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屬中國的五大外國城市,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了……

本屬中國的五大外國城市,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了……

中國在數千年間的疆土範圍一直都有所變動,蒙古時期的元朝領土更是大無疆,橫蓋亞歐大陸,名副其實的疆域大國,其內涉及的民族也不只漢族,而中國大部分歷史時期的領土大致與中國吻合。

然而,在歷史上,有許多本該屬於中國的領土而被他國佔領,包括許多著名的城市,如今都成了外國城市,去那兒旅遊竟還要簽證啊......

以下就是曾經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故土。

一、尼布楚(涅爾琴斯克)

尼布楚俄羅斯遠東重鎮赤塔以東305公里處,有座像塵埃一樣普通的西伯利亞小城涅爾琴斯克。這個俄羅斯地名對中國人來說恐怕很陌生,位於俄羅斯的外貝加爾邊疆區境內,被俄羅斯稱為涅爾琴斯克,在涅爾恰(Nercha)河畔。

不過300多年前,中國與西方正式簽訂的首份條約就產生在此地。它就是尼布楚。

據《盛京通志》記載,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餘里」,原為我國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區。

在清朝初期屬於中國蒙古族的遊獵地,後來被沙俄侵入並建立據點,改稱「涅爾琴斯克」。1689年,中俄雙方使團在尼布楚城簽訂條約,同意中國和俄羅斯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並將尼布楚地區劃入俄羅斯國版圖。

喪失尼布楚之後,使中國人失去了斡難河兩岸乃至整個貝加爾湖以東富有森林和礦藏的地區;從此「蘇武牧羊的北海變成了俄國人的貝加爾湖」。

二、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位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州,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城市總面積為600平方公里。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參崴,曾為中國領土,17世紀中期,沙俄皇朝伺機東侵,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港口。

清康熙年間清政府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清朝中後期國勢日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

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

俄羅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隨後其成為沙俄在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1891年西伯利亞鐵路開通至此。

作為俄國和蘇聯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海參崴一度曾經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海岸堡壘之一。

海參崴無疑是整個日本海沿岸以及整個東北地區海岸線上最好的港口,是天然的不凍港,也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

海參崴市內有一座作為城市象徵的9288紀念碑,用來表示這裡到達莫斯科的距離——俄國人為了這座「遠東的天堂」一路狂奔了半個地球;

而我們離得如此之近,所做的卻是因此丟掉了從蒙古高原到日本海的幾乎所有祖產。

三、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

全稱為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位於俄羅斯阿穆爾河(黑龍江)出海口,臨近鄂霍次克海。

是蘇聯遠東區港市,河海轉運站。中國傳統名稱為廟街。城市依山傍水,沿江兩岸為山地。港口分內、外港,共有碼頭十餘座。溯江而上南達共青城、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沿江東下80公里至江口,出韃靼海峽通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為水路交通樞紐。

尼古拉耶夫斯克原為中國領土,清朝時屬吉林三姓副都統轄區。1850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派海軍上將Г.И.涅韋爾斯科伊率兵入侵黑龍江下游時,在此建立軍事哨所。1855年,鄂霍次克區艦隊遷此,遂為海軍基地。1856年建市。1858年《中俄瑗琿條約》簽訂後,正式被沙俄割占。1871年,區艦隊遷駐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其後,俄國在當地大幅殖民,並在當地興建教堂、警察局、賭場等。早在1856年成立濱海邊疆州之時就被沙俄承認其城鎮的地位,並使用現在的名稱。直到現在,它亦一直都是俄羅斯聯邦遠東區的重要港口。

五、碎葉城(托克馬克)

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碎葉河(又名楚河)河谷。碎葉城,又作素葉城、素葉水城,因其依傍素葉水,故得此名。

701年(武則天稱帝後,為長安元年),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就出生就在碎葉城。

托克馬克地處絲綢之路兩條幹線的交匯處,古時中西商人彙集於此,東西使者的必經之路。由於地處楚河河谷的中東部,有來自附近雪山上的雪水滋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對於中世紀那些強有力的征服者來說,這塊土地是頗有吸引力,曾作為 喀喇汗國、西遼的都城。

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一重要城鎮,它與龜茲、疏勒、于田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

考古學家們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曆通寶」字樣。

可見,碎葉在唐代也是座重要的商鎮。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碎葉城內一個富商之家。

李白在碎葉一直長到五歲,幼小時,其父就在這裡教他讀司馬相如的辭賦,這說明碎葉的文化在唐代與內地沒有兩樣。

成吉思汗征服西遼的時候,伊斯蘭教徒殺死城中守軍,哲別不戰而入該城 19世紀30年代,這裡曾作為浩罕汗國的一個軍事前哨。

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在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後,它落入俄羅斯帝國的手中,俄國人拆毀了堡壘,如今碎葉城早已成了廢墟,至於李白詩仙也有了新的戶籍,他出生於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

五、樂浪郡(平壤)

現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朝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壤歷史悠久,是朝鮮民族的發祥地,在朝鮮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平壤市還是一座風景秀麗的現代化城市。大同江穿市而過,兩岸綠柳成蔭。

平壤是一座歷史古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3000多年。相傳,是西漢漢武帝於公元前108年平定衛氏朝鮮後在今朝鮮半島設置的漢四郡之一,當時直轄管理朝鮮北部。公元1年,全郡管轄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部和中部,治所在衛氏朝鮮都城王險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管轄朝鮮半島北部,對周邊諸部落有很大的影響力。東漢、西晉時轄境有所變化。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原大亂,高句麗開始南下攻佔樂浪郡。

高麗時期,契丹、女真、蒙古先後入侵,數次攻陷西京(平壤),到1269年,高麗西京都統領崔坦、李延齡投降蒙古,平壤遂為蒙古所佔,後成為元朝遼陽行省之東寧府,隸屬元朝直接管轄。1290年,應高麗忠烈王的請求,元朝將東寧府歸還高麗,仍為元朝間接領地(高麗為元朝的征東行省)。

明朝建立後,李成桂翻出了「朝鮮」這個古老的國號以示願為藩屬,朱元璋最終確認了這一既成事實。也許朝鮮覺得平壤那座鋼混結構的「檀君」陵墓是如山的鐵證,但並不能否認平壤是周代一個諸侯國國都的事實,而這是目前唯一一個流落海外的中國古代諸侯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秦漢唐明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晚年如此幸福:嬌妻相伴、子孫滿堂、泳池別墅,哪來的錢?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多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TAG:周秦漢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