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你打開原子世界的大門

教你打開原子世界的大門

原子世界第二期

19世紀末,由於電的發現,化學家們有條件去研究物質在通電條件下的性質了。他們發現將一些氣體裝在密封的玻璃管中,再抽氣使之比較稀薄,然後通上高壓電,會有一束射線從玻璃管的陰極通過氣體到達陽極,人們稱之為陰極射線。在電場作用下該射線會發生偏轉,而且這種射線帶負電

英國科學家湯姆孫在研究陰極射線的過程中,證明了電子的存在——他發現在任何原子中都有這樣一種「帶負電的微粒」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此,他開始思考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既然陰極的原子會放出大量的電子,那麼這些電子在原子結構中一定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由於物質在通常情況下顯電中性,而物質中既然存在帶負電荷的電子,那麼一定還存在帶正電荷的部分,而且所帶的正電荷的電荷量必然等於所帶的負電荷的電荷量

1903年,湯姆孫提出了葡萄乾麵包模型,原子中的正電荷是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內,就像麵包一樣,電子則像葡萄乾一樣嵌在麵包中,均勻地分布在這些正電荷之間。

自此以後,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原子既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也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實心小球了!原子是有質量、有大小、有內部結構的東西了!

在一段時間內,湯姆孫的葡萄乾麵包模型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但是原子的內部結構真的是這樣的嗎?

湯姆孫的學生盧瑟福想用粒子穿進原子,探究其內部結構。然而在元素放射性發現以前,人們缺乏探測原子結構的手段

GIF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鈾的放射性,這種天然射線的穿透能力很強,可以使厚紙包裹的底片感光。

為了進一步了解所謂的「放出的射線」究竟是什麼,盧瑟福試著用層層鋁箔把鋁鹽包裹起來,他發現一種射線可以很輕易地用紙或單層鋁箔就可以擋住,並把它命名為α射線;另一種射線需要多層鋁箔才能包住,並把它命名為β射線;不久,從鈾鹽中又發現了一種穿透力更強的射線,稱為γ射線

---如圖,這三種射線的穿透能力強弱如何?---

這三種射線的帶電特徵不同,α射線帶正電,β射線帶負電,γ射線不帶電

根據電磁學的基本原理,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會發生偏轉。把帶電粒子放在帶小孔的鉛盒中,在射線路徑上加上磁場,不帶電的γ射線將保持直線傳播,而帶正電的α射線和帶負電的β射線則偏轉方向相反,並和磁場方向相關。

其實,α射線是氦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後的正離子,即氦原子核,所以帶正電,具有較大的質量。β射線實際上是電子流,所以帶負電,質量較輕。γ射線屬於電磁波,其靜止質量為零。

GIF

由此,也正式開啟了α粒子去轟擊其他物質的可能性,因為α粒子具有較大的質量和較低的速度,最容易探測其運動軌跡。為了探測原子內部結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子彈」去「射擊」原子,看「子彈」是如何偏轉的。原子結構的蒙面紗也逐漸被揭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個食譜 讓你21天瘦10斤!(你信嗎?
360N7是360的遊戲手機現在用它還值不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