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正史上公孫瓚敗亡時,老同學劉備為什麼不去救他?

三國正史上公孫瓚敗亡時,老同學劉備為什麼不去救他?

三國正史上公孫瓚敗亡時,老同學劉備為什麼不去救他?

公孫瓚字伯圭,是「家世二千石」的幽州世家子弟,由於母親出身卑賤(大約和他的對手袁紹一樣,是小老婆生的),所以只能在遼西郡太守侯某的手下做一名「書佐」(秘書)。

可是公孫瓚不但武藝出眾,而且身材高大,一表人才。所以深得侯太守的喜愛,招為自己的女婿,並且資助他到當時的大儒盧植先生那裡實習深造學本事。

就是在盧植這裡,公孫瓚和劉備恰同學少年,大約公孫瓚是非常罩著劉備的,所以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劉備以兄事公孫瓚。

學成歸來的公孫瓚,並沒有從此帶兵縱橫疆場,而是又到了陽樂太守劉基的下面作了一個「上計吏」,秘書變成了會計,但是並沒有本質的職業轉變,依然是文官。

後來太守劉基吃了官司,被用囚車押往洛陽受審,公孫瓚化裝為一個士兵,一路跟隨侍侯老上司。劉太守被判流放日南郡,公孫瓚又陪他前往不毛之地,還沒有到達,劉太守被赦免。公孫瓚也跟著回到遼西郡的令支縣。

所以說當時的公孫瓚還是非常講義氣的,大概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家鄉的父老與地方官舉他為「孝廉」。被天子召見,留用為「郎」,再由郎而外放為幽州的遼東國(郡國)長史。也就是秘書長,依然是文官,但是遼東的情況有點特殊,因為周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匈奴與鮮卑的部落需要鎮撫防範,加上公孫瓚本人武藝高強,所以幽州牧劉虞就讓他兼任了都尉。

公孫瓚喜歡騎白色的馬,他叫所率領的人也都騎了白馬,從此江湖人送外號:白馬長史。 把他手下的人馬稱為白馬義從!

公孫瓚和他的上司幽州牧劉虞不一樣,劉虞奉行懷柔政策,雖然也有一定效果,但是依然還有胡人造反,所以公孫瓚實行鐵腕政策,對敢於造反的部落窮追猛打,因此各處的胡人,對他和他手下的白馬義從十分害怕。

後來中山國的國相張純與泰山郡太守張舉造反,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漢王」,是實際上的頭目。勾結了 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以及烏桓部落首領丘力居,在青、徐、幽、冀四州到處劫掠,聲勢也非常浩大。

在幽州牧劉虞的指揮下,公孫瓚在石門大破張純、張舉,並一直追殺到管子城。可惜在管子城,公孫瓚遇到伏擊,被敵人反包圍,圍了一百多天。直到雙方糧盡之後,才各自撤兵。

因為石門之戰有功,公孫瓚被朝廷封為中郎將、都亭侯。

中平六年三月,張純被手下王政殺死,把人頭送給幽州牧劉虞領賞,張純的叛亂被平定了。朝廷加劉虞為大司馬,封公孫瓚為薊侯,拜「奮武將軍」。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由於對待胡人部落的態度不同,公孫瓚和上司劉虞的矛盾日益激化。甚至發生了公孫瓚派兵搶奪劉虞賞賜給部落的財物這樣的惡劣事件,公孫瓚好勇鬥狠,不顧大局的一面慢慢展露了出來。

劉虞有一個兒子劉和,在長安朝廷當侍中,深受少年漢獻帝信任。獻帝悄悄命令劉和逃離長安,去幽州,叫劉虞帶兵來,迎接他(獻帝)東歸洛陽,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其實漢獻帝也不是泛泛之輩,只不過漢朝大勢已去,換了誰大概也無力回天了。

這是多好的迎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呀,以劉虞的忠義和公孫瓚的勇猛,如果兩人肯合作,那將完全是另外一番局面。

可惜天公不作美,劉和才跑到南陽,就被袁術扣下了,讓他寫信叫老爸劉虞把兵送到南陽來,袁術也帶兵一起去,大概就是想分一杯羹的意思。劉虞收到信沒辦法,只好派了幾千人過去 ,

公孫瓚表面上裝著與劉虞一起行動,也派了一千多人,交給弟弟公孫越帶去。暗中卻讓公孫越捎信給袁術,建議袁術繼續扣留劉和,將劉虞的兵也吃掉。

結果,袁術當然是毫不客氣的吞併了劉虞派到南陽的兵。卻沒有能夠扣住劉和,劉和瞅了個機會逃回幽州,向父親劉虞報告了一切。

公孫瓚的險惡用心完全暴露了,與劉虞從此成了敵人,偏偏這時候,他弟弟公孫越被袁術派去進攻袁紹的「豫州刺史」周昂,結果中箭陣亡。

本來這件事情應該由袁術負主要責任,但是公孫瓚卻完全歸罪於袁紹,他進軍磐河。同時上疏朝廷,也列數了袁紹十項大罪,當然真正的原因,可能也是為了擴充地盤。

此時袁紹仍不願意和公孫瓚正面衝突,他任命手下公孫瓚的另一個弟弟公孫范為渤海太守,想通過他和公孫瓚握手言和。

誰知,這公孫范到了渤海,不但不作調停人,而立刻調集全部的兵馬,幫助哥哥公孫瓚打袁紹,為另外一位哥哥(弟弟)公孫越報仇。

這一系列的事件導致的結果,黃河以北兩股最有前途的力量,不得不於初平三年正月在(河北威縣之北)界橋提前上演命運的對決。

袁紹以步兵三萬人結為方陣,用騎兵一萬人布在兩翼,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作為挑戰的前鋒。公孫瓚似乎更擅長馬上對馬上的衝殺,不懂得如何對付這樣的陣勢,被袁紹軍殺得大敗,退回薊縣。

公孫瓚所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被俘。

袁紹乘勝派人追擊,追到故安縣。公孫瓚的部隊,掉過頭來死守,袁紹的部隊攻它不下,撤退。

袁軍撤退以後,輪到公孫軍來追擊,追到拒馬河畔,大勝袁軍,殺了七八千人,向東擴充戰果,進展到(山東西北部的)平原國,繼續佔領了大部分的青州。

公孫瓚於是派了田楷作青州刺史。 劉備這時候因為打督郵丟了官,來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大約也取得了一些戰績,被配到田楷的手下擔任平原相。

袁紹不甘心丟了他的部分青州,雙方不停攻伐,互有勝負,戰爭打了很長時間。

在這期間,公孫瓚這邊出了問題,和上司劉虞打了一仗,並且打敗俘虜了劉虞。此時朝廷派了一位使者段訓到幽州來傳旨,給他們倆加官進爵,希望能調停兩人的矛盾,劉虞「督六州事」;公孫瓚升為「前將軍」、「易侯」。

公孫瓚卻脅迫段訓和他一起偽造皇帝詔書,說劉虞與袁紹合謀僭位,將劉虞斬首示眾。

公孫瓚殺了德高望重的劉虞,不但讓老百姓和當地的歸附部落心寒,更和劉虞的兒子、部下們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於是劉虞的部屬們公推閻柔為領袖,和劉和一起,號召漢人與胡人,集合了幾萬兵馬,組成了討公孫瓚聯軍,袁紹也派了大將麴義,率領幾萬兵來參加,他們一舉斬殺了公孫瓚的漁陽郡太守鄒丹。而漁陽郡以外,代郡、廣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各地所有的老百姓都紛紛起義,殺了公孫瓚所任命的官吏,響應劉和、閻柔與麴義所統率的聯軍。

內憂外患之下,公孫瓚的2萬精銳部隊「白馬義從」在鮑丘被殲滅,失去了大部分本錢的公孫瓚被迫退到(雄縣西北的)易京。

從此採取「絕對守勢」。他把易京造得十分堅固,城牆之外,有幾十重的土塹。城牆本身,有六七丈高,並且囤積了夠吃幾十年的糧食;公孫瓚與妻妾們所住的樓上樓更高,足足十丈,不設樓梯,公文用繩子繫上去,傳令只用大嗓門的女人。

儘管如此,堅固無比的易京樓終於還是在建安四年三月被攻破,公孫瓚放火自焚,沒來得及燒死就被抓住,砍了腦袋。

名噪一時的白馬將軍就這樣以縮頭烏龜的身份,結束了恥辱的一生。就在這一時間段,另外兩位軍閥袁術和呂布也都先後敗亡,和公孫瓚被殺的時間只相差幾個月而已。

那麼這時候他的老同學劉備在哪呢?為什麼不伸手拉他一把?

其實劉備在興平元年,也就是公孫瓚殺劉虞前一年,為了援救陶謙,就去了徐州,同年趙雲也因為兄長死了回鄉奔喪……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備雖然得到了徐州,卻被呂布奪去,投奔了曹操,做了沒有實權的朝廷命官,此時大概正揣著燙手山芋——衣帶詔,在許都的花園裡面種菜呢。

而這時候曹操和袁紹並沒有完全鬧翻,實力也比袁紹要弱許多,當然絕不可能派劉備去救那名聲已經爛到谷底的公孫瓚啦。

掃平公孫瓚的袁紹,從此完全據有青冀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諸侯,和曹操的對決也就不可避免的提上了日程表。

以上內容文字部分為自家講譚原創,歡迎,點贊,關注、收藏、分享、轉發!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家講譚 的精彩文章:

歷代書法名帖名家選——《仿顏蘇三帖》
歷代書法名帖名家選——《赤壁賦》

TAG:自家講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