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39歲朱雨辰深夜痛哭:是什麼造就了病態媽媽?

39歲朱雨辰深夜痛哭:是什麼造就了病態媽媽?

桃花馬上石榴裙

我們是每月流血7天都死不了的物種,怕什麼?

來源: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01

《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深夜哭泣被刷屏了。

誰也想不到當年《奮鬥》里青春得肆無忌憚的「華子」,怎麼就突然變成了個略感頹廢的男人。

喝過酒的夜晚,他孤零零的自言自語:「怎麼了就沒一個願意留在我身邊呢。」

一開始,他唱著《可惜不是你》努力剋制眼淚,到後來整個人蜷縮在狗窩裡,默默哭泣……

節目打出的字幕是:「孤獨的人哪怕是一點溫暖都想佔據。」

他已經39歲了,一年多沒拍戲,五年沒戀愛。

播這段時,朱媽媽一臉凝重,大家面面相覷。

朱媽媽說:「他現在長大了,不太和我聊天,完全不和我說心理話。」

全網都在diss朱媽媽,覺得是她毀了朱雨辰。

這話傷感,但是事實。

朱媽媽自以為的愛,其實是傷害,她就像個蜘蛛,兒子就如那隻小蟲,一旦進網便被蛛絲密密纏住。她說:「我是用我整個生命在對待我兒子,我一個人頂兩個菲佣。我完全沒有自我。」

說這句話時,她是真心的自豪,覺得自己做得足夠好。

年近70歲的她,十幾年如一日凌晨四點起床為兒子熬養生梨汁,八點前為兒子做好飯。

跟著兒子去劇組,帶著電磁爐和鍋,保證兒子每頓吃上最健康的食物。

她插手兒子工作,心疼兒子被打不允許接打戲;在電腦面前坐一天幫兒子拉票;兒子的每一條微博都用本子抄下來,幾天沒看見新內容,就緊張兮兮得追問到底。

她還干涉了兒子的每一段感情,自豪的說兒子找媳婦有50%的原因都是為了她。

她要求朱雨辰找一個像她一樣全心全意頂2個菲佣的賢妻良母。

朱雨辰曾有個大家都很看好的女朋友,做飯一流,後來主動離開。

朱雨辰透露,女方曾經質問過他,你找我不會是因為我會做飯會照顧人吧?你到底是覺得我適合你,還是適合給你當老婆?

很顯然,這段感情毀於朱媽媽。

朱雨辰曾反抗過,他和媽媽說:「咱倆沒法過了,你會把我搞死。」

但後來,還是他做出了讓步,他說是因為「愛」,至於自己的壓力,睡一覺就好!

又或許,朱雨辰和媽媽都「病」了。

他們之間有愛稱,朱雨辰叫媽媽「小朱媽」,媽媽管他叫「伊特爺」,在他家鄉,這是「老伴」的意思。

02

朱雨辰每次上節目,都會帶著媽媽和姐姐,都會談到媽媽的愛讓他很痛苦。

他們一家唯一一次聊到爸爸,是姐姐帶過的一句話:「媽媽的愛給了弟弟太大壓力,其實這種勸說一直持續在,我和我爸爸和小雨,一直都輪番勸說。」

三十九歲的朱雨辰,孤獨到深夜哭泣;四十幾歲的姐姐,因為媽媽而恐婚。

焦慮到有些病態的媽媽,養育出的,是受傷的孩子。

其實,挺心疼朱媽媽。

某種程度上,她身上有一大批中國媽媽的身影——

為孩子奉獻操勞終生。

對孩子捆綁控制一生。

我的鄰居也是一個這樣的媽媽。

生下孩子後她事事親力親為。

孩子讀書,怕孩子營養不良,半夜喂孩子一頓牛奶,早上五點做早飯,確保三葷三素兩水果,配兩種粗糧;

兒子讀高中,她堅持接送上下學,偷看孩子日記還點評;

前幾天因為兒子和女同學多說幾句話,母子倆大吵一架。

兩人關係早就勢同水火,我總聽到母子倆吵架,母親帶著哭腔:「我這不都是為了你好,媽媽為了你什麼都放棄了,為你犧牲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

回答她的是孩子的怒吼聲:「誰要你犧牲了?我不要你管。」

很心疼那孩子。

也很可憐那位除了孩子一無所有的媽媽。

這不就是一個朱雨辰媽媽的翻版嗎?

世界心理諮詢師海靈格曾來到中國講學,他說:世界輪迴講學中,中國女人的哭聲最響最慘。

這很值得深思。

就如現在,全網都在diss和朱雨辰媽媽一樣的母親,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一、千百年的男權社會,極度壓抑了女性的自我。在一個新時代來臨之後,大批的女性,內心仍沒有得到釋放和成長。

一個沒有自我的女性,無從談自我價值。

而一個放棄成長,沒有自我價值的母親,只能靠孩子來證明價值。

二、太多的家庭里父親缺位。

孩子生下來,從養育到教育,都是母親一個人的事。這條艱辛而孤獨的路,逼迫母親只能把自己緊緊和孩子捆綁在一起,母嬰共生。

03

曾看過一位婆婆的自述,講自己是怎樣從媳婦眼裡的「惡婆婆」變成好婆婆的?

她這一生都以孩子為重,兒子結婚後有了自己的新房,她有一套鑰匙。

每天都要過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也幫忙做家務。

每天晚上十點,固定給兒子打電話,詢問一天的情況。

她每天必須這樣做,否則就心中發慌。

直到有一天,她的鑰匙打不開兒子的門。

媳婦私下把鎖換了,看著兒子為難的表情,她覺得整個世界都坍塌了。

媳婦兒子出錢,讓老夫妻出去旅遊,在美麗的瀘沽湖,她突然頓悟,原來她的人生不該只有孩子。

從此,她愛上旅遊,在社區當義工,每日里和老伴忙得不可開交。

現在,兒媳常把她旅遊的照片發到朋友圈,配文:「婆婆是我的榜樣,老了以後我也要像她那樣。」

也重新給了婆婆一把鑰匙,歡迎她常來玩,但她現在哪有空啊。

當然為這位老人高興,她終於開始為自己而活。

又有些遺憾,若媽媽們都能早一些為自己而活,該多好?

著名導演,演員,歌手張艾嘉,曾經也是位控制欲極強的媽媽。

她把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給兒子取名「奧斯卡」,想方設法要培養個完美童星。

她的刻意,連丈夫都不認同:「她不像是在養兒子,更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體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碟本身能否容納。」

直到奧斯卡9歲那年被綁架,雖然成功解救,卻換上自閉症。

張艾嘉才開始徹底反思自己的母愛方式,不再追求所謂的「成功」,她開始學著以母愛的本能和他共處,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高興,由著他去做想做的事情。

幾年後,奧斯卡說:「媽媽,謝謝你。」

張艾嘉感嘆: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我;我讓他成為童星,他沒有謝我;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沒有謝我。可就在落日大漠里,靠在我懷裡的時候,他由衷地感謝我。一句"謝謝",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讓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

所謂育兒育己,本質是一場自我成長的修行。

六十幾歲的張艾嘉越來越柔軟,工作里總在表達人生頓悟;私下裡輕鬆的和老公穿著情侶服秀恩愛,至於她曾想培養成完美童星的兒子,在上海從商,經常帶著女友出席媽媽的發布會。

如張艾嘉所說,他們是母子,更像朋友,可以輕鬆說心裡話那種。

張艾嘉和兒子奧斯卡

04

《愛的藝術》這樣描述母愛:不成熟的母親,把孩子視為自身的一部分,她對孩子的愛很可能是一種自戀,不過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媽媽,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快樂和自由葬送。

她給予的愛,也會成為一種毀滅的傷害。

所以,身為女人,請一定記得:

我們嫁了老公,成為了某太太;

我們生了孩子,成為誰誰媽媽。

而我們首先是自己。

那個叫「自我」的東西,才是樹根,是所有枝繁葉茂的支撐。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我們學會放手的過程。

幼兒園門前、學校門口、異地求學的車站裡、走入婚姻的典禮上。

我們終將要在一個個渡口,目學送他們自己走。

因為,我們也需要自己走。

因為,他們的成長,也是我們一次次的新生。

圖源網路

-End-

作者:Gloria,桃花馬上石榴裙原創作者,修辭學碩士,曾任國企高管,現為全職媽媽。八一八婚姻和愛情的真相,聊一聊育兒和育己的感悟。轉載請註明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花馬上石榴裙 的精彩文章:

我的男朋友,一天要原諒他八百遍
陳建斌蔣勤勤夫婦:每個「低能兒」老公,背後都因為有這樣一個女人

TAG:桃花馬上石榴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