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分鐘變身藝術家!一網打盡英語色彩!歐美系

10分鐘變身藝術家!一網打盡英語色彩!歐美系

在養娃之前,我們真的以為自己懂英語的各種顏色,可不只有彩虹色哦!在中二的年紀,兔兔媽可是摘抄過《英漢大辭典》的!詞典上寫得清清楚楚嘛:「紫水晶色:amethyst;米色:beige;靛青:indigo……」

但是,這世界上總有些東西是一本黑白詞典解決不了的,比如,小時候總是很糾結,彩虹中的「青」到底是什麼顏色呢?從青花瓷的藍,到青瓷的春水色,可以有無數微妙的變格。

教kaka的時候,才發現之前認知顏色時辭彙有多蒼白。孩子們天生就擅長感受色彩微妙的色度變化,kaka會把不同顏色的蠟筆或積木混在一起,按明度從深到淺排列,這是養娃之前從未想到過的。

而在2歲之前,我們只用中英文學了比較大路的常見顏色,也沒有用固定的色板,每個顏色再分個light / deep就算完工了。因此,很快就發現,我們對於有些顏色的分類很不一樣。

比方說,春天家門口的風信子開了,問kaka顏色時,期待她會說:」Blue.」 因為藍色風信子是個固定搭配啊!你看,還有詩為證!——

Bonfire of awe in which my thirst was burning.Sweetblue hyacinthtwisted over my soul.

----Pablo Neruda

震顫心扉的篝火中,我的渴望熊熊燃燒,

甜美的藍色風信子在我的靈魂上纏繞。

——聶魯達

kaka卻說:"purple!"(實物要比下圖微微藍一點點哦)

行吧,這事兒又沒有對錯。再問:蝴蝶蘭是什麼顏色?

期待她會說:」purple」,因為在我們心目中,中文顏色應該是「紫紅」。當然就是紫咯。但kaka卻說:「Pink!」

感覺真是沒有共同語言了,於是我們拿出了壓箱底的「標準答案」——色卡!

「你看,這是紫色,這才是粉色……唉,怎麼好像有點不對?」

要說那個蝴蝶蘭吧,有點紅,有點粉,又有點紫……跟之前教的葡萄的紫色確實不是一回事啊。

哎,再等等,她常吃的那種跟圖上又不一樣,好像也不算紫色啊,按這張圖上來看,也不紅,也不黑。如果硬要劃分,應該算是波爾多酒紅吧?

娃還沒搞定,自己先動搖了!那還是按照實際顏色來吧,看到什麼說什麼。可是……問題是,很多微妙的顏色自己也分不清……

是挺身而出,與深如大海之無涯的英語色彩奮戰; 還是要女兒默然認同10元巨款購買的色板。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其實,都挺高貴的……但是,kaka認定的東西超難改,難道要為個顏色還要學會怎麼揍娃?於是,我們只好選擇了一條輕鬆的道路……

讓我們一次性搞定那些——你從來沒分清過的英語顏色吧!

定義顏色時,比起超級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一板一眼,胡蘿蔔實驗室更看重顏色在歐美文化圈中所代表的情緒和心理感受。

(上方這種色板在日常生活中毫無意義……)

讓我們先搞定蝴蝶蘭和杜鵑花!

介乎紅色紫色的:

megentavsfuchsia

這種有點紅,有點紫,有點粉的顏色到底叫什麼呢?

我們常說的紫紅,在英語中的對應是megenta。

但還有一種類似的紅+紫+粉=fuchsia洋紅

如果查字典或是色卡,你都會發現megenta和fuchsia很多時候是可以替換的。但是從文化心理的角度來說,在某些語境里,有時候還是微微有一點不同,當然,這種不同,也就是胡蘿蔔們這種偽文藝分子才會龜毛的不同。

megenta可以隱含一種成熟高貴的質感,大概是這種feel:

fuchsia則自有一種年輕、活力、明亮的氣質,更具有未來感和科技感:

而且,Fuchsia算是IT界最近的網紅詞哦。請看下面的新聞:

「GOOGLE是否已經滿足於安卓帶來的成功?或許並非如此。這兩年,GOOGLE又一全新操作系統FUCHSIA曝光,要統一安卓和CHROME OS。」

是不是更理解了IT男的心聲呢?作為高科技代言的google,新系統必然會叫Fuchsia,而不是Megenta,更不是網上鋪天蓋地不知所云翻譯的「燈籠海棠」系統。

介乎粉色紫色

lilac丁香色

第二個出場的是紫+粉系列。區別在於:如果Megenta系列是華麗的大姐姐,那淺色的lilac就是迷人清新小蘿莉。

淡紫淺粉傻傻分不清楚時,就用lilac吧!

介乎藍色紫色

violet紫羅蘭

終於回到了這篇文章的起源《童謠中的英倫風情,200歲的玫瑰小甜心 Roses are red》。

紫羅蘭的顏色究竟是紫,是羅,還是藍?……

其實直接說紫羅蘭色Violet就可以紫色藍色分不清楚的時候,就用它!

介乎藍色紫色的另一熱門

lavender

說到難分難解的紫色系列,怎麼能少了大熱的薰衣草紫?因為普羅旺斯偶像劇的滿滿少女心,薰衣草色簡直成了一個筐,什麼藍啊紫啊都往裡裝。有深有淺。但是,總體來說,lavender總是帶有一些微微的藍色調,而lilac則偏粉。

lavender可以是這樣的:

也可以是這樣的:

但一般來說不應該是這樣的(如果看不出區別,再度恭喜你還沒有被消費主義洗腦……):

介乎粉紅橙紅

Coral

這是一個跨度很大的色彩區域,Coral翻譯成「珊瑚色」,當然,珊瑚就是這樣五彩繽紛嘛。

總體來說,介乎粉色橙紅之間的都可以算是珊瑚色。本來沒想到能夠一網打盡這種內涵豐富的色彩,但是,沒想到一個彩妝盤就搞定了它。

原來化妝真的是門藝術啊!

介乎藍色

turquoise松石綠

turquoise用來描述大海的顏色是一個常見搭配,在土耳其看到的海就是這樣的顏色,一模一樣!

胡蘿蔔實驗室的全體成員(當時2人),劃著度假村免費提供的橡皮艇,在只屬於兩人的大海中心,跳進這樣美麗清澈的海中潛泳,隨便游游就是海膽和魚群,簡直就是人間仙境。

然後——

兔兔媽爬不上橡皮艇,只能由兔爸爸划船,自己吊在船舷上,在洶湧的海浪中只靠兩隻手吊了半小時划到岸邊,其中無數次堅持不住要放手,而且海浪浸泡到口鼻幾乎無法呼吸,途中向路過的船求救,對方沒理睬!……那是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所以,尤其是從小沒有戶外經驗,沒見識過大自然有多殘酷的大家,玩戶外請穿好全套防護裝備(不管看上去多傻),第一次參加活動一定要請專業教練(不管多貴)。

是的,無論在多麼小資文藝高雅的時刻,我們都可能忽然亂入一個安全教育小常識。

因為寶貴的性命,還能不能握在自己手裡,往往都是在最小資文藝高雅的時候帶來致命一擊。

好的,下面請讓(不存在的)導播再把畫面切換到松石綠色和西方文化對異域的想像空間的關係。

松石綠色可以帶來一種東方色彩(指近東,阿拉伯地區)的幻想,這可能是因為伊斯蘭教藝術特別推崇綠色。據說穆罕默德最喜愛綠色,也代表了活力和生命。在伊斯蘭教的天國里,信徒們也是穿著綠色的絲綢衣服。

下圖中戴面紗的就是穆罕默德,可以讓小朋友們猜猜為什麼要戴面紗?

因為伊斯蘭教不可以搞偶像崇拜!

這樣的宗教卻孕育出了這樣的細密畫,真是很糾結也很拼啊……

Miniature from volume 4 of a copy of Mustafa al-Darir』s Siyar-i Nabi (Life of the Prophet). "The Prophet Muhammad and the Muslim Army at the Battle of Uhud" Turkey, Istanbul; c. 1594

介乎黃色

Chartreuse黃綠

Chartreuse這個名字源於一種法國修道會出品的力嬌酒的顏色,它的本體是這樣的:

咦?為什麼有兩種顏色啊?算哪一種的?

時尚界的大佬們都替你想到了,因此Chartreuse還可以分成Chartreuse green和Chartreuse yellow……

在顏色名稱的歷史上,Chartreuse是出現得比較晚的,它也代表了一種現代、自我、新穎不凡的價值觀。為什麼要學這個單詞呢,其實有時候面對下面這樣的設計,難免會不知所言……這時,至少我們還可以用顏色虛與委蛇……

最後,是兩個超級燒腦的顏色,

Cobalt鈷藍VSUltramarine群青,

一起來玩找不同!

看出區別了嗎?

沒有?

你肯定?

再看看?

仔細看看?

從色彩,色調,明暗,心理感知多角度分析一下?

居然還是沒有?……

……

恭喜你!答對了!

一直堅持沒有區別的你,就是那個堅定地取回自家鐵斧頭的孩子!

從色彩上來說,這兩個顏色的區別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鈷藍,本身就是群青的替代品。

但是,它們背後蘊含的歷史和文化卻天差地別。

群青Ultramarine在西方藝術中,承載了長達千年的神聖信仰,尤其是對聖母的致敬和禮讚。

因為一個字——

最早的群青顏料是從青金石中,純手工一點點提煉出來的。比黃金還要珍貴,是人類歷史上最昂貴的顏料之一。

群青的純凈、高潔和珍貴,使它足以成為虔誠信仰的代言人,在基督教繪畫中,是聖母瑪利亞的代表色。

但正是因為群青過於昂貴,藝術家們一直都在尋找它的替代品,但群青在神壇上巍巍佇立了一千多年,直到1802年,隨著化學技術的進步,人造的鈷藍Cobalt方才問世。

這種純凈的藍終於走下神壇,在梵高、莫奈、雷諾阿的畫中揮灑。

因此,Ultramarine會帶來古典氣息的神聖感,Cobalt則與現代藝術的崛起息息相關。

但如果用中文譯名,那就完全沒什麼區別了。

現在,看到同樣的藍色,會不會覺得有了別樣的感受呢?

這也許就是學習外語的意義,為了那些只能在原文語境中傳遞的歲月留痕。

雖然我們用英語顏色把你引誘進來,但更想和大家一起感受顏色中所寄託的想像和記憶。每一種顏色都自成一個世界,這比學習單詞本身要迷人得多。

依然以永恆的莎士比亞作為結語:

「名字又算什麼呢?叫做玫瑰的那種花兒,

「即使換一個名字,還是同樣芬芳。」

===請看著下圖中,那雙誠懇的眼睛===

然後,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好嗎?

(如果還想看到更精彩的

10分鐘藝術史升級版)

您的舉手之勞是胡蘿蔔實驗室

繼續論文級八卦研究的

唯一動力!

請和更多好朋友一起關注我們

(韓國模特Kwak Ji Young。Phuong My 2015春夏新款。)

引用文獻:

1. 關於藍色的風信子:


I Remember You As You Were

I remember you as you were in the last autumn.

You were the grey beret and the still heart.

In your eyes the flames of the twilight fought on.

And the leaves fell in the water of your soul.

Clasping my arms like a climbing plant

the leaves garnered your voice, that was slow and at peace.

Bonfire of awe in which my thirst was burning.

Sweet blue hyacinth twisted over my soul.

I feel your eyes traveling, and the autumn is far off:

Grey beret, voice of a bird, heart like a house

Towards which my deep longings migrated

And my kisses fell, happy as embers.

Sky from a ship. Field from the hills:

Your memory is made of light, of smoke, of a still pond!

Beyond your eyes, farther on, the evenings were blazing.

Dry autumn leaves revolved in your soul.

By Pablo Neruda

2.本文摘要:

「紫?羅?還是蘭?胡蘿蔔兔傻傻分不清楚!該挺身而出,與深如大海之無涯的英語色彩奮戰? 還是強迫娃認同10元巨款購買的色板?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戲仿《哈姆雷特》,一切榮耀歸於莎士比亞。

原文如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it"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

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3. 關於綠色在古蘭經中的記載:

Allah says in the holly Quran :(Reclining on green Cushions and rich Carpets of beauty)(SURAH AL RAHMAN:76).

Allah says in the holly Quran: ( Upon them will be green Garments of fine silk and heavy brocade, and they will be adorned with bracelets of silver; and their Lord will give to them to drink of a Wine Pure and Holy)(SURAH AL INSAN:21)

Allah says in the holly Quran :( They will recline on Carpets, whose inner linings will be of rich brocade: the Fruit of the Gardens will be near (and easy of reach))(SURAH AL RAHMAN:5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蘿蔔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TAG:胡蘿蔔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