規模,目前最大的交易所每秒鐘成交量大概在幾十筆。儘管CoinEx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依然運行的很穩定,但我們還是調整了一個新的規則——通過類似POS的方案,持倉CET越多每小時能夠獲得額外的挖礦份額。目前看來這是相對有效的方案,也讓產量更加穩定。

交易挖礦並不是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其實對於交易所來講,交易挖礦並不是核心競爭力。

儘管我們一直在講交易挖礦,但並不能認為這是交易平台成功的法寶。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變化,安全應該是第一位的,第二是技術,為用戶提供迅速和優質的體驗;其他的還包括整個產品設計做的更好更合理。因此我認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交易所競爭的本質是沒有變化的。

CoinEx的未來發展,接下來可能會推出更多產品,包括期貨合約,槓桿交易,C2C的法幣交易等等。另外一個核心點是關於上幣規則。我認為上幣規則是交易所設計中非常核心的一點,很多交易平台所謂的投票上幣,最後可能演變成競價上幣,最大的受益方是平台,但平台用戶和項目方就成了被收割的一方。因為只有相對差的項目才願意花大量資金上線頭部交易所,這個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我們設計的投票規則是,任何幣種都可以在CoinEx去提交資料參與投票,得到足夠多的用戶支持,平台會對幣種進行專業審核,通過後就可以安排上線。我們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了項目方刷票的動機,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社區真正湧現出高質量的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韭菜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加密貨幣——開源性銀行體系時代的到來

TAG:韭菜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