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會建設這麼多的特大城市?美國人的分析一針見血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市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大。在整個中國,一、二線城市加起來共有50多座,它們都是規模巨大、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這些城市中的任何一座放在世界上,都能稱之為「國際大都市」。
那麼,為什麼中國會建設這麼多的特大城市呢?小編有幸與一位居住在中國的美國人探討了這個問題。這位叫做查莉莎·恩蓋特(Charissa Enget)的美國美女在中國住了超過10年的時間,足跡遍布武漢、長沙、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對中國非常的了解。對於這個問題,她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建設特大城市是實用主義的一個簡單例子。越來越多來自農村地區的中國人繼續湧向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和機會。為了分擔北京、上海、廣州等核心城市的壓力,也為了完成城市化進程的目標,中國需要更多的特大城市。
查莉莎·恩蓋特分析說,中國出現多個特大城市是中國人口超過14億之後的必然結果。中國最終的目標是完成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使其公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
中國在四十多年前擺脫了普遍的貧困,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了一波城市化的浪潮,使中國從以農村為主的社會轉變為世界領先的製造業和出口中心。中國支持建立自由貿易區(FTZ),允許私營企業在指定地區註冊,享受優惠待遇,並允許他們從事更多資本活動,以刺激就業增長,吸引更多外國直接投資(FDI)。
這類措施的焦點發生在南方沿海城市和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這促使大量的中西部地區的中國人湧向這些城市尋找機會。中國迅速在內地建設更多的特大城市,以建立區域人口平衡。事實上,中國有足夠的空間來支持農村地區城市化。
像武漢、長沙、合肥這樣的中國中部城市變得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齊全,並吸引了來自周邊農村地區的人,而哈爾濱甚至吸引了俄羅斯、烏克蘭等外國移民。
因此,中國建設特大城市是實用主義的一個簡單例子。中國仍然需要廣泛的城市規劃,中國人正在確保這一宏偉願景在未來成為現實。


※零距離:為何中國在各領域已做得很好,美國卻仍對中國抱有偏見?
※奈及利亞應該向中國學習哪些經驗,才能成為真正的「非洲中國」?
TAG:小小潤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