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轉變:美式民主的出路在何方?

大轉變:美式民主的出路在何方?

如何理解當今美國政治出現的各種病灶?這些令人不安的圖景是彼此分裂的,還是能從一種更高的角度統而觀之?美國《外交事務》雜誌2018年5/6月號刊發了美國巴德學院教授、哈德遜研究所傑出學者沃爾特·拉塞爾·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的文章《大轉變:美式民主的出路在何方》,以美國在工業革命時期如何從失敗走向成功這一經歷為例,試圖從信息革命給當今美國社會,尤其是職場所造成的全方位衝擊的角度,來分析如今美國政體中的弊病,並為其如何走出困境出謀劃策。

原文 :《信息革命:美國政治的暴雨與黎明》

周岳峰/編譯

圖片 |網路

作為轉機的工業革命

當美國人設法弄明白一系列令人不安的經濟變化和政治事態時,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極為暗淡的圖景:低效的政治家、頻繁的醜聞、種族關係倒退、兩極分化、不負責的新聞媒體、兜售救世良方的民粹主義者、遭受質疑的精英和專家、不斷的暴力和恐怖事件、流失的工作崗位、反移民的煽動言行、下降的社會流動性、主宰經濟的大企業、加劇的不平等以及由億萬富翁所構成的新階層的形成。

當然,以上是對美國內戰結束後35年這段時間內美國人生活的描述。這段時間是美國政治史上最令人沮喪的時期之一。由於重建未獲成功,一系列災難性的經濟蕭條和恐慌攪亂了經濟,華盛頓無力應對當時的挑戰。不過,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美國變成了全球最大經濟體。隨著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逐漸體現出來,美國開始從失敗走向成功

當下的美國正在經歷著一種類似的情形。如同工業革命一樣,信息革命正在顛覆美國的社會和經濟秩序。之前曾適合美國社會的思想和政策,如今已越來越不適用。美國的政黨和大多數政治領導人缺乏解決最緊迫問題的願景和想法,知識和政策精英們多半死守著不再有效的範式,而尋求替代他們的民粹主義者也沒有貨真價實的解決辦法。無處不在的焦慮促使人們對於美式民主普遍感到絕望,擔心它永遠無法從嚴重的功能失調和衰敗中恢復過來。

反思大轉變 駕馭信息革命

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是人們經常採用的兩個短語,不過它們缺乏新意,以至於掩蓋了這些變化的真正規模。較之於各種政治革命,這類過程更加深刻地改變著社會。這種變化在工業革命時期曾經、現在又再一次席捲全球。對於美國來說,這是一種悲觀夾雜著樂觀的診斷。一方面,隨著美國人設法理解和掌握信息社會的各項規則,美國有可能面臨著數年或者長達數十年的劇變和功能失調;另一方面,已開始踏上的旅程所帶來的不是衰落而是成就。如同20世紀下半葉成熟工業社會為絕大多數美國人提供了史無前例的繁榮、健康和自由一樣,人們也有理由希望由信息革命所釋放出來的創造力量將會造就一種新社會,後者將比人們迄今所知道的任何東西更有助於人的尊嚴和自由。

信息革命引起的顛覆程度可能超過了工業革命,而且更糟糕的是,這場革命是在一個充斥著核武器的不穩定世界中展開的。歷史雖然無法為人們揭示為了知曉今後的挑戰所需要的一切,然而,當人們考慮如何管控這一新舊交替的危險時期時,反思兩種形式的經濟和社會秩序之間最近的一次大轉變,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見解。

對這種大轉變進行反思的起點便是職場,這是人們最先感受到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地方。工業革命導致農業在勞動力中的地位快速衰落。而在當代,與之相應的則是在工廠和日常行政工作方面就業的崩潰。由於自動化和全球化的結果,從1980年至2016年期間,這兩類勞動在美國就業崗位里所佔比例從將近一半猛降至15%。

這些歷史性轉變才剛剛開始。預計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將會摧毀數百萬個工作。雖然新工作也許會取代它們的位置,但是沒有人知道這些工作將是什麼,或者將為年輕人提供什麼樣的教育。同時,對於許多倖存下來的工作而言,其性質已經改變。雖然終身職業在成熟的工業經濟當中成為一種常態,但隨著如今各個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間冒出來,隨後又可以幾乎同樣快速地消失,人們將越來越難找到終身職業。

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一個成熟的信息經濟輪廓才會清晰。如果1860-1870年間的人事先得知,在20世紀以農業謀生的人僅佔全球總人口2%的話,那麼他們也無法想像到那些轉業的農民可能會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工業革命以及伴隨著它的科技革命使得普通老百姓能夠過上更加富足和安全的生活。

信息革命對服務業領域可能產生類似的影響,因為費用低廉的信息加工繼續在普通消費者可以承受的價格範圍內帶來各種高端產品,普通人將享受到今天只有富人才能享受到的這種基於信息的服務。信息革命在早期階段增加了知識工作者的收入,不過隨著人們不斷研製出更好的軟體和功能更強大的計算機,今天許多專業人士可能會被機器取代。政府官員和管理者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信息革命所帶來的全部影響只會逐漸體現出來。而且,隨著年輕一代學會利用信息社會所創造的各種資源和財富,將會催生適合於信息革命的各種思想和機構。在這種調整完成之前,所有機構都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

尋找危機中的新答案

最近一次過渡提供了有用的教訓。第一個教訓是要牢記,無論這種過渡看起來多麼困難,眼下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機遇而不是災難。雖然人們也許為失去穩定生計而悲哀,但是整體來說,流水線作業並不是一種充實的或者讓人有成就感的追求。人類也許很快就能夠在滿足自身的需要同時又不會令數百萬人陷入不斷重複的苦役中,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第二個教訓是,無論它們在過去如何有效,許多現存的社會機構和政策都需要加以改變。當代對於學校教育所採取的做法是為了滿足工業革命的需要逐漸形成的:它為整體勞動力提供基本的讀寫能力、為其中一些勞動力提供高級教育,以及同化學童們進入工業時代獨特的工作環境。而今天的教育體系則越來越多地同化年輕人進入一個不再存在的世界。

數量眾多且穩定的僱主地位的崛起使得他們成為社會政策的核心。社會依靠僱主提供養老金、健康保險以及許多其他福利。如果新經濟下發展起來的公司(如谷歌)直接的僱工人數少於諸如AT&T和美國鋼鐵等公司在各自鼎盛時期所直接僱用的員工人數,以及如果僱用和解僱員工的速度比過去更快的話,那麼就應該重新考慮僱主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尤其在過渡時期,許多美國人有可能成為自雇職業者或者為規模很小的企業工作。為了確保這些企業獲得貸款以及其他必要服務,同時不會由於專為大企業設計的文書工作和合規負擔而被壓垮,許多政策需要進行改變。

政府部門也應該加以改造。現代公務員制度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而信息革命可能需要政府部門做出更快速有效的反應。此外,信息是國家權力的一個要素,而且也許是最重要的要素。鑒於信號情報、網路戰爭和大數據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信息給予各國的權力將有增無減,這產生了諸如主權、安全以及公民自由等需要給予回答的基本問題。

信息革命給美國帶來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和政治家們發現他們必須對本國公眾負責,而後者在經濟和文化變化的壓力下可能具有防禦性和對抗性。老教科書中的老答案似乎不再有效,而新答案尚未找到,那些有朝一日編寫新教科書的人或許尚在念小學。反思伴隨著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各種劇變,就是要意識到我們在信息革命的衝擊下將面臨的危險究竟有多大。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5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博士教育:該拿什麼來保證質量?
國際學生超過500萬,將創造1萬億美元的價值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