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十三陵中一共有21座墓,為何郭沫若偏偏要拿萬曆皇帝的陵墓練手?

明十三陵中一共有21座墓,為何郭沫若偏偏要拿萬曆皇帝的陵墓練手?

十三陵中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墓,朱翊鈞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一位令人啼笑皆非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

朱翊鈞10歲即位,由於太過年幼,一直被自己的老師張居正壓著,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比如調戲宮女而被張居正批評甚至上升到王國的程度,這讓朱翊鈞感到十分束縛。

但在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實行下社會經濟得以發展,也算是稍有政績。後來張居正死去,朱翊鈞還未來得及大展身手便已厭煩與朝中權勢打交道,開始沉迷於酒色,因為身體狀況每日愈下,所幸放飛自我一懶再懶,懶到摺子不批,奏章不看,甚至懶到在位的四十八年間有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不上朝,幸運的是,偏偏明朝政局沒有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

而這使人發笑的皇帝死後的下場卻非常悲慘,他的陵墓遭人刨了個遍且文物未能被好好保護,他以及兩位皇后的棺槨在數百年後被人們拉到廣場上焚燒損壞。而造成此事的原因便是郭沫若等人將他的陵墓作為了練手對象。

因為郭沫若等人對朱棣長陵十分感興趣,但苦於對其了解不夠深入,怕損壞文物不敢貿然挖墓。萬曆皇帝的定陵與長陵結構相似、規模較小,郭沫若等就想通過挖掘定陵練練手好給挖掘長陵積累經驗。

然而由於當時文物保存的技術手段的限制,定陵打開後,直接導致陵墓中許多精美的陪葬衣物和奇珍異寶由於氧化而遭到損壞變得破破爛爛失去了原有的光華。文革時時期,朱翊鈞及其兩位皇后的骸骨又被焚燒,其他文物也在這個過程中被不同程度地毀壞。

定陵因其與長陵的相似性被拿來練手,後又因文物保存技術不夠發達而停止挖掘其它陵墓。郭沫若在定陵挖掘後文物遭嚴重損壞的情況下,竟然還執意要求挖掘乾陵,所幸因為定陵文物損壞的前車之鑒,郭沫若的所有請求都被回絕,為了自己的私心讓文物瑰寶輕易毀壞,他本人也因此被人詬病,被人稱作無恥文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星空 的精彩文章:

才子多短命!才高八斗卻被朱元璋親自監斬,死前連寫三個大字!
魏延將軍被流言害死,死後仍被楊儀踐踏,小人嘴臉盡顯無疑

TAG:文史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