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台「十地」之一 | 佛教天台宗發祥地:東方釋迦的天台山情緣

天台「十地」之一 | 佛教天台宗發祥地:東方釋迦的天台山情緣

原標題:天台「十地」之一 | 佛教天台宗發祥地:東方釋迦的天台山情緣


天台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天台宗創立於陳隋之際,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是八大宗中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的佛教宗派, 因創始人智者大師常住天台山修行得道而得名。



天台宗的創立,意味著佛教中國化過程的初步完成,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佛教的誕生,隨著宗風遠播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等地,千百年來天台山一直成為天台宗信徒的朝聖之地。天台宗的根本祖庭是國清寺,主要教義《妙法蓮華經》,主要哲學思想由「一念三千」、「一心三觀」、「三諦圓融」「止觀學說」、「無情有性」和性具實相等命題構成。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是以鳩摩羅什譯的《法華經》、《大智度論》、《中論》等為依據,吸收了印度傳來的和中國發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統地組織而形成的思想體系。要了解天台宗的精髓要義,則十分有必要了解它的創始人智者大師與天台山的故事。



【天台宗起源】


先從佛教的發展史開始說起……在佛法形成的最初,本沒有宗派之分,而在它不斷對外傳遞的過程中,因接受者的悟性、理解程度、以及生活時代與生活環境的差異,造就了每一位接受者對所接收到的佛法產生了不同的理解,所以才有了佛教分宗的開始。佛經有言:「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累各得解」,說的便是這一緣由。



佛教初入中原時,無宗派門戶之分,後來由於翻譯事業的逐漸鼎盛、佛典的大量譯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們對於佛法的分類判攝,才逐漸有了宗派的出現,其中以天台宗最負盛名。


【天台宗的特色】


天台宗最早於南北朝時期顯露,初創於隋,後於唐代達致鼎盛,是中國佛教史上創立最早的一個宗派,因創始人智者大師常住在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由於此宗奉《法華經》為主要經典,故而也稱為「法華宗」。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各有特色,而說到嚴謹、系統則非天台宗莫屬。智者大師將佛陀一代聖教分為五時(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並按其所攝受的對象分為:頓、漸、密秘、不定此化儀四教,以及藏、通、別、圓化法四教。以科學的方式將三藏十二部經典,分門別類的歸納於不同根性的眾生,並將修行的方式與證果的等次,一一加以分析比較,所以說在對教法義理的組織方面,天台宗當屬前列。


【東方釋迦——智者大師】


天台宗自創立時起,至今日已有上千年,在這千年的歲月中,江山朝代更迭,廟宇塔院建了又毀,毀復重建,就連這天台宗也經歷了興盛、式微,而後復興的諸多波折,但無論故事怎樣傳奇生動,當人們談及天台宗,必繞不開它的創立者——智者大師。



天台宗創立者智顗(yǐ),人稱智者大師。佛界評價:如果釋迦牟尼是創立佛教的聖人,那麼智者大師就是對佛法作出最好解釋的聖僧。智者大師被佛教界公認為東方的釋迦牟尼,而天台山亦稱為「東方靈山」。



智者大師,俗姓陳,字德安,祖籍河南許昌,南朝陳、隋代的高僧,其父為當時南朝梁國重臣。據傳智顗出生的那天晚上,屋內光亮如白日,家中族人意殺豬宰羊以示慶賀,但肉一下鍋,火竟霎時滅了,重複幾次皆是如此,眾人不免深覺詫異,而就在此時,有兩個相貌奇特的僧人推門而入,對智顗的父親說:「恭喜恭喜,你家裡出了高僧,阿彌陀佛」。說完後竟消失不見。



此後,智顗的父母發現他雙目重瞳,在古代神話中曾有舜重仁的傳說,這被認為是聖人之像。智顗自少時開始讀書,就偏愛佛經,且日常的言行總要依照佛經的要求,每天晚上更是打坐修持,常念著要出家學道,後逢家道中落,他經歷了人世無常,人情冷暖之後,更堅定了出家的想法,在父母去世之後,他終踏入佛門,那年正好18。


湘州果願寺是他修行的第一個地方,寺中兩載,在法緒法師的教導下,他20歲便已受具足戒,法緒有感其悟性之高,自覺不足以當其之師,於是介紹智顗北上,師從慧曠律師學習律藏、經典大乘佛法,此後,智顗又到湖南衡州境內的大賢山隱居了一段時間,潛心誦讀《法華經》、《無量義》、《觀普賢菩薩行法》等經典,短短兩年,即能通曉其意。陳天嘉元年,他又入廣州大蘇山跟隨慧思禪師修行禪觀,主要研習《法華經》,為他以後創立天台宗的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慧思常常叫智顗代為講經。他辨析佛理,深入淺出,聽講的僧人們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慧思高度讚賞他是「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為何是天台山】


數年後,智者大師受慧思禪師咐囑,辭別大眾,到南朝陳都金陵弘法,居瓦官寺宣講《法華》,標立宗義,判釋經教,演繹禪法,講說修禪次第法門,為天台宗奠定教觀的基礎。八年契理契機的弘法活動,度人無數,上至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下至一般黎民百姓等,無不欣重頂戴。智者大師與瓦官寺的聲名因此大盛,但其間亦有不少或不服或嫉妒之人,常質疑智者實力,並與其公開辨法。此後,智者感悟聞法之人雖多,悟道之人卻少,名利浮雲原本就不是他之本心所求,奈何卻被牽入其中,於是他決定離開金陵,隱居悟道,那一年他38歲。



智顗曾做有一夢:夢中岩崖萬重白雲繚繞,紅日掛在一邊,滄海無邊浪濤翻。山上,一個僧人向他招手。他將夢中所見的地方描述給弟子們聽,弟子說那是會稽山中的天台山,是聖賢們曾住過的地方,於是他決定上天台山。而另一方面,天台山中有一定光高僧,他對山中人說:「有大善知識將要來到天台。我們應該種豆做醬,砍葦編席,來迎接他。」



智顗帶領二十多位弟子到天台山後,和定光相見,互相行完禮。定光說:「大善知識還記得我兩年以前在山上以手相招嗎?」智顗感到非常驚異,知道了他曾在夢中所見之人原來是定光。就在此刻,眾人聽到山谷中有鐘聲響起,定光又說:「鐘聲是表示你們與這座山有緣,可以在此居住。等到國家太平,四方統一時,一定會有貴人為禪師建立寺廟的,寺若成,國即清」。


這便是國清寺。


世人皆知晉王楊廣,卻不知他還有一個法名叫「總持」,而法名的給予者就是智者大師。那是陳太建年間的一天午後,自幼信佛的楊廣來到金陵的一座寺院,智者大師正端坐在法席上說法,他一下子就被智者大師透徹明理的言語所打動,並數次請智者大師赴揚州說法。公元591年,智者大師來到揚州為楊廣授菩薩戒,他對楊廣說「大王紆尊聖禁,可名總持」,楊廣則說「大師傳佛法燈,宜稱智者」,於是便有了這「智者大師」之稱。



公元589年,智者大師圓寂的第二年,楊廣派人來天台山督造建寺,三年後寺成,因智者大師在天台山數十年,創立了中國佛教第一宗天台宗,故寺名「天台寺」,但這個寺名只存在了四年。公元604年,楊廣登基稱「隋煬帝」,他想起智者大師臨別前所傳信中所說「寺若成,國既清」,於是提筆御賜寺名為「國清寺」。將一個國家的安邦,寄予在一座寺廟中,可見其之重量。



【成就智者的天台山】


天台山之於智者的意義,並不單單是助其成為一代宗師,更是成就了他自己。天台山十年,智者禪定修道最頻繁的地方就是天台西南的華頂峰,峰山現存一座華頂講寺,在寺邊上有一塊拜經台,公園575年,智者大師就曾在那拜經台上拜讀《楞嚴經》,他還在華頂峰南麓搭建茅舍,卻並不曾為其命名,世間萬物自有其因緣際會,不必執著於為它們強加名姓。




【智者行歸處——天台山】


天台山與智者的名氣聲益盛起,在他入天台十年後,在永陽王陳伯智的勸說下,智者再度前往金陵弘揚佛法,智者入京後,陳後主將他請到太極殿,以國師之禮待之,讓他坐上用白羊駕著的華車,一童子在前引路,眾官員在殿外迎接,把智顏迎入東堂,為他和眾大臣開講《大智度論》。智者講完,陳後主從坐座上立起來,躬身施禮,群臣也紛紛向智者表示祝賀。一時間,智者榮耀無比。


此後,朝代更替,智者在外顛沛流離,公元597年的春天,智者帶領弟子們,回到了天台山,這一年他58歲。


天台山上,景色依舊,只是過去住過的寺院,已顯得破舊不堪,牆上布滿了塵網,院子中長滿了荒草。智者為此頗有感慨,人生無常,世事易變的感受更加深刻。這點感受,使他更增添了弘法傳法的緊迫感。智者一面整寺院,一面進行著創立天台宗的工作。當時,隋朝已統一了天下,南北佛教融合有了政治上的保障,他在融合南北教義的基礎上,創立了中國佛教第一宗天台宗。智者因久居天台山,人稱「天台大師」,被尊為「東土釋迦」。



天台宗對海外的傳播主要是日本和朝鮮。九世紀初,日僧最澄入唐求法,從湛然門下的道邃、行滿等人學習天台教義,回國後以比睿山為中心弘傳此宗。在日本平安時代(784—1192年),天台宗與真言宗並行發展,史稱「平安二宗」。11世紀末,高麗僧義天人宋,學天台教義,回國後創立了高麗的天台宗。



日本學者池田大作在《我的天台觀》中曾評價:「在佛教史的長河中,如果認為釋迦是首先提出佛教根本原理的聖人,那麼就可以說,天台(智者)是把這種佛法的根本原理形成一種哲學體系、理論體系的哲人。我認為佛法作為一種理論,在天台(智者)的身上已達到頂峰。」



從18歲初入佛門開始,到38歲修道天台,再到48歲離開天台,58歲重歸天台直至圓寂,每一個十年對於智者而言都像是在走台階,一跨步,一前行,便已是一生,留給世人的是他的傳奇故事和他與天台山的情緣……


來源 | 天台山旅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


喜歡請分享,轉載請聯繫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州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台州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