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為什麼早起晨跑這麼難?因為我們不是一般人!

為什麼早起晨跑這麼難?因為我們不是一般人!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小編有幾個朋友特別有趣,我一直以為他們都有病。這個病不是說身體上有病,而是行為上有點不正常...

A同學每天晚上12點在家鍛煉騎行台,一旦運動起來不到半夜絕對不睡!一天睡幾個小時就精力充沛!

B同學每天早上6點出門晨跑,雷打不動。但是每晚9點就困的要睡覺了...

C同學則是個運動狂,每天不光有晨跑,晚上也要跑。一天才睡5小時!照樣生龍活虎...

說到我?佛系跑者,晨跑?不存在的!

你晚上幾點睡?

早睡早起,一個延續了N年的能使身體保證健康的最好辦法。乃至於連「熬夜」都得加一個「熬」字,來強調,這是一種對身體的折磨。

但是,早睡早起一定是對的嗎?

其實不然,「生理時鐘」,它決定了我們在一天的不同階段內,精力狀態的波動起伏。

而生理時鐘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睡眠偏好。

早在1976年,心理學家就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問卷評估法(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簡稱MEQ),用來評估不同的睡眠偏好。

根據研究結果,至少存在三種偏好類型:

1)晨型人,又稱「雲雀」(lark),傾向於早睡早起;

2)夜型人,又稱「貓頭鷹」(owl),傾向於晚睡晚起;

3)正常人,又稱「蜂鳥」(hummingbird),沒有特別的傾向。

一般來說,晨型人習慣在11點前入睡,夜型人通常是1-2點,而正常人沒有特別的傾向,可早也可晚。

2016年,睡眠專家 Michael Breus 在他的書The Power of When中,又把這三種類型進一步細分為四種:海豚,獅子,熊和狼。

1)海豚型:約佔10%,特徵是睡眠非常淺,負責警覺;

2)獅子型:約佔15-20%,特徵是早睡早起,負責日班巡邏;

3)熊型:約佔50%,生理時鐘和日出日落同步,負責勞作和採集;

4)狼型:約佔15-20%,特徵是晚睡晚起,負責夜班巡邏。

可以看到,這四種類型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對晨型和夜型的補充完善而已。所以,如果你非常努力,仍舊很難在1點前入睡,不必懷疑你的毅力。

是什麼因素,決定一個人屬於晨型還是夜型呢?

生理時鐘周期(Circadian Rhythm)

我們知道,「一天」是24小時。但我們身體內部的生理時鐘周期 —— 即大腦、內分泌,及身體內各系統的活躍周期,並不是精確的24小時。

它因人而異。

實際上,這個數字平均是24小時11分鐘。這是1999年哈佛大學在歐美國家測得的數據。後來,日本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也在日本測得了相似的結果(24小時10分鐘)。

有些人的生理時鐘周期,可能是23小時多一點,有些人則接近25小時。

顯然,這樣的結果也意味著,每個人擁有的一天是不一樣的!

去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美國學者 —— 他們因為發現了生理時鐘周期的分子機制而獲此殊榮。

但是,這又產生了一個問題:這個理論,只能解釋「為什麼夜型人睡得晚」,卻無法解釋「為什麼夜型人越晚越精神」。

根據 MEQ 的調查結果,晨型人最活躍的階段是上午,從中午開始就一路下跌;而夜型人恰恰相反,從中午開始狀態漸佳,到晚上達到最佳水平。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有趣的結果

一系列基於 MEQ 和性格、能力測試的實驗表明:

晨型人更加自律、自信、有責任感,思維偏向聚合思維和歸納推理;而夜型人更加開放、聰慧、敏捷,思維偏向抽象思維和發散思維。

所以,如果你是夜型人,不要覺得與世界格格不入。

在現實中,兩者的差異確實有所體現。

你會發現,喜歡晚睡的人,他們拖拉、不自律,很有可能只是因為:這些思維更開放、發散的人,同時也是典型的「夜型人」而已。

不過,這也正是夜型人最大的困擾:社交時差。意味著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社會中,卻和我們有身體上的時差。

會造成什麼後果?

2012年,一項針對65000名歐洲人的統計數據表明:晚睡早起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同時超重的幾率也會更高。

2015年,一項睡眠跟蹤實驗也發現:晚睡早起跟胰島素密切相關。實驗中,被試者每天只睡5小時,連續一周,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就會出現顯著變化,難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這會提高患上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幾率。

同時,長期睡眠不足,還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以及β蛋白的明顯堆積,後者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元兇。

更不用說明顯能感受到的癥狀,如頭痛、疲勞、記憶力衰退,等等。

罪魁禍首不是「睡得晚」,而是「睡得少」。

每天睡眠少於6個小時的人,正在不斷透支自己的身體。

褪黑素

可能有夜型人朋友會說:我睡得也不少,每天都能睡足7-8小時,但為什麼還是感覺難受,非補眠不可?

原因很簡單:很多時候,你以為你睡足了,其實並沒有。

眾所周知,調節睡眠、產生「困意」的,是一種叫做褪黑素的激素,由松果體分泌產生。那松果體是如何調節褪黑素濃度的呢?

答案是:大腦會通過視網膜和皮膚感知環境中的光線,再把信號傳達給松果體,從而調節褪黑素。

當環境中完全沒有光線時,褪黑素分泌最旺盛。而哪怕有一點點光線,都會嚴重干擾褪黑素的產生。

所以,許多夜型人以為自己睡足了7個小時,但其實,很可能在早上6-7點,環境的光照強度就已經全然不同了。

這時,你的身體早已被喚醒,進入半清醒狀態,只是自己感覺不到而已。

另外,對於「海豚型」的人來說,一點點外在環境的聲音,都會對睡眠造成干擾,導致難以進入深度睡眠。

所以,真想睡足7-8個小時的話,你可能需要:一扇完全遮光的窗帘,一個完全黑暗的房間,隔絕一切噪音的環境,並且長期堅持這樣的生活節奏。

這是對抗「睡得少」的一個有效方式。

睡眠周期

我們知道,睡眠並不是連貫不斷的過程,而是分成多個階段的。每一個階段中,我們會經歷「快速眼動期(REM) 淺度睡眠 深度睡眠 淺度睡眠 REM」這麼一個周期,亦即呈現「U型」。

其中,每個周期約90分鐘。夜型人短一點,晨型人長一點。

具體可以參考這張圖:

圖中,橫坐標表示持續時間,縱坐標表示睡眠深度,越往下睡眠越深。標紅的地方屬於REM,stage 1-2 屬於淺度睡眠,stage 3-4 屬於深度睡眠。

其中:

1)REM 恢復精神,起到「清掃」和「整理」的作用。如果剝奪REM睡眠,會對記憶和情緒造成影響。

2)深度睡眠恢復體力,起到「休息」的作用。如果剝奪深度睡眠,會造成長時間的疲勞和睏乏。

3)只有經歷一整個周期,才算是真正進行了睡眠。

很多人習慣設鬧鐘。但如果鬧鐘響起時,你剛好處於紅線以下的部分,那麼這時其實相當於「打斷睡眠」,你的整個睡眠周期是不完整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經歷完整的4-5個睡眠周期(亦即經歷4-5個REM,大約6個小時,因人而異) —— 這時,你其實已經處於「半清醒狀態」,身體已經完成所有的整理和休息 —— 再自然醒來,或是由鬧鐘喚醒。

有些人的狀態,在深夜就是比早晨好,為什麼要強迫他早起呢?

很多人認為「睡得晚」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其實,醫學上早已證明: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一般是6-9個小時。只要你睡足了,並且長期保持下去,你是11點入睡還是2點入睡,並沒有太大差別。

也就是說:造成損害的,是「睡得少」,而不是「睡得晚」。只要你能夠長期、穩定保持作息習慣,你幾點入睡都沒有關係。

改變自己的睡眠偏好

作為夜型人,如果想改變自己的睡眠偏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呢?

1)調整心態:不要對「早起」「熬夜」有壓力,壓力本身會帶來一系列不好的後果。

2)睡夠時間:無論幾點睡覺,最重要的是保持睡眠時間足夠,這比早起重要得多。

3)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生理節律,明確自己一天中狀態最佳的時候,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這個時間段處理。

願每個「夜型人」和「晨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今日話題

你是正常人嗎??

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虎撲跑步」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撲跑步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男人現在的身材,真的令人堪憂……
百個慈善名額今晚開搶 本周三開始抽籤報名

TAG:虎撲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