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經中心下調2018年中國GDP增速預測 警示五大問題

國經中心下調2018年中國GDP增速預測 警示五大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國經中心」)日前下調了對2018年中國GDP增速的預測,從年初預測的6.7%下調至6.5%以上,並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六大問題,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和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等。

7月17日,國經中心在「經濟每月談」上發布了其最新預計。除GDP外,預計全年CPI漲幅在2.2%左右,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進出口增長放緩,貿易順差收窄。名義利率將保持不變,到2018年底,1美元大約可兌6.8元人民幣。

「上半年中國經濟繼續表現出了韌勁,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國經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指出,這些問題包括中美貿易戰升級,結構性降槓桿節奏和力度不當,創新動能不足,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增長乏力,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儲蓄率下降,改革開放政策難以落實。

對於下半年的政策走向,徐洪才認為,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基調不變,但要更加鬆緊適度,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不會變,但要聚力增效。他在會後對界面新聞指出,財政政策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益。

從外部環境來看,國經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表示,發達經濟體和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可能逆轉全球經濟復甦的態勢。

陳文玲總結了五大風險。首先是國際貿易衝突。她說,貿易戰對世界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貿易戰將使全球關稅上升,進而導致全球貿易成本上升約10%,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會因此放緩1.4%。

其次是美國任性的金融政策可能會引發全球性金融風險,其結果可能比貿易衝突還要嚴重。陳文玲說,一方面,現在正處於美元加息周期,歷史經驗表明,每次美元連續加息都會使全球資本向美國流動;另一方面,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收縮,也就是「縮表」,這個過程也是回籠美元的過程。無論是加息還是縮表,都是在回收美元流動性。全球範圍內,用美元作結算的佔62%,用美元做外匯儲備的占接近60%,美元可以說是錨貨幣,快速回收美元流動性會使大量脆弱經濟體破產。緊隨美元連續生息的將是美元的貶值,而美元貶值持續的時間可能比美元升值的時間更長。

第三個風險是,一些國家公共政策及其調整和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可能會引發全球性債務風險,雖然全球性債務風險並非現在才有,高債務一直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的顯著特徵,但現在的債務風險加劇了。

第四個風險來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通脹風險。過去十年,發達國家都是通縮,中國去年CPI也在2%以下,今年都出現了通脹上行的趨勢。能源價格上升幅度非常快,從去年到今年翻了一番多;鐵礦石價格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也在上漲,已經恢復到每噸55-70美元區間。

第五個風險則是軍備競賽引發的局部戰爭風險。陳文玲說,這也關係到全球經濟格局,因為戰爭風險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難民潮是世界上最大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Netflix拿下李易峰《動物世界》全球數字版權
華為研發等部門搬至東莞,對兩地樓市影響幾何?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