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威震歐洲的奧匈帝國瓦解,原來是這個原因!
最新
07-19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或者說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徹底崩潰,其分裂成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蘭等國家。後續歷史發展如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又再度分裂成為今天的若干個主權國家。
一戰之後的分裂,使得奧匈帝國淪為了一個歐洲小國,即奧地利,再也不負歷史上的榮光。從威震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到只靠藝術揚名的奧地利,這其中的過程令人唏噓。
奧匈帝國的解體擁有深刻的歷史原因。在帝國末期,其境內至少存在11個民族和7種不同的文化。更嚴重的是奧匈帝國並不存在主體民族,哪個民族都沒有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並且大部分民族還和奧匈帝國外的主權國家同源同種。在歐洲民族主義興起的年代,奧匈帝國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1867年前後,奧匈帝國迫於國內壓力改變統治策略,向境內的匈牙利人做出了妥協,改為二元帝國制,日耳曼人和馬扎爾人共同治理帝國。然而,這種妥協從長遠上看是個敗筆,因為奧匈帝國境內其餘的民族也希望獲得更多自治權利,既然帝國可以給匈牙利放開,那麼就也應該給自己放開。
這就造成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主義運動更加彭勃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奧迪帝國的民族政策就成為國內政治的中心,帝國統治者精心策劃民族政策,搞制衡搞分化,一切的目標就是避免國家的崩潰。當然,一戰的失利使得這一努力最終都化為泡影。


TAG:專註解說八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