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寒全賴素食?中醫如何看待?

體寒全賴素食?中醫如何看待?

關於體寒,很多人仍陷在誤區里,認為吃素是體寒的「元兇」,其實,吃素也可以讓身體暖暖噠!

GIF

誤區一:吃熱性食物可以驅寒

隨著冬天來臨、氣溫下降,喝參雞湯、涮羊肉火鍋、吃狗肉煲的人漸多。在某些人的意識中,秋冬進補就是要多吃熱性的壯陽食物,實際上這是誤解

GIF

溫暖的食物不等於燥熱的食物,燒烤、辛辣、油炸等燥熱食物,不但無法中和身體的寒冷,改善手腳冰冷的毛病,反而會加重上半身燥熱的問題,最終演變成「上半身熱、下半身寒」的體質。

如今的飲食中動物性食物佔比已經很高,再大量集中攝入肉類,易在體內鬱積生熱,使人出現疲勞、口乾舌燥、大便不暢等癥狀。

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誤區二:素食者都體寒

素食的食物裡面,的確有比較寒涼的,例如蔬菜裡頭,苦瓜、西芹是相對寒涼一點的,水果裡面西瓜、雪梨是比較寒的。但是素食也有溫熱的食物,例如不少調味料的生薑、辣椒,又或者水果裡頭荔枝、龍眼。但大部份素食都是比較平和的,就是不熱不寒,寒熱平衡,是最適合我們平常天天食用的。

食物的寒熱屬性,不一定吃得多之後,你身體就變成食物的那樣。就是說吃得多寒涼食物,身體不一定就會寒涼。

身體的偏寒偏熱體質,飲食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因素,除此之外,情志因素、生活習慣、先天體質、四時氣候、生活環境等等,都有影響,我們不能將身體的寒熱偏頗簡單「怪罪」於食物。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吃素的人體質偏於寒涼,本身就是因為他吃素以前就偏於寒涼,因此吃一些平和的食物,身體都會偏於寒涼。素食也就是如此,有些人在轉向素食的時候,身體本身就是處於疾病的狀態,希望以素食來調養自己,於是吃素的時候出現問題,就跟許多因素有關了。

飲食習慣

雖然身體的寒熱與否不能簡單歸咎於食物,但要想改善體質,還得從飲食著手,一般而言,飲食習慣應秉持「寒者熱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的原則,平時要避免食用冰品、冷飲和寒性食物,多吃溫補類的食物

姜 黃

色黃入脾,兼入肝經,能除風消腫、理血中之氣、下氣破血、治氣脹血積、產後敗血攻心、通月經、療撲損

堅 果

堅果當中含有很高的油脂,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物質,並且堅果還有溫補的功效,可以幫助女性驅寒,堅果油脂含量較高,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並富含磷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而冬季對應的是腎臟,可增強體質

韭 菜

適當的吃一些韭菜也有健脾提神溫暖的作用,能夠幫助女性朋友驅寒,韭菜有健胃、提神、溫暖作用。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質2-2.8克,脂肪O.2-O.5克,碳水化合物2.4-6克,還有大量胡蘿蔔素、維生素B2等,保證了它的「暖身」效果。韭菜還含揮發性硫化丙烯,有辛辣味,能促進食慾。

茴 香

茴香不只有菜本身可以用,它的種子小茴香也是一種常被使用的香料,有化食除膩之效,此外,在中醫里,小茴香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喔!茴香菜含有豐富的鈣質,纖維質也相當豐富,可以幫助排便,而其所含之茴香油,則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開胃;中醫則認為,茴香菜性溫、甘辛,可溫腎散寒、健胃寬胸、行氣止痛,常用於痛經、胃痛、嘔吐等病症。

素食者若怕體質會變得虛寒,也可以吃點茴香,吃些茴香菜或在烹煮食物時加點小茴香都可以。

(買茴香菜時,請盡量選擇葉片深綠而有光澤、葉株不垂軟、沒有變黃變干、氣味足者,料理時若覺得香氣太濃烈,可以先用開水燙過再料理,可以去除一部分的氣味!)

隨著素食日益普及,人們逐漸知道素食對健康的好處,不過這方面的諮詢大都來自西方營養學的知識,反而很少從中國傳統中醫的角度探討此問題,是否中醫反對素食呢?中醫認為人應該吃什麼?

想必大家頭腦中都有一系列的問號,所以我們特邀有5年健康素食經驗的彤彤老師和大家深度解析,中醫如何看待素食?

彤彤老師畢業於美國常春藤盟校康奈爾大學,修讀食品管理專業,畢業後又在美國紐約的有機食品零食公司工作了一年的時候,她14歲就出國留學,分別在新加坡,美國,丹麥,都學習生活過。多年的留學生涯讓她接觸到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以及各式新奇的食材,再加上她的父親早在20年前就開始在東北從事農業,她從小就對土地和食物有著深厚的情感。

考取康奈爾大學坎貝爾蔬食營養證書~

去年年初,她又考取了康奈爾大學坎貝爾蔬食營養學院的證書,希望能夠把最前沿的營養健康諮詢帶給大家,用最天然的食物讓大家吃出健康和喜悅。

好吃又營養的五彩藜麥沙拉~

在瑜伽會所教大家製作生機能量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雙緣醫養結合 的精彩文章:

TAG:雙緣醫養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