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育群教授治療肝硬化腹水經驗

王育群教授治療肝硬化腹水經驗

(圖片來源於騰訊)

肝硬化腹水屬中醫學「臌脹」範疇,實屬難治之證。王育群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借鑒各醫家之所長,結合現代醫學,認為鼓脹之根本雖在肝、脾、腎三臟,更在於氣結、水停、血瘀致病。提出無瘀不成水、氣虛水難卻、虛實需明辨。

無瘀不成水

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一種病理產物,王教授根據肝臟的生理功能「藏血之臟而主疏泄」,「體陰而用陽」,「主動主升」的特點。通過長期臨床實踐提出「瘀血貫穿肝病的始終」,肝病往往是因感邪(外邪和內生之邪)而致瘀血內生的病變,其或因感邪日久、或感烈邪、或失治誤治歷久而生等均可致邪不易清而病纏綿難愈,或急劇發病,均可導致瘀血的發生。

氣虛水難卻

在肝硬化腹水中瘀血是疾病發生髮展的主要病因病機,氣虛則是疾病進展的助推力,也是疾病纏綿難遇、容易反覆的主因,所以王教授提出了「氣虛水難卻」。所謂氣行則血行,若氣虛推動無力、氣化失司,則津液的輸布失常,而成氣虛則水停,水停腹中,終成氣虛血瘀水停的氣、血、水同病之證。

虛實需明辨

王教授認為「鼓脹」是中醫「風、癆、鼓、膈」四大頑證之一,在漫長的疾病演變過程中又有緩急之分,實證者多指肝的疏泄太過導致的病證,肝的疏泄太過進而可演化為肝陽、肝火、肝風等,臨床表現以肝的功能亢進為主,腹滿脹痛,腹水壅盛,腹皮青筋暴露顯著。虛證者有肝體不足和泄不及之別。多因肝血虛失於濡養,肝陰虛致陰虛陽亢;疏泄不及則主要為肝氣、肝陽的睏乏,使肝疏泄無能所致,故臨床表現為感覺、運動、精神等一系列衰退癥狀。

(圖片來源於搜狐新聞)

臨證經驗

1

活血化瘀貫穿始終

王教授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出現瘀血之證。根據本病發病特點,王教授確立活血利水為治療大法,並認識到本病特點為本虛標實,虛實錯雜,難於速愈。以活血化瘀法要貫穿治療的始終,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活血方葯。

在肝硬化失代償期時,治標者當辨氣滯、血瘀、水濕的偏盛,以及肝、脾、腎三髒的虧虛,選用用疏肝理氣、分利水濕、健脾益氣、補腎、柔肝等治療方法,方葯可選血府逐瘀湯、四物湯、大黃蟄蟲丸等經方,經驗方有制川軍、赤芍、丹參組成的經驗方通腑活血利膽湯,常用藥物有鱉甲、僵蠶、當歸、川芎等,臨床使用時需注意藥物用量,不可耗血動血以免傷正。當病情表現為正虛瘀結時,還需採用扶正祛瘀法,即病久正氣大虛者,則又當補益元氣,兼顧化瘀利水。

2

治水需治脾

鼓脹者,由嗜酒肥甘,飲食不節,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致水谷聚而不散,故成脹也。王教授以為腹中乃三陰聚集之地,其中脾為三陰之長,若脾氣虛弱,則水邪竊踞腹中,提出了治水需治脾的觀點。在治療鼓脹中也以健脾為先,常用藥物主要有炒白朮、茯苓、薏苡仁、木香、砂仁和山藥等,以恢復中焦脾胃的運化功能,使得水液得以重新輸布,則水濕自可消除。

3

攻補需兼施

王教授尤其推崇《醫宗必讀》提出的分別初中末三階段治療的原則,即「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者,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目攻且補;末者,病魔經久,邪氣侵凌,正氣消殘,則任受補」。他以為補者,應在行氣活血,利水消濕之後,酌情溫陽或益陰。臨證時,更主要辨別虛實的不同,實者,當以瀉實為先,可取五苓散為基礎方;虛者,則應重在扶正,多以豬苓湯合六君子湯化裁。同時,治療中還要注意「衰其大半而止」,強調在驅除水濕瘀血過程中,要注意顧護正氣,攻補兼施,防止邪去正傷。臨床中攻補兼施實是治療大法,可有先攻後補、先補後攻、攻補兼施之不同。崇尚「實者先逐水後扶正,虛實夾雜則逐水扶正同施,虛者先扶正後逐水」的治療法則。

4

善後需固腎

肝硬化腹水在前期活血利水、健脾利水等治療的基礎上,王教授提出善後需固腎。首先,肝與腎在經絡上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陰腎經有多處交會,中醫學認為腎精可以通過氣化,化生為血:而腎精的充盛,亦有賴於肝血的滋養。所以腎精足則肝血旺,肝血旺則腎精亦充盈。稱為「精血同源」或「肝腎同源」,又稱「乙癸同源」。由於肝腎精血同源,所以肝腎陰陽之間關係亦極密切。肝腎之陰,相互資生,同時也可以制約對方的陽氣亢盛。臨床多加入旱蓮草、女貞子、杜仲、桑寄生等平補肝腎之品,特別是鼓脹病後期,臨床表現多以肝腎陰虧為本,可見衄血、頭暈、耳鳴、煩躁、盜汗、失眠、腰膝酸軟、夢遺滑精、乏力等,此時王教授則以補益肝腎、培補氣陰為治療大法,常以六味地黃丸為底方,即「滋水涵木」法,以調補氣血,扶正祛邪,利於疾病向愈。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疾病診療方法及用藥經驗,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及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撰稿:龍華醫院王育群工作室 張瑋 李瑩

版權歸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名中醫傳承辦公室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醫傳薪 的精彩文章:

【百病養生】慢性咽炎

TAG:龍醫傳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