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京今年這場雨到底有多大?這些病人不防範會要命

北京今年這場雨到底有多大?這些病人不防範會要命

7月15日至18日,北京經歷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根據北京市氣象局消息,此次降雨持續約58小時,全市平均降雨量103.1毫米,市水務局密雲張家墳水文站錄得386毫米雨量。進入7月,全國各地陸續發布暴雨預警,除了出行注意安全外,這幾種病人出現以下癥狀時更要注意防範。

冠心病患者——胸悶

多地持續遭受暴雨襲擊,這又悶又濕的天氣,冠心病患者最難受。「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導致患者缺氧。」北京華信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逯春鵬解釋說,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腦動脈硬化的人,心腦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在濕悶的空氣中,水的含量明顯增加,而氧氣的含量則明顯下降。所以,即使患者服用的藥物品種、劑量跟平時一樣,甚至活動量和平時也沒有區別,他們也常會感到胸悶、氣短、頭暈,嚴重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腦血栓。安徽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董梅提醒說,當天氣悶熱、空氣中濕度較大時,患者應減少戶外活動。有心臟病史的患者要及時補充水分,在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後喝些開水。

哮喘患者——憋氣

科研人員通過6年觀察發現,雷雨天哮喘患者來醫院的頻率會增加15%。山東省立醫院過敏反應科曹乃清博士指出,桑拿天的溫度和濕度都非常適合真菌、黴菌等過敏原的繁殖和生長,再加上雷雨天氣壓低,空氣中漂浮的過敏原濃度就會明顯升高。最危險的是雷雨天的一前一後,之前是極度的悶熱潮濕,雨後的高溫又會讓過敏原迅速飄回空中。因此,哮喘患雷雨前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下雨時不能門窗緊閉,因為此時自然風和雨水可把過敏原從家中趕走。雨後如出現太陽暴晒、溫度升高,出門時不妨戴上口罩,以防過敏原。

腸胃病患者——腹瀉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朱生梁教授說,濕度大、忽冷忽熱、氣壓多變,人體的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能受到影響,引起胃酸分泌不正常,出現功能性腸胃炎。此外,雷雨天氣溫一般都會下降個5~6℃,平時脾胃不好的人容易胃部受涼,就是中醫常說的「脾虛濕滯」。多雨潮濕還很適宜腸道病菌和黴菌生長,因而極易誘發夏季急性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疾、腹瀉等。因此,對於腸胃較脆弱的人來說,一來要避免受涼,二來可適當吃點祛濕的食物,如薏仁、扁豆、冬瓜,可以熬粥或煮湯。

足癬患者——瘙癢

暴雨天和雨後要盡量避免在水中行走或玩耍,如果一定要下水,可提前外搽防水油膏。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溫炬介紹,遇雨水濕腳後,除了要儘快沖洗乾淨外,還可以用1%的鹽水對腳部進行短時間的浸泡,之後再用清潔水洗凈晾乾,這樣就可以防止皮炎、腳癬的出現。另外,下雨天穿過的涼鞋,第二天不可以繼續穿,必須先吹乾、晒乾,不然很容易真菌感染。雨季空氣潮濕,家中要勤更換被單和枕套,晴天時一定要晾曬枕頭和被子,保持乾爽,預防微生物滋生。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本屆世界盃簡直「蚊蟲成災」,蚊蟲的冷門小知識
「創客工程師養成記」之與「世紀之車」的約會!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