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慘敗,最大原因是忽視了這點,導致進退兩難

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慘敗,最大原因是忽視了這點,導致進退兩難

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方面參戰的三股軍事力量——黃百韜第七兵團在碾庄地區被圍殲、黃維第十二兵團在雙堆集地區被圍殲、杜聿明集團(邱清泉第二兵團、李彌第十三兵團、孫元良第十六兵團)在陳官莊地區被圍殲。可以說,國民黨這些主力部隊全部被殲滅在了淮河以北地區。有人曾說,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國民黨方面忽視了一個點,導致進退兩難,被攔腰截斷,無法實現戰前制定的「全面退守淮河」作戰計劃。那麼國民黨方面到底忽視了哪一個點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淮海戰役爆發前,國民黨方面就制定了所謂「徐蚌會戰計劃」,其主要意圖就是放棄淮河以北地區,將主力部隊全部撤退之淮河一線,憑藉山川地勢採取攻勢防禦。國民黨這一作戰計劃,其主旨不在於主動進行決戰,而是以拱衛南京為目的。基於這一計劃,國民黨方面首先向分散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鐵路沿線上的軍隊撤回徐州,然後走津浦鐵路(徐州至蚌埠段)南撤。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首先,在淮海戰役爆發之初,國民黨黃百韜第七兵團就被重重包圍在了距離徐州以東不到60公里的碾庄地區,徹底打亂了國民黨方面的戰前部署,被迫命令杜聿明率領徐州剿總主力部隊解救黃百韜兵團之圍。但是,國民黨方面的最終目的不在於杜聿明能否成功解救黃百韜兵團,其主要作戰意圖仍是南撤,只是為了保全黃百韜兵團這股軍事力量而已。

可是,在救援黃百韜兵團過程當中,國民黨方面大大地忽視了一個地方,它就是處於徐州和蚌埠之間的戰略重地——宿縣。宿縣本來是孫元良第十六兵團的駐防之地,可是國民黨方面為了救援黃百韜兵團,下令讓孫元良兵團北上守備徐州,讓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東出徐州進行救援。這就導致原本有一個兵團駐守的宿縣兵力單薄。據淮海戰役史料記載,當時駐守宿縣的只有張績武的一個師,兵力僅有一萬多人。

此時,解放軍敏銳地察覺到了宿縣的重要戰略地位,中原野戰軍千里突進,成功搶佔宿縣,徹底切斷了國民黨軍隊南撤之路。國民黨方面在得知宿縣丟失之後,急忙命令正在趕赴徐州的黃維兵團轉頭向宿縣進發,並命蚌埠方面的國軍北上,企圖一舉奪回宿縣。但是,黃維兵團因為孤軍冒進,被包圍在了宿縣西南方面的雙堆集地區,最終全軍覆沒。

宿縣丟失,對於徐州的杜聿明集團是一個沉重打擊,杜聿明集團在撤出徐州之後,只得選擇向西南方向迂迴撤退,而不是直接走最便捷的津浦鐵路(徐州至蚌埠段),因此在兜兜轉轉之中,被包圍在了河南永城附近的陳官莊地區,最終難逃覆亡的悲慘命運。可以說,國民黨方面在淮海戰役的慘敗,在戰略上講,是忽視了宿縣這個戰略重鎮。各位讀者,你們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平津戰役中,蔣介石和傅作義各有什麼算盤?最終均以失敗而告終
遼瀋戰役前,蔣介石想撤軍至錦州,衛立煌為什麼不答應?原因有三點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