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所院子,是所有中國人的居住夢想

有一所院子,是所有中國人的居住夢想

探索百年鄉建之路,我們風雨兼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宋·林逋

閑庭信步,每當月亮盛開,在自家小院,可以找到初心相對的地方。然後,把心中的話語,染上露水,泊於月光下,疊字拈香,再約上清風共語。聽上去浪漫至極,所以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渴望有一個院子,就算世界喧囂聒噪,也能獨守一處靜謐的角落,偏安一隅。雨打芭蕉,月下獨酌,談笑風生,吟詩作樂。

林語堂先生的「有不為齋」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這是林語堂先生在台北居住時發出的喟嘆。先生的故居,有迴廊、天井、陽台、庭院,日日對著天光雲影,耳邊傳來鳥兒啁啾,好不愜意!

老舍曾在《我的理想家庭》中寫道:院子必須很大,靠牆有幾株小果木樹。除了一塊長方的土地,足夠打開太極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種著花草,沒有一種珍貴費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隻花貓,院中至少也有一兩盆金魚;小樹上懸著小籠,二三綠幗幗隨意地鳴著。

陪伴魯迅先生的兩座院子,一座是百草園,珍藏著兒時的記憶;另一座,則是他親自設計和改造的四合院,《華蓋集》、《朝花夕拾》、《彷徨》等都在這裡誕生。在這座趣味盎然的庭院里,你會發現,魯迅先生既是文學巨匠,亦是生活中普通的人。

大到文人墨客,小到尋常百姓,要有個院子!這是所有人的心聲,在春天時,坐在靜靜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搖曳的綠葉;在夏天,聽梧桐樹上蟬鳴聲;在秋天,品清茶聞狗吠雞鳴;在冬天,賞雪賞梅。無論是生命的,還是被我們視為非生命的,無論是一粒蟄伏在綠葉間的蟲子,還是我們腳下的一粒泥土,無不是院子里的一處風景。

無論是北京四合院,晉商的大院,蘇州的園林,無一例外顯露的是中國人「講究內斂,不肆張揚」的處世哲學。古人再窮,哪怕用籬笆圍屋一圈,都要有自己的小院。院子是中國人安頓生命、安頓家屬和安頓精神的場所。一道牆把一個家庭圍起來以後,形成了家庭的倫理秩序,中國人的院子裡面是個獨立的世界,是一個家的天地。

「中和中庸」的中國傳統文化核心中,天、地、人之間是一種和諧、共通、相互依存的關係。依循於這種關係,中國人在居住理念中體現出「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妙法則。這六字法則深藏人居智慧,這也成為了千年不變,紮根於中國人內心的築家理念。

圖片選自網路

歡迎大家移步留言區留言

清農

學堂

由清華大學美麗鄉村公益基金、綠十字機構創辦。

旨在培養一批能夠參與、組織、指導鄉村規劃設計和施工的本土鄉建人才。

為實現「農民培訓農民,農民建設農村」、脫貧戰略、全域農旅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本公眾微信平台信息報道系「清農學堂獨家製作,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農學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一方庭院」情結

TAG:清農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