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中國默默獻出一生的「低調」科學家,有幾個人能知道他們?

為中國默默獻出一生的「低調」科學家,有幾個人能知道他們?

【1】屠呦呦

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當時的媒體報道稱為「三無」科學家。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上個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抗藥性,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滅人體內瘧原蟲,對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屠呦呦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啟發,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她默默奉獻給醫學一生,值得我們尊敬。

【2】黃旭華

47年前的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我國僅用10年時間就研製出了國外幾十年才研製出的核潛艇。當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強國夢、強軍夢的龐然大物從水中浮起時,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難掩激動,淚流滿面……正是包括他在內的無數人的艱辛付出,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由此,黃旭華的名字與核潛艇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再往後,不少人稱他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黃旭華婉拒美意。這個為了核潛艇隱姓埋名30年、奉獻了畢生精力的九旬老翁,哪裡在乎什麼名頭,他只是覺得:「這輩子沒有虛度,我的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無怨無悔!為了國家,願自己的血一滴一滴地流,他也做到了。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他30年隱姓埋名未曾回家離家正壯年歸來已花甲。曾經未曾回家的他,30年人間蒸發、被弟弟妹妹譴責「不要家」的「不孝之子」,竟在為國家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說過:

「研製核潛艇將成為我一輩子的事業……」

【3】南仁東

曾舍高薪回國 一年工資等於國外一天

歷經了22年的風雨,巨型「天眼」終於向世界睜開,讓中國的射電天文學一舉領先世界水平10到20年。然而,就在「中國天眼」運行將滿一年、首批成果即將出爐的時候,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72歲的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南仁東卻悄然離去,這位將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天眼」、被尊為「中國天眼之父」的老人,再也看不到這一切了。

南仁東於1945年出生,1963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博士學位。後在日本國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負責編訂FAST科學目標,全面指導FAST工程建設,並主持攻克了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啟用。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

FAST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南仁東總是說,人是要做一點事情的。姜鵬說,他不在乎名利,不然也不會放棄日本的高薪,對於院士的名頭也相當淡然。「自從認識他以來,沒見過他為任何事情低過頭。但他自己卻說,他低過頭,就是為了FAST立項」。在FAST竣工落成的當天,南仁東站在FAST圈樑上,望著「初長成」的大望遠鏡,憨厚地笑著,欣慰地說:這是一個美麗的風景,科學風景。群山之中的FAST,成為南仁東人生最後的絕唱!!

大家都關註明星,但真正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那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愛國的精神應該被我們記住和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橙子小羅 的精彩文章:

TAG:橙子小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