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指尖上的國粹——蜀綉

指尖上的國粹——蜀綉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 四月繡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 錦緞裁幾寸.....」2005年春晚上李宇春的一首 《蜀綉》紅遍大江南北,也讓更多人知道了蜀綉,歌詞從一位綉娘的角度出發,把對個人、刺繡、家國的深沉的感情融入其中,表達了一位綉娘等候徵人淡淡的愁緒。但詞中卻缺少了對蜀綉深厚文化歷史的描寫,那蜀繡的歷史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它又經歷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蜀繡的世界,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起源

蜀綉,四大名綉之一。始於周,興於漢,盛於唐。蜀即如今的四川成都,在《說文解字》中對蜀的解釋是「蜀,葵中蠶也」,即是說「蜀」就像一隻在寬大的桑葉中慢慢爬行的蠶的樣子。有了蠶就有了絲織品,繼而有了綉。

李白的《蜀道難》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說明蠶叢和魚鳧都是蜀國的創始人,而蠶叢又稱蠶叢氏。文獻記載他是古蜀國第一個蜀王,是中國第一個把山上野蠶變為家蠶的人。他「衣青衣,勸農桑,創石棺」,鑄就了古蜀國的歷史輝煌。

跟蜀綉一樣出名的還有蜀錦,晉代《華陽國志.蜀志》中,提出蜀綉和蜀錦,包括金、銀、珠、棉、碧、銅、鐵等皆可視為「蜀中之寶」。所以從蜀字中我們也能看到這座城市跟絲綢錦繡密切相關。

起源於巴蜀大地的蜀綉,受自然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的影響, 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具有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特點。其用線工整厚重,設色典雅,針腳整齊、線法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多以鯉魚、熊貓、人物等地方特色題材為主。在傳統題材上主要反映吉祥寓意,表達人民美好願望。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畫面逼真,形象生動。

人民大會堂里的巨幅「芙蓉鯉魚」座屏和「大小熊貓」座屏都是蜀綉中的代表精品。那空靈飄逸的魚尾和魚鰭,好似一尾真魚在緩緩的向你游來,讓人如置真實的魚塘之中,如痴如醉。那精妙絕倫的技法,讓人嘆為觀止。

前世

蜀繡起源於周,是傳承時間最長的綉種之一,針法包括12大類共122種。蜀繡的針法之多、內容之豐富使它位居四大名綉之首。興盛於漢,在西漢末年後漢書就有記載蜀綉「女工之業,覆衣天下」說明了蜀綉已馳名天下。三國時期,蜀綉還被用來換取戰馬和物資,蜀漢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是靠錦繡賺來的,可以說蜀綉綉出了蜀國的半壁江山。

蜀繡的發展跟蜀地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蜀地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很適合種植養蠶,這些都為蜀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但是蜀綉在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一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準備伐楚,與群臣議曰:「父蜀,西僻之國,戎狄為鄰,不如伐楚。」大夫司馬錯、中尉田真黃進言道:「其國富饒,得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惠王曰:「善!」然後司馬錯率領浩浩蕩蕩的秦軍踏破劍門關,以勢如破竹之勢將巴蜀納入了秦國的版圖。

唐代安史之亂後,章服等級制度開始瓦解,九品官員以上才能穿的絲布變成了平民的日常衣料,應用範圍也越加廣泛。唐文宗大和三年,成都的女紅業發展到了令南詔國眼紅得舉兵來犯的地步。他們知道金銀是有限的而變金生銀的手藝卻是無限的。所以他們進入成都後,並沒有一門心思去搶掠金銀珠寶而是專門擄掠錦工、綉工等工匠。從此,蜀繡的傳播範圍不斷擴大,少數民族也「工文織。」

五代時期的山水花鳥畫的寫實風格和刻意追求細節的藝術特點也影響到蜀繡的特點形成。利用綉物的光、色、形把物繡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因蜀繡花紋集中,地部空白較多,故呈現出花清地白之態,具有古樸畫風之感。

到了宋代,天下重歸一統,朝廷開始設立「文綉院」,招納天下頂級的綉工專門為皇室綉制服飾。這時候的蜀綉技法到了「窮工極巧」的地步,民所做之物,號為冠天下,蜀繡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孟德芝《秋色高原》

蜀綉一直都是以女性為主導的作業,但在清代卻出現男綉工這一奇特的景象。據說清道光年有一個從蘇州調任四川的官員隨帶戲班中有三個繡衣師傅,均為男子,全部都是顧綉技法。後來招徒授技,卻因當時囿於世俗之禮而不能招女子。故於今蜀綉老藝人幾乎都是男子,而顧綉之法也融於蜀綉。一直到民國世風開放之後,才重回女性手中。

今生

但是即使是如此清麗細膩的蜀綉也有被破壞的時候。文革時期,蜀綉和一些優秀的文化被當做「封、資、修」的東西而加以批判。綉工被迫轉行,工廠也被關停。一些重要的資料被毀壞。一直持續到1972年才結束。經歷了磨難元氣大傷的蜀綉一直到1978後在政府的重視下才緩慢恢復過來。2006年,蜀綉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古老重要的技藝正急需保護和傳承。

在巴蜀大地上傳承了兩千多年的蜀綉技藝,是中國先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已成為成都一張亮麗的名片。她們用纖巧的雙手綉出了一個國家的錦繡河山。一跟針,一絲線,在她們的手掌翻飛間,創造了如今指尖上的國粹。精妙的技法,經過一代代先民的創造改進,始終煥發著它的生機和活力,那靈動飄逸的綉品,讓我們一次次驚嘆,也讓世界一次次驚艷。

郝淑萍《昭君出塞》

但是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狀態下,傳統的手工業首當其衝的受到衝擊影響,這個需要靜下心來耐心繡的技藝顯然與這個忙碌快速的時代有點格格不入。曾經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落寞。四大名綉中,情況最不樂觀的可能就是蜀綉了。電腦的機械化操作,蜀綉市場的良莠不齊,零散的家庭作坊式刺繡,傳承人青黃不接等都是擺在蜀綉面前的問題。作為曾經南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向世界過展現她的絕代風華。她披著錦衣,回首過去的錦繡輝煌,輕嘆一聲韶光不再。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珍薈萃 的精彩文章:

粉彩瓷,你粉了嗎

TAG:群珍薈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