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晉南北朝》和它的影視作品

《魏晉南北朝》和它的影視作品

考慮再三,明知道這個題材喜歡的人寥寥,但還是打算寫一篇文章,說讀後感也好,說賣弄也罷,其實就是給自己打個卡,這本書,我讀完了。

看過前面文章的看客,應該還記得文章中寫過我所剩無幾的愛好之一—讀史,因為看得多了,所以看得混了,看得亂了,這也很正常,並且不喜歡再看強漢盛唐,專往犄角旮旯裡面找,找來找去,就找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大割裂時期——魏晉南北朝。

第一次割裂時代是春秋和戰國,第二次是漢末三國,第三次是魏晉南北朝,第四次是唐末五代十國,第五次是清末民國初。每一次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割裂帶來的影響都是雙面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元代詞人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是正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著名史學家王仲犖先生的名著《魏晉南北朝》是以三國時期統治中原為正統的原則,從公元184年漢末黃巾大起義開始一直寫到了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南下滅陳,前後400年光景。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軍事,文化,宗教,民風,民族融合等等各個方面穿插敘述了發生在這片我國中華大地上不可忽視階段的各種事件,規整下來就是一個詞兒——民族大融合!

近些年有些影視作品比如趙薇陳坤主演《花木蘭》、陳慧琳黎明甄子丹主演《江山美人》、趙麗穎主演《陸貞傳奇》、馮紹峰主演《蘭陵王》以及胡歌主演大火大熱的《琅琊榜》和波叔主演的《軍師聯盟》等等,都與這本《魏晉南北朝》有脫不掉的干係,且聽我慢慢道來。小臭講歷史,不比高曉松,但也絕對不枯燥,看看試試?

東漢末年大賢良師張角領導的黃巾大起義,初中的童鞋們都了解,三國時期的事情大部分也都看過94版《三國演義》,真正西晉人陳壽的《三國志》跟羅貫中的作品還是大相徑庭的,這裡也不做細究。那就從司馬懿高平陵之變開始吧。

看過電視劇《虎嘯龍吟之軍師聯盟》最後結尾的時候已經演出來,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倫一干鷹視狼顧之相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政權,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登基建立晉朝。

司馬炎是個典型的敗家子兒,雖然把東吳給滅了,但也是個奢靡享樂的主,並且他生前對內官府弄得是烏煙瘴氣,王公貴族沒事幹就比富玩兒;對外內遷邊塞各族少數民族入中原成為勞動力。死後更是不靠譜,立了個「何不食肉糜乎」的白痴兒子司馬衷當皇帝。皇帝的醜媳婦丑的都沒邊兒了,還多作怪,勾結趙王司馬倫爭權奪利導致了司馬家八王相互攻殺,中原大亂,到最後全部死絕,史稱「八王之亂」。

(我親娘啊,這得多坑的爹讓自己兒子娶這麼「美」的媳婦,坑兒子啊)

中原王朝自己一亂乎,沒有了監管內遷少數民族的軍隊,那些被欺負已久的一干民族可來勁了,本來長城是防禦他們的,這下他們已經進入這個防禦圈以內,而且八王相互爭鬥各自還要給這些少數民族的貴族好處讓他們出兵幫忙,這大便宜不得白不得。所以匈奴貴族劉淵開始趁亂號稱匈奴大單于,跪認漢高祖劉邦為祖宗,建立大漢帝國!估計邦子泉下有知都會出來弄死這幫人,誰有你這門親戚啊。當時的西晉政府已經是自顧不暇,朝不保夕了。劉淵的漢軍勢如破竹,很乾脆就把西晉都城洛陽給滅了,弄死了晉懷帝,之後出潼關入關中,KO了西晉另一個皇帝晉愍帝,史稱「永嘉之禍」,與北宋「靖康之恥」齊名,都是漢民族歷史上有名的恥辱禍亂。至此黃河以北的晉朝就滅亡了。一共存在了約不到50年。

黃河以北的中原也從漢帝國將軍石勒和皇帝劉淵的兒子劉曜相爭分裂為後趙和前趙之爭開始進入十六國時期,而黃河以南,司馬睿帶領大量的晉朝漢人衣冠南渡,在建康(南京)建立了東晉。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北方人渡河向南,為本身落後的南方帶去了先進的勞動力和發展力。

五胡十六國顧名思義就是有剛剛說的遷入中原的五個少數民族和他們的分支前後建立的十六個國家,這裡面不包括其他的若干小政權,如果加一起大概約20個了。因為建立的國號就那麼幾個,什麼漢,趙,秦,魏,涼,燕,史學家在記錄的時候不好記錄,後世人也不好分辨,所以史學家就用「前後和東南西北」來分辨,基本上以方位為坐標軸,也有把建立者姓氏民族加到前面的,總之就是為了好認。

說到這裡主線還是沒有亂吧,以黃河為界一分為二,先說北邊的五胡十六國,這裡也不多說那麼多,說多了容易亂如果想看可以看看我介紹的這本《魏晉南北朝》或者聽聽小臭在2016年參加喜馬拉雅舉辦的《國史演義》優秀主持人投稿作品《武悼天王冉閔》。在同期十六國裡面能在中原立國的漢人也只有冉閔,雖然冉魏政權只存在了2年,但是冉閔下達的《殺胡令》是舉世聞名也是當時挽救漢民族於危亡時的重大舉措,初步估計殺胡令直接間接促使殺胡人近百萬,直接導致後趙政權的羯族人亡族滅種。後世對冉閔以及他的殺胡令爭議頗多,覺得他是破壞民族融合和團結的始作俑者,所以當前也對其進行了封殺。小臭在這裡不做評價,如果有興趣可以在「喜馬拉雅」裡面搜索「大面奤奤的歷史聊聊」,聽聽小臭是怎麼說的。

當五胡十六國鬧騰了很大一陣子以後,被氐族人大秦天王苻堅進行了短暫的統一,但是由於苻堅為人跟楚霸王項羽相似,性格都是單純和忠厚豪氣,在那個亂世奸佞倍出的時代,他這種人註定是要被一坑到底的,所以在於東晉的淝水之戰戰敗後,被自己曾經信任的部下玩弄於股掌之中,他的死也代表著氐族人基本上亡族滅種。香港玉皇朝漫畫出品的《邊荒傳說》描寫的就是苻堅和這一時期的故事。十來個國家又鬧騰了很大一陣子,其中要說的是鮮卑慕容家的大英雄,慕容霸!後期改名為慕容垂。慕容垂多謀善斷,英雄無敵,利用苻堅單純性格的弱點,建立了後燕政權。

電影《江山美人》裡面一再提及他們是慕容氏的大燕國,雖然十六國裡面五個燕國四個都是慕容氏建立的,但是最牛叉的還是慕容垂的後燕國。同時胡歌主演的電視劇《琅琊榜》裡面的赤焰軍覆滅,小臭對照整個南北朝,也就是後燕國與大魏國的「參合陂之戰」最為相似。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率領8萬後燕主力與大魏國一代雄主拓跋珪在參合陂大戰,結局是燕軍8萬主力全軍覆沒,這跟《琅琊榜》裡面赤焰軍8萬全滅如出一轍。之後就是慕容垂親征大魏國,剛到參合陂,見到8萬大燕男兒的殘屍骸骨,全軍悲哭,慕容垂年老加上悲痛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大魏國一舉滅燕統治了北方,史稱「北魏」。到此五胡十六國時期結束,我國進入了南北朝時期。也就是南朝劉宋,北朝拓跋魏。

—————我是黃河以南————

此時的東晉經歷了內亂和平定巴蜀的流民政權「成漢」以外,沒有太多的成就,最多就是餵雞起舞的祖逖北渡收付一點點地盤,這群「只把杭州當汴州」的敗家玩意沒多久就丟完了。

—————我是黃河以北————

拓跋鮮卑建立的大魏國,此時最大的敵人並非小小的東晉,而是來自草原的另 一個少數民族——蠕蠕,史書記載官方名字「柔然」。趙薇陳坤主演電影「花木蘭」裡面記載的就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木蘭辭》裡面的「可汗大點兵」可汗指的就是北魏皇帝,但是因為是鮮卑族,他們對皇帝和可汗的定義也不是太清楚。電影中陳坤在危急時刻亮出腰牌證明自己是大魏國拓跋皇族源於此。

—————我又是黃河以南————

南方的東晉已經是風雨飄搖,大將軍劉寄奴放棄了收復北方長安的機會,代晉立宋,史稱「劉宋」。帶一句,劉寄奴就是劉宋武帝劉裕。其威猛有詞為證「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出自南宋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辛棄疾!

————我又是黃河以北————

北方,拓跋魏北邊打打柔然,南邊打打劉宋,自己沒事兒也整點兒事兒,比如遷個都,改個革,漢個化,變個姓等等。初中歷史課本中有一篇《北魏孝文帝遷都》說的就是這時期北魏皇帝拓跋宏從平城遷都到洛陽,鮮卑族全面漢化,拓跋改姓「元」。有歷史學家把北魏的衰敗轉折點歸咎於這次改革,說拓跋鮮卑本身尚武,改信漢化儒家思想以後,就自甘墮落,所以之後發生了著名的「六鎮起義」和「河北大起義」,導致北魏分裂成了權臣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

————我還是黃河以南————

南方,劉裕的宋朝建立時候,他媳婦就罵他以後的後代不得善終,果然劉宋後來同室操戈,子弒父,弟殺兄比比皆是。雖然中間有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之治」,但也是曇花一現,有詞為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意思就是劉宋的皇帝進行北伐收復黃河以北的軍事行動就是自己逗自己玩的。之後劉宋政權被大將蕭道成所滅,建立大齊,蕭道成的「大齊」國沒有齊整多久,也是內亂被自己的侄子蕭衍給滅了,建立「梁」國,而且一坐皇帝坐了46年,自己活了82歲,跟司馬懿有一拼了。電視劇《琅琊榜》所嫁接的朝代很可能就是蕭衍的大梁朝。朝代、姓氏基本上都相同。

—————我還是黃河以北———

再回頭說北方,這時候東魏西魏已經木有了,因為雙方的權臣高歡和宇文泰都迫不及待的登基啦!拓跋魏的人基本上被殺的乾乾淨淨,所以鮮卑族不是被滅就是被同化了,現在我中華56個民族裡面也沒有了鮮卑族。至此「五胡亂華」的五胡也得到了他們的惡果——亡族滅種或者被同化。

高歡代東魏建立北齊,宇文泰代西魏建立北周。南北方的矛盾也結束了民族之間的仇殺,因為經過百年的同化,誰也分不清拎不明誰是什麼民族,乾脆都是漢族拉倒,所以矛盾轉變成了南北朝國與國之間的對抗。

電視劇「陸貞傳奇」演的大齊國,就是這個北齊。陸貞的原型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相陸令萱;另一部電視劇《蘭陵王》說的也是北齊高氏皇族高長恭,史傳高長恭長相俊美,每逢戰事身先士卒,披頭散髮面帶凶神面具,他所帶領的軍隊也是如此,所以給敵人帶來巨大的震撼,基本上常勝了算是,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被皇帝猜忌,賜死。再說一句,別看「蘭陵王」這個名號多麼的拽,告訴各位,北齊的蘭陵指的就是現在的山東棗莊周圍,所以現在的話也叫「棗莊王」,忒沒有神秘感和霸氣感了...

(圖是不是哪兒不太對?)

再往後宇文周翻盤滅了變態的高氏北齊,依賴的是宇文氏內部的關隴集團和「八柱國」系統。八柱國的八個人比較知名的有李虎(唐太祖李淵的祖父),有獨孤信(這老頭仨閨女分別是周、隋、唐的皇后),有李弼(隋末瓦崗山總瓢把子大當家李密的曾祖父)。再往後就是宇文家的外戚楊堅,滅了自己的外孫,建立隋朝。

—————母親河————

最後來到南邊,梁朝已經嗝屁了,梁末大將陳霸先平「侯景之亂」有功,大權在握,代梁建陳。是為陳武帝。陳同志很個性,他建立的陳朝是南北朝裡面地盤最小的,同時他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自己姓氏建立國家的皇帝。可惜他兒子不爭氣,直接被牛叉叉的楊堅給KO了。

至此400年的亂世終於歸為一統,大隋建立!

終於不用來回看了,脖子都酸了。這本書的歷史也說完了,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也說完了,不知道不了解這段歷史的看客們是否懂了點。小臭除了個別拿不準的詩詞,時間點用百度,基本上兩個多小時一氣呵成啊,別辜負我奧,不然寶寶心裡苦,寶寶會哭的!

讀歷史類的東西很枯燥,沒有散文華麗炫彩的詞語修飾,也沒有空中飄渺虛無的感覺,所以這也是我之前讀過的書多,寫出的讀後感少原因,看的人少,同道人少,但經過前面公眾號發布那麼多篇文章,也在工作中接觸到了不少愛讀史類的同道中人,所以也就有感而發,鼓勵自己寫出這麼一篇讀後感。

讀歷史類的東西又很有趣,最有趣的其三:

其一、因果報應:我自己相信因果報應就是因為在大量的讀物裡面漸漸看出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宇文氏建立的大周國被他的姥爺楊堅所滅,這是「因」,楊堅怎麼都想不到,沒過多久,他被他不肖的兒子所弒,他的媳婦變成了他的兒媳婦,同時最重要的是,殺死隋煬帝楊廣的將領叫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雖然不是宇文周的宇文氏,但是這就是「果」,這就是所謂的「報應」。中華兩千年的歷史裡面,看過太多太多的因果和報應,就算這報應不在你的頭上也會落在你子孫的頭上,所以多種善因才會多結善果,反過來,如果別人多對你向惡,首先要找自己在前面是否種下了惡因,才會有此惡果,同時別人也會因為對你向惡,從而種下惡因,將來也會有惡果。這不是我說的,是上帝說的,具體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概就是那個意思。

其二、兔死狗烹、釜底抽薪。兔死狗烹這個例子就舉不勝舉了:前面說的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南朝劉宋最後的名將檀道濟等等太多了。別覺得你為這個團隊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就會得到多大的回報,不弄死你就算恩賜了。讀史這麼多年,到現在戾氣才有所剪滅,也是因為悟出了這個道理,付出和回報永遠不會成正比,或者說需要太多的運氣和機會了。釜底抽薪這個可能需要解釋解釋,五胡十六國這種事情多有發生,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今天甘肅青海那旮沓當時建立的一堆一堆的「涼」政權,都是占倆城就敢立國,立了國就像露胳膊挽袖子跟人過過招,跟人過招就要傾全國之力,這邊剛出城,那邊就讓周圍別的國家抄了老巢,這就是三十六計中所謂的釜底抽薪,我就經歷過這事兒,小場面。具體的意思,自己去悟吧,吃夠虧,到歲數,不殘不死就悟出來了。

其三:忠誠與背叛

在這個亂世,早已經沒有了倫理綱常,有的只是野蠻和武力。所有的政權遵循著一個原則——勝者為王。勝者要想勝出就必須有自己的嫡系,勝者在患難的時候依靠的是他們,在享福的時候懷疑的也是他們。整本書下來,有無數個忠臣被猜忌到死,無數個梟雄伺機而動,無數個蠢材自毀長城。作為一國之君,要想駕馭你的下屬,就必須德才兼備,能夠服眾。比如後趙天王石勒,前秦天王苻堅,後燕皇帝慕容垂以及遼東的拓跋鮮卑家族,他們的以身作則換的了下屬對他們的忠誠,但後續人才的培養並沒有到位,也就引起了有戰功在身將領的躁動,不是反了就是被斬了。這就成了南北朝一個怪圈,信任與猜忌,忠誠與背叛,孰先孰後,孰對孰錯,就算當事者可能也說不清楚,這就是亂世,人性可能如苻堅一般單純但是社會從來就沒有的單純過,單純的人,一定會被社會所淘汰,要麼告別單純,要麼滅絕。性格,真的決定命運。

這部書和這個時期的影視作品點評到此告一段落,同時期的陶淵明,顧愷之等等大家在這裡不再贅述了,真不是我的側重點。

如果喜歡我的風格,還請多多轉發和關注,留言。也許咱們的愛好並不相同,但是能耐這性子看完這篇,看進去了,明白了一點,那就是我的最大期望,也是我為人成就感的不斷來源。別覺得複雜,其實歷史就是人書寫的,我們每個人都想創造美好的明天,卻總是忘了悲催的昨天,特別是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

昨天就是屬於歷史,也可以說過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的歷史。歷史是不可逆的,所以過好每一段歷史,活好每一點歷史,是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如果你有點雲里霧裡,不知道上面到底說的啥意思,我給你總結下就是——

「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你就是最好的歷史參與者。」

閱讀量過342,我會努力寫出下一篇有關歷史的書評影評,大家多多支持吧。

作於2018.7.16.23:5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暴走臭皮匠 的精彩文章:

TAG:暴走臭皮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