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看懂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

如何看懂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

作為社會各界評價大學的依據,世界大學排行榜備受矚目。

但是每年大榜揭曉,新聞媒體往往只是簡單介紹或者羅列排名,很少講清楚「排名」背後的意義;並且,各大排行榜眾說紛紜、結果迥異,讓人看得雲里霧裡。舉幾個極端的例子:英國的聖安德魯斯大學在衛報排名英國第三,但在其它排行榜中可能連前三十都排不到;反過來,美國八大常春藤之一的達特茅斯學院在THE上排200名、英國的倫敦政治在US.News排300名,也是常有的事。

而對於各大高校,往往是是哪個排名把自己學校排得高,就宣傳哪個,實則很具有誤導性。

因此,本文選取五種世界大學排行榜,對其各自的排名指標和實際意義進行深度解析,來真正地「讀懂」世界大學排名,「看懂」世界高等教育格局。最後,文中會給出一種「綜合」的大學排行模式,「直白了當」地回答誰是世界最好大學,誰是英國最好大學,誰是中國最好大學。

從根本上說,國際公認影響力最廣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有四個,稱為「四大排行榜」,分別是:QS世界大學排名、THE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ARWU世界大學排名。此外,還有一個(一類)排名,雖然很少受到重視,但卻對了解世界高等教育、尤其是中國高等教育有著重要意義。接下來一一進行介紹。

註:以下排名分析約4000字,若對此不感興趣,可直接跳至文末,參看中國大學世界排名、英國大學世界排名、以及世界最好大學排名。

1、QS世界大學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是由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 (QS)研究發布,排名系統在四大排行榜里最為複雜最為全面:不僅涵蓋綜合排名、專業排名,還包括各個地區如亞洲大學排名、拉美大學排名,甚至還有專門的金磚五國大學排名

其排名指標為;

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Academic Peer Review),佔40%

全球僱主評價(Global Employer Review),佔10%

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數(Citations per faculty),佔20%

教師/學生比例(Faculty/Student Ratio),佔20%

國際學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佔5%

國際教師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佔5%

很明顯,QS排名中佔比最大的因素在於同行評價;這一評價主要通過問卷的形式,由學術界的各個院校、研究所之間進行對各自的學術、科研、教學等進行互評。

因此,這就使得QS排名有一個重要特點:同行評價看的是質量,而不是規模,只要在這一個領域裡表現突出,那麼我就認可你,那麼你的得分就高;因此,小而精的院校在QS排行榜(尤其是專業排行榜)上也不吃虧。說得學術些,QS排名其實避免了領域特色和學校規模的權重差異。

另外,QS排名也是四大排行榜中唯一一個引入「僱主評價」的大學排名,也就是說,其排名結果間接反映出哪個學校培養出的畢業生更受就業市場青睞。因此,QS排名也就是企業公司最喜歡看的學校排名;如果在擇校時考慮未來就業,那麼依據QS排名選大學最靠譜。

而綜合來看QS的六大指標,不難發現:客觀、準確的學術評價(論文引用數)佔比其實很小,而主觀評價(同行評價、僱主評價)佔比達到50%。一定程度上,可以說QS排名的本質是非學術排名;因此,QS排名也是四大排名里最被懷疑「注水」的排名,但也同時是最能反映社會各界「內心評價」的排名。

2、THE世界大學排名

THE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是由英國報刊《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該排名在2004年至2009年間和QS合作,聯合發布大學排名但在2010年後另選指標,單獨發行。

其排名指標如下:

學術論文影響(論文引用率):32.5%

教學(教學質量、師生比、博士學位佔比等):30%

研究(國際聲望、研究收入、論文數量):30%

國際化程度(教職員國際化比例、學生國際化比例):5%

經濟活動(創新營收):2.5%

很顯然,和QS相比,THE的指標加大了學術指標,因此可以稱作是半學術排名。其性質與下面的US.News排名類似,因此放在一起講。

3、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本來,US News大學排名特指由美國期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 & World Report)》研究發布的美國大學排名,其排名可追溯到1983年對美國大學或學院的調查評估;而所謂的US.New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是該期刊在2014年才開始進行的針對全球大學的排名。

因此帶來的結果就是,US.News本身更適用於美國國內大學,現已基本成為美國社會評估自己大學的依據;而後期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尚小,不足以與其它三大世界排名分庭抗禮。

而此處不得不提的是,中國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具有很深的誤解。很多留學機構、留學類媒體在分析該榜時,常列出以下排名指標:

本科學術聲譽:22.5%

畢業率和新生返校率:22.5%

師資力量:20%

新生水平:12.5%

經濟實力:10%

畢業率表現:7.5%

校友捐贈:5%

但實際上,上述七指標是傳統意義上的US.News針對美國大學進行排名的依據,而不是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的排名依據。很多文章分析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就想當然地引用上述「七指標」法,這是完全錯誤的。

並且,如果仔細斟酌,就會發現這個「七指標」法根本不適用於評估世界大學。尤其對於第二個指標——「新生返校率」,很多人問什麼叫新生返校率?其實就是留校率,本科畢業的學生繼續留在本校攻讀碩士的比例。的確,留校率越高,捨不得走的本科生也就越多;也就是能反映出來學生對於自己的本科生涯極為滿意,對自己的母校極具驕傲感與認同感,因此足以作為衡量美國大學的重要標準。

但是放在全球環境下,這個指標就沒有多大意義。即使不考慮國際學生跨國求學,在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里,留校率沒有可比性,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科學院也算高教機構,照樣收研究生,中國大學的本科生除了在大學之間流動,也可以考取中科院的研究生;但是美國科學院更大程度上是科學家聯盟,不招研究生,美國大學的學生只能在大學之間流動。

因此,US.News自然會重新設計標準來評估世界大學,即為「十三標準法」:

全球研究聲譽12.5%

地區性研究聲譽12.5%

發表論文10%

出版書籍2.5%

學術會議2.5%

標準化引用影響10%

總被引用次數7.5%

高頻被引文獻數量(在引用最多文獻的前10%)12.5%

高頻被引文獻百分比(在引用最多文獻的前10%)10%

國際合作5%

發表的論文中國際合作者比例(顯示論文質量)5%

高頻被引文獻數量(在各自領域被引次數最多的前1%)5%

高頻被引文獻百分比(在各自領域被引次數最多的前1%)5%

對比起來,US.News的美國大學排名更注重教學和課程質量,而其世界大學排名更注重學術(國際)影響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同一所美國大學在兩個排行榜上的排名不一致:比如UCB(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2015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上位列世界第3,但在2015年美國大學排名上卻只能位列美國20

相比THE排名,US.News排名去除師生比、國際生比例、研究收入等因素,更進一步突出學術的重要性。保留25%的比例考慮「聲譽」這一主觀因素,留下75%的比例細分出11個指標考慮學術影響。筆者認為,儘管大學的評價方法依然難以論定,但這依然是目前已有的最為「全面妥帖」的演算法——尤其是和ARWU比起來。

但是鑒於US.News排名太過年輕,在調查方式和統計方法上略顯不成熟,因此在今日來看,其影響力和公信力依然不如其它三者。傳言在評比結束後,各個院校會依照最後的排名高低來進行不同比例的撥款補助,視作對排名機構的酬勞。因此,一定程度上,US.News和QS與THE一樣具有注水的嫌疑,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4、ARWU

ARWU世界大學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作為中國國家級研究項目,由中國政府授權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研究發布,也是全球第一個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

ARWU的排名方法較為複雜,在此就不具體解釋,但特點也明顯:實打實地全靠成績說話,統計各個院校老師每一年度所獲獎項、發表重要論文數量和影響力來進行評估該院校的科研實力。

因此和前邊三種排名比起來,ARWU是唯一一個純學術性大學排名。其優點在於數據透明、演算法可取、結果客觀,其統計結果非常可靠,能夠充分體現高校的研究實力,是四大排名中唯一一個「清正廉潔」、難以注水的排名。

但缺點也十分明顯:第一,ARWU重視科研,不可避免地「重理輕文」,其評比結果更大程度反映院校的理工科實力;而文科類院校則會吃虧。比如LSE在此榜排名150-200,而中國人民大學排名600-700;第二,由於ARWU的學術指標看的是學術成果的總量,那麼就會引起規模效應,規模大、學科多的學校在這個排行榜上越佔便宜——從這一點上來說,ARWU甚至和QS呈現出完全相反的趨勢。

總結起來,QS作為非學術性排名,THE和US.News作為半學術性排名,ARWU作為全學術性排名,四大排名各有優劣。按照學術上的說法:QS注重輸入變數(input variables),即學術環境等;THE注重過程變數(process variables),即教學等;ARWU注重輸出變數(output variables),即科研成果。各類大學排名本身就各有側重,不能說誰就一定比誰好。此處筆者個人認為,後起之秀US.News能夠較好地綜合衡量學術聲譽等主觀評價和學術成果等客觀數據,從而能更全面地反映一所大學的綜合實力。

但此處不得不提的是,如衛報、完全大學指南這類大學排名,首先只是針對英國大學排名,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較小;而更重要的是,衛報的排名指標更多涉及學生滿意度等,本身不具備太大參考意義。顧名思義,學生滿意度就是學生在就讀期間體驗如何、是否滿意,這其實是非常主觀的因素。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聖安德魯斯大學,因為威廉王子是本校畢業,一方面名人效應引來許多英國上流學子,另一方面學生肯定都會想,天啦我竟然和王子當校友,那滿意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在衛報上的排名自然也上去了。

而親身體驗的反例就在於倫敦國王學院,本人作為KCL的學生,在經歷了母校發放CAS、安排住宿等一系列不靠譜服務,並和眾多同學進行了各類吐槽之後,不難理解為什麼KCL衛報排名竟然是全英58——因為學生滿意度實在太低了。

但是,滿意度歸滿意度,學生終究是來搞學習的,過分強調滿意度而忽視學校自身教學科研。畢竟,總不能因為王子去了聖安,咱也去聖安吧?——想改變命運還是得靠真正的學術牛校啊。

5、第五個大學排名:畢業生質量排行

介紹完傳統意義上的四大排名,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國情,就必須著眼於另一類大學排名——世界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

用數據來看,中國每年參加高考有1000萬人,清華北大加起來每年也只錄取6000個,也就相當於錄取了中國學生前0.06%的精英;英國每年進入大學的60萬,牛津劍橋也錄6000個,也就是說錄取了英國學生前1%的精英。顯然,中國的教育人口大,但是名校少,其必然結果就是,中國名校錄取的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和英國的牛劍比起來,我們甚至可以說,清北雖然比不上牛劍,但錄取難度卻大得多,因此招生質量也相對較高。

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校的招生質量和學校自身的實力並不完全成正比。放在國際上來看,中國名牌大學的實力的確不如英美,但生源質量卻絕對不見得差,畢竟都是經歷高考,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人。

所以,就算中國大學的實力差了些,但坐擁如此好的生源,畢業生的質量也差不到哪去。

根據2017年度QS《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名》,中國高校表現極其出眾: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3(注意:是全球第三),僅次於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且壓倒哈佛牛津劍橋等;北大全球第11,復旦全球第14,上交33,浙大37,南大50,而港大、港科大、台大也紛紛進入世界前50;再往下數,如華科、同濟、西交等,也紛紛名列世界前100。

毫無疑問,這個成績相當了得。一句話說,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上,表現非常優異。中國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大學在國際上排名靠後過於擔憂。

而從國際招生的角度講,外國大學也不會因為中國學校的排名低而輕視,打個比方來看,本人本科武大畢業,武大全球排名300左右,而現在在全球(QS)排名前30的倫敦國王學院讀碩士,作為英國前十的國王學院不會輕視武大,因為武大也是中國前十,從自己國家的角度來說,兩個學校還是在同一個「段位」上。

正是因此,咱們來對四大排名進行橫向分析:相較於其它三個排行榜,中國大學普遍在QS排行榜上排名較高,說明中國大學在世界上科研不行、教學不行、學術影響不行,但是大學聲譽倒還不錯,為什麼?——原因不難想像,中國名校的生源質量太高,畢業生質量肯定不差,世界各國見到中國這麼厲害的畢業生,學校的聲譽自然也不會差了。

而另一方面,若進行因果分析,不妨猜想:由於教學和科研共同決定教育成果,所以側重於同行評價(即教育成果)的QS大學排名,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其它三種排名(教學、科研、學術)結果的因變數,即THE等排名的結果可以影響QS在未來的排名結果。當然,也可以對大學排名加入時間維度進行趨勢比較,但鑒於這只是筆者的公眾號推文,而不是學術論文,更多的探討就省略吧。

6、最好大學是哪些?

筆者收集整理大學排名已有四年,其中做過不少比較研究。但回歸大學本身,最直白的問題就是,到底哪所學校最好?

因此,基於洋洋洒洒的性格,筆者找到一種簡單粗暴的演算法來「評估」哪所學校最好:既然每種排名各有側重、各有優劣,那麼,何不把它們「綜合」起來?——如何「綜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各個排行榜上的名次求平均數就行了。

因此,筆者曾統計過中國大學在(2017-2018年度)世界各大排行榜的排名,最終,依據算得的平均數,排名如下:

顯然,清北復旦、中科大、上交、浙大、南大,也就是中國的「C7」為第一階梯,剛好位於世界前200名;伴隨著明顯的差距,北師大、中大、南開、武大、華科、同濟、哈工大、西交為第二階梯,其排名位於世界200-400名;再往下,廈大、吉大、東大等位列第三階梯,其排名位於世界400-600名。

與此同時,同樣的手法去統計英國大學:

計算結果顯示,牛劍並列第一,帝國理工第三,倫敦大學學院第四,愛大第五,倫敦國王學院第六,曼大、布大、格大、謝菲分別位列第七、八、九、十;而倫敦政經因為自己的文科傳統,而勉強位列全英十四。

但是同樣的手法不能再用於世界大學,為了挑出世界最優大學,不妨進行簡化,先選出在四大排行榜中從未跌出前十的學校

分別是: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以及牛劍。也就是說,世界最好大學,有兩個分布在美國東海岸的劍橋鎮(哈佛和麻省理工),有兩個分布在美國西海岸的加州(斯坦福和加州理工),還有兩個在英國。如果非要爭一長短,不妨再進行專一的排序:

哈佛終究是世界第一,斯坦福第二,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分列世界第三第四,而劍橋牛津位列世界第五第六。由此可見,世界高等教育,還是首推美國,世界最好大學,還是首推哈佛。

【最後說明】本文所有數據來自真實歷年大學排名;相關統計和分析均屬個人原創,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如需公眾號分享,請在公眾號後台聯繫本人進行白名單設置,否則視為侵權。

至於公號主人:

12歲立志改變中國教育

18歲67天騎車環遊中國

20歲40萬字《論中國教育》

21歲留學倫敦專攻教育政策

並拿到劍橋博士錄取,專攻教育體制改革方向

期待遇到愛思考的年輕人,歡迎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毫釐 的精彩文章:

TAG:一毫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