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很短,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喜歡的事情上
本文由豆瓣用戶卿音授權發布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12歲的某一天,我爸突然問我:「你以後想干哪行呢?」正沉浸在對詩和遠方的幻想中的我,一下子被問住了,迅速地在腦海中過了許多職業:律師?翻譯?教師?還是外企白領?可是感覺都不喜歡,甚至一想到將來的某一天要去做這些事,便覺了無生趣。(當時以為是自己年幼無知,長大了就好了。結果長大了一上班,發現還真就是這種體驗……)
想想不久前在小紅花徵文大賽中得了獎,便回答道:「想當作家。」
「作家?」我爸皺皺眉頭:「作家搞不好連吃飯都成問題啊!還要倒貼紙、筆、郵票錢。」
於是,我便放棄了「作家」這個不靠譜的職業選擇,開始了漫漫人生定位路。
1
上了初中以後,我偏科就很嚴重了。語文、英語拔尖,史、地、政平庸,數理化……呃,一言難盡。拼了小命考上了重點高中,又九頭牛也拽不回來地一心進了文科班後,我感覺自己的數學能力已經是強弩之末,無法帶我一路殺出重圍,奔向心心念念的北京了。就在這時,班主任老師給我指了一條明路:
「你可以考小語種啊!」
「可是我不會啊!」
「傻孩子,小語種是上了大學再學的,你現在需要考的只是語文、英語,還有那麼一丟丟數學。」
天啊!竟然還有這等好事?這不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嗎?我趕緊跑回家查招生政策。
那時候小語種專業是單招單考的,一般在高考前的半年,各大外國語院校和部分綜合性大學會向全國各地分配招生名額,其實就是在各省挑幾個重點高中參與分配。然後高中再根據幾次模考的語、數、外綜合成績進行排名,排名靠前的才能得到參加提前招生考試的機會。
當時天降狗屎運,二模的文科數學卷子出得簡單,我竟然同一眾學神躋身滿分榜。數學不拉後腿了,語文、英語的成績又好,我很順利地獲得了考試資格。兩次進京趕考之後,便以筆、面試第一的成績被一所外語院校錄取了。
19歲的春夏,當同齡人正鏖戰高考之時,我已經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還談起了戀愛——幾乎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了。
「學外語好啊!將來考進外交部,去給總理當翻譯,也給你爸媽長長臉!」
聽著長輩們勉勵的話語,看著招生宣傳冊上師兄師姐們意氣風發地在各種高端場合的留影,我也禁不住飄飄然起來,彷彿這就是我金燦燦的未來——卻沒有想過,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未來。
2
進入大學後,我便將做一個優秀的翻譯當成了努力的方向。每天早起朗讀課文,下了課自習到很晚才回宿舍。除了談戀愛的閑暇時光,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學習。
在狂刷績點的模式下,我的成績穩坐頭把交椅,如願得到了出國交換的機會,也拿了獎學金。
可是,當大三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的語言天賦其實很一般:由於性格內向膽小,我不愛跟陌生人講話,更不要說和外國人深交了。雖然老師認為我的資質還不錯,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上,外加在國外進修過的結果。
我的反應速度遠沒有那些活潑外向的同學快,表達更沒他們自然流暢。一離開必須被動講外語的環境,我就不敢張口了。除此之外,我還容易緊張焦慮,口譯員所需的強大心理素質,也是我的短板。別說考外交部了,我連稍微正式點的商務翻譯都搞不定。
看來專業翻譯這條路是走不通了,本科畢業後,很可能只能做跟外語沾點兒邊的助理類工作。
沒有什麼比發現看錯了自己更讓人痛苦的了。大學幾年,由於篤定要做口譯員,我幾乎沒有發展其他任何興趣愛好。沒有實習過,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更不知道我自己還能做什麼別的事兒。
怎麼辦呢?一向習慣了別人的讚揚和羨慕的我,無法接受去小公司上班,甚至畢業就失業的境地,於是慌忙之下決定考研,走學術道路——也可以說是逃避的道路。
讀研的過程還是很愉快的。由於這次上的是綜合性大學,我選修或旁聽了一些其他院系的課程,參加了幾個感興趣的社團,還認識了不少仙風道骨的人物,算是真正圓了「大學」夢。這所學校的學術氛圍很濃,大家都在談論著出國讀博,有的課也是和老師的博士一起上的。
本來就抗拒進入社會的我漸漸地飄飄然起來,也夢想著出國讀博,然後回來做個大學老師——不用每天上班打卡,有大量閑暇時間可以自由支配,社會地位還高。是啊,這是個少有的好職業,把它當成奮鬥目標似乎也沒什麼不對。可我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寫論文不是寫作文;後者是我所擅長,前者卻是我深惡痛絕的。
再一次地,我在利益的誘惑下,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路。
3
我如願以償地被一所國外院校錄取了,還拿到了全獎。高高興興地收拾行裝,沒想到這次會讓我跌個大跟頭。
出國以後我才發現,其實我根本不是做研究的料兒:熱愛文學,卻厭惡文學批評;缺乏理論素養,卻一看書就犯困……這廂課堂上留的大量的讀書報告還沒寫完,那廂五花八門的讀書會、研討會、學習班又要參加。看著大師兄一次又一次從資格考試中鎩羽歸來,聽著老師們在學術論壇上暴風驟雨般地批評,我知道,我錯了。
功利性地去做一件事情,如果足夠聰明,也許能達到中等以上水平。但若想將這件事情做到極致,天賦和熱愛便缺一不可。天賦讓你得心應手,熱愛給你帶來快樂。而我恰恰是,二者皆無。
不久後,就發生了馬航MH370事件。白天,食堂里的大屏幕在反覆播放事件最新進展;晚上,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有一天半夜醒來,黑暗裡我突然想起了那些生死未卜的人們,不禁打了一個激靈:生命是如此的珍貴,我卻在追求虛妄的功名中浪費著它!哪怕是將時間花在跟所愛之人耳鬢廝磨上,也算是真實地活過,比當個學術混混強啊!
很快,我就退學回國了,也欠下了導師的一世恩情。
4
也許你以為,接下來我要講自己找准了人生方向,從此一帆風順的故事了。
可惜,生活從不獎勵虛度光陰的人。
回國後沒了應屆生的身份,又沒有同齡人的工作經驗,工作找得並不順利。從高校到創業公司,從翻譯到文案,我進過形形色色的行業,做過五花八門的工作,身段一再放低。曾在入職的第二天就被拉去了荒郊野外的工地做翻譯,也曾被醉酒的客戶言語輕薄過;曾寫過突破公司微信公眾號閱讀量記錄的軟文,也曾和剋扣工資的老闆拍桌子對罵過……直到一年半以後,我才在現在這家公司安定了下來。
目前的工作和專業沾點兒邊,也和文字沾點兒邊。工資雖然不高,但勝在不忙,讓我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寫作,周末逛逛書店、博物院、美術館。別人覺得loser就loser吧,反正我挺滿意。
回首往事,不能說年少時的學習沒有用,畢竟憑藉著外語這門技能,我才找到了賴以謀生的工作。但我不該將過多精力投入在追求功名利祿上,卻沒有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真正熱愛和擅長的是什麼。
在20~30歲的黃金十年里,我幾乎沒有進行任何私人化的寫作,既沒有記錄下美好的青春歲月,又荒廢了寫作這件能給我帶來快樂和滿足的事。
如果將來我的孩子告訴我,他/她想當作家、科學家、演員、足球運動員……我都會告訴他/她:「投入足夠多的精力在你喜歡的事情上,並堅持下去,不要輕易轉向貌似更容易成功的方向。捷徑未必好走,虛榮終將通向虛妄。」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