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謳 英格蘭的湖區

張謳 英格蘭的湖區

作者簡介

張謳央視高級編輯。1978年考入河北大學外文系英國語言文學專業。88年獲得獎學金後赴英國萊斯特大學研讀大眾傳播學,獲碩士學位。先後擔任央視駐印度首席記者,駐歐洲(倫敦)資深記者。出版有深度文化遊記《英國風物記》《印度風物記》《玄奘密碼》,學術著作《印度文化產業》,譯著《二十世紀世界女詩人作品選》,詩集《感情的時間》等。

去英格蘭湖區旅行,溫德米爾湖附近的小酒館算是第一站。小酒館聚 集了各路遊客。從這裡出發,有人選擇了攀登丘陵,有人選擇了徒步荒 原。我選擇了湖區路徑。這種平淡無奇的行走,尋尋覓覓,讓自己融入大 自然中,隨性隨意。登上山丘,自己就成了山丘,潛入林地,自己就是一 棵樹。這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

湖區成為英格蘭的後花園,那是浪漫主義時代之後的事。在此之前, 林木湖泊只是習以為常的居住環境,山峰甚至被視為障礙。1724 年,作 家和探險家丹尼爾·笛福出版了《大不列顛全島遊記》(Tour Through the Whol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他在第一卷中對湖區有這樣的評價:「這是 我在英格蘭乃至愛爾蘭經歷過的最荒涼、最貧瘠和可怕的地區。」這種地貌 在當地被稱為「荒山沼地」(fells)。「Fells」 一詞源自古斯堪的那維亞語。 當時英國人不喜歡來這裡,而是喜歡去羅馬、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等歷史 名城。那裡有古羅馬詩人吟唱的歷史人物和遺迹,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 和雕塑。那些經過繪畫大師描繪過的地方,都有一種聖潔、神力和寧靜, 可以幫助遊客開啟心智,或者發現地理風光的獨特魅力。

隨著自由思想的興起,英國人渴望更寬廣的視野。山河依舊,社會變了,人的心態也隨之改變。到了維多利亞時期,原來的險惡屏障,成了吸引勇敢者攀登的旅遊勝地。征服山峰成了一種英雄情結。為什麼要登山? 因為它在那裡。這成了英國人的浪漫情懷。浪漫主義者懷揣一種理想,通 過艱苦歷程達到自己心中的目的,升華自己的感情。這一時期的風景油 畫,凸顯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威力。一艘在風暴中飄搖的帆船,會給人帶來 視覺衝擊和精神亢奮。詩人不再滿足於新古典主義的格局,浪漫主義成了 釋放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段。這種文學流派奠基人就是湖畔詩人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的湖畔抒情詩描繪了湖區的自然景觀,以及自己對湖區的理 解。從他的筆下,我看到了湖區色彩是如此豐富。作家是用文字來描述自己 的觀察、自己的思考和感情,以及沉澱後的記憶。散文家約瑟夫·艾迪生在《旁觀者》(The Spectator)中寫道:我們發現,大自然越接近藝術作品,就 越令人愉悅。一片風光獨特的自然景觀,就是一件帶著氣息的風景油畫。到 了 19 世紀初期,湖區吸引了遊客前來度假和旅遊。這似乎印證了藝術與大 眾的互動規律:文學和畫家尋找能給他們帶來靈感的地方。當這些地方被反 復描述後,就成了一個文化聖地,進而吸引民眾前來探索和旅遊。華茲華斯 和柯勒律治的詩歌,波特的童話故事,讓湖區成了最吸引遊客的風景名勝。

大部分遊客從東南部的肯德爾(Kandal)進入湖區,最先看到的是溫德米爾湖(Windermere)。湖畔有堡尼斯村(Bowness),有石階蜿蜒向林木深處,石階兩側的木柵欄生滿綠苔。沿著石階前行,穿過農場小徑,就登上了奧瑞斯特丘頂(Orrest Head)。站在丘頂可以遠眺溫德米爾湖和大片牧場。低矮的石牆和木圍欄把牧場分割成棋盤。沿著路徑下行,就會看到綠藤掩映的窗欞屋脊。當地潮濕,卻盛產石灰岩。居民把石灰岩燒成石 灰後,塗抹在牆上。這成了鄉村一景,也是傳統的防潮手段,正可謂相 生相剋。人們依附於環境,總會找到最適合的活法。湖區客棧都是農舍改 建,內部狹小局促,卻功能齊全。卧室茶几上放著免費茶袋和兩塊薑汁餅。薑汁餅是當地特產,可以暖胃祛濕。牆上貼有草花圖案的壁紙。細風穿過窗縫進來,有絲絲寒意,壁紙上的草花似乎在搖擺晃動。

湖區的旅遊,說不上探索,而是人在自然中重新認識自己。橡樹與灌木叢組成綠色屏障,把遊客與各種動物昆蟲圍攏在一起。草叢中的各種動物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帶羽毛的小動物十分精明,遇到人靠近時總會驚起,尖叫幾聲,飛上枝頭。毛毛蟲最為專註,對各種聲音毫無反應,按著自己的軌跡前行。人和這些小動物都有永不相交的生活路徑。只是在這個 短暫時刻,我與幾條毛毛蟲處在了同一個空間和時間裡。我突然覺得世界 小而柔弱。葉片上的陽光變得厚重,地上的陽光也有了毛毯的感覺。隨著 毛毛蟲爬遠,這種感覺慢慢消退,最後歸為平靜。我又回到了人的社會。

在所有湖泊中,塔豪斯湖(Tarn Hows)最令我難忘。這是彼得兔作者 碧翠克斯·波特捐贈給國民信託組織的私產。她認為生活中不能只有機器 馬達的轟鳴,還要有落葉的聲音,有溪水的淺吟低唱。她花巨資購買了這 片土地,阻止了財團對這裡的商業開發。湖中有小島,周圍林木茂盛。有 的林木乾脆匍匐在地,不肯成為棟樑之材,卻不經意間長成了獨木橋。遠 處的溪流歡快而來,躍下一段卵石叢生的斜坡,成為微型瀑布,又在下面 悄悄運作出幾個小漩渦。一旦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溪水即刻收斂變得安 靜,依然掩不住幾分頑皮,帶著幾片落葉在溪谷中奔跑。

湖區美在自然景觀,村舍牛羊只是陪襯。水仙花在春天最先綻放,然 後是紫丁香、杜鵑花、鳶尾花、百合花、牡丹、紅鵝莓和藍鈴花。這裡的 藍鈴花是本土品種,又稱野風信子,花莖彎曲,掛著一串串藍紫色的小鈴 鐺,細風吹過,所有的花都朝一個方向點頭,很遠就能聞到淡淡的香味。 藍鈴花具有喜陰的特點,在幽暗和斑駁的陽光下,給人精靈古怪的感覺。 華茲華斯鍾愛這裡的一草一木。在詩人眼中,它們是「痛苦世界裡安寧的 中心」。這裡確實安靜,時常讓我幻聽。雲朵相互拉扯,為天空留出一個 空當,透出幾分沉鬱的藍。當陽光燦爛時,天空也會飄過一陣細雨,來去無蹤。你會發現植物突然變得碧綠水亮,遠處的綠地上籠罩了一層光暈。

七月是花卉競放的高潮,最吸引遊客的鏡頭。在陽光和雨水中,風鈴 草、青蔥、毛地黃、羽扇豆、剪秋蘿和景天屬植物都在瘋長。進入秋天 後,這些花草逐漸讓位給雛菊和蜜蜂花。所有花木都有自己的季節,不爭 不搶。輪到你時,才有出頭之日。若強勢出頭,必遭天氣和溫度的雙重打 擊,挺不過三天便敗下陣來。一陣冷雨後,寒氣漸重,陽光貴若黃金。還 沒等舒展心情,天空又陰沉下來。這時候,躲在農舍客棧里,喝上一杯奶茶,吃上兩塊薑汁餅,心裡會釋放出絲絲暖意。然後靜等著冬天,在湖泊上鋪開水墨畫。

來到湖區後,你才明白,一個人只有融入社會和自然中,順勢而為, 敬畏生命,才能營造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有了這種感悟,才有轉身的空 間,從容欣賞湖區的日落。夕陽的逆光中,空蕩蕩的樹枝都包裹上了一層 光芒,然後漸漸轉淡,最後抽身轉離。墨藍色夜空覆蓋了林地山丘,星光 中溶進石屋內的燈火。此時的湖區,生活由絢爛歸於平靜。有了一份曠達 和超然,黑夜就不會顯得漫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凌文學 的精彩文章:

張謳 感受印度的熱

TAG:冰凌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