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顧護好陽氣
以前我想不通「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這麼熱,生薑不也是溫熱性的嗎?後來看《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哦,明白了,夏天陽氣外泄,最易生寒病、濕病。生薑葯食兩用,堪稱完美。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
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
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冷盤。
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
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
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
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
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
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保健沒有那麼神秘,在家也可以,不光三伏貼,砭石刮痧、拔罐、艾灸甚至薑湯也能激發體內陽氣,提高抗病能力,去除體內沉寒痼冷之疾,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吹空調的日子,最好第二天能出身暢汗,才不會讓風寒之邪閉留體內。聖人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同志們,且吹且珍惜!


※夏天經常吃秋葵,不僅是佳肴,更是一味良藥。做飯既簡單又美味!
※女性健康:子宮不想變「冷宮」,夏天常吃它,助暖宮,預防子宮肌瘤
TAG: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