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下班之路」美成這樣了,你還要做低頭族嗎?

「下班之路」美成這樣了,你還要做低頭族嗎?

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站,一道彩虹橫亘在隧道上方。這裡90%的地鐵站都配有藝術設施。斯德哥爾摩地鐵線總長110公里,堪稱世界上最長的藝術長廊。這些藝術作品不僅有著各種各樣的風格和材質,其藝術內容也會涉及到社會問題,例如女權,環境和包容性。

攝影:DOMINIK GEHL,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框哥說:框哥覺得,自家的床就意外的美滴很~,畢竟每天早上都沉溺在這「美景」中無法自拔啊……

撰文:CHRISTINE BLAU、Natasha Daly

交通網路讓我們的城市充滿活力。作為連接城市的血脈,完善的城市交通網路不僅保證了城市的正常運轉,同時也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承載著過去,也指向未來。

莫斯科地鐵:歷史與文化

地鐵通勤,成了現代大都市的交通主力,在這一龐大的地下宮殿里,各個國家、各大城市的地鐵站也發展出了別具一格的地鐵文化。而在全球各式各樣的地鐵站中,莫斯科的地鐵站可謂極富歷史感。

發電廠地鐵站 | 這座地鐵站是受戰前裝飾藝術影響的斯大林主義建築,其設計主題旨在突出二戰期間大後方的奮鬥。

攝影:JEFF HEIMSATH

新村莊地鐵站 | 這座地鐵站最出名的是拉脫維亞藝術家製作的32個彩色玻璃鑲嵌板。鑲嵌板內部和周圍鑲有黃銅邊框,在燈光下美不勝收。

攝影:JEFF HEIMSATH

在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每一天,人們都像上了發條一樣,在藏滿了寶藏的地下迷宮裡有條不紊地通勤。高聳的大理石牆上有精美的鍍金鑲嵌畫,已去世的領導人的塑像,水晶吊燈下,俄羅斯歷史場景顯出幾分凝重。

全世界不少國家的地鐵系統充滿了實用主義的氣息,但莫斯科不一樣。這裡的地鐵站更像一段不會被遺忘的歷史:把宮殿帶給民眾。

基輔地鐵站 | 在基輔地鐵站,可以看到慶祝俄羅斯和烏克蘭團結的大幅鑲嵌畫。站台末端,豎立著標誌性的列寧肖像。

攝影:JEFF HEIMSATH

路障地鐵站 | 這座地鐵站開放於1972年,是一座粉色和紅色大理石建築,呈現出20世紀60年代更實用的風格。

攝影:JEFF HEIMSATH

1935年,莫斯科的地下鐵路系統對外開放,這也是蘇聯的宣傳項目之一。人群聚集在一起,穿過隧道,前往莫斯科大劇院欣賞合唱表演,慶祝第一批13座地鐵站的誕生。地鐵這一技術的進步,被蘇聯人民認為是戰勝了低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象徵。

革命廣場地鐵站 | 這是革命廣場地鐵站內部的黑色亞美尼亞大理石雕塑,描繪的是蘇聯時期的普通人。

攝影:JEFF HEIMSATH

共青團地鐵站 | 弗拉基米爾·列寧俯視著共青團地鐵站。這座地鐵站位於共青團廣場之下,是莫斯科最大的交通樞紐。

攝影:JEFF HEIMSATH

然而,在當時關於地鐵站開通的宣傳里,卻對缺點隻字未提。根據蘇聯城市發展建築師、專家Philipp Meuser的說法,

「建設艱難、強迫勞動、事故,以及巨額資金都已成為遙遠的記憶,而沒有這些,這座像地洞一樣的隱藏建築根本無法建成。」

米拉大道地鐵站 | 白色大理石上裝飾著花卉雕刻圖案,彷彿在向附近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植物園致敬。

攝影:JEFF HEIMSATH

共青團地鐵站 | 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站之一,在枝形吊燈的照耀下,68根迷人的大理石柱熠熠生輝。

攝影:JEFF HEIMSATH

富麗堂皇的建築預示著國家的未來一片光明。Mike O』Mahony教授負責研究蘇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設計,他解釋說:

「20世紀30年代,地鐵成為官方視覺文化生產和消費的重要陣地,在設計和裝飾方面,官方僱傭了整個國家最受尊敬的建築師、雕塑家和藝術家。因此,莫斯科的地鐵項目成為了蘇聯理想的載體,向人們展示,藝術也可以從私人領域戲劇性地登上公共舞台。」

這些帶有國家批准的藝術風格的建築,更深遠地傳播著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

各國城市交通:發展與未來

除了地鐵這一典型的都市交通工具,我們的通勤生活中,還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而這繽紛多樣的交通工具所呈現的,是城市發展的縮影。

一輛標誌性的雙層巴士穿行在倫敦夜晚的街道。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始於1829年的公共馬車。從那以後,這裡便一直是地球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公交網路。倫敦官員打算讓當地的各種交通模式變得更加綠色,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削減60%的碳排放。電動巴士,零排放計程車,改進後的騎行與步行專道即將來臨。

攝影:IRFAN K.,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一艘渡輪駛離墨西拿,墨西拿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一條五公里寬的海峽將墨西拿與內陸城市維拉聖焦萬尼和雷焦卡拉布里亞分隔開來。但渡輪和水翼船這樣的交通方式,讓它們彼此間的通行變得簡單而高效。市民們每天都會穿過海峽,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往往是隔岸相對。

攝影:PAULA KAJZAR,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我們總是在交通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意識到,交通網路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隨著城市的擴張,交通網路也會相應地配合發展,覆蓋更多地方,運載更多人。就連換乘站也改頭換面,上班族們會意外邂逅藝術空間,圖書館,花園和智能手機充電站。

利用長時間曝光,攝影師拍攝到了倫敦滑鐵盧車站中央的繁忙景象。這座車站開放於1848年,當時每天途徑這裡的列車數量很少。如今,它成為了英國最繁忙的車站,每年為上億乘客提供服務。

攝影:RAYMOND CHOO,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在北京一處繁忙十字路口的抓拍,顯示出這座城市的動態景象。作為人口數量世界第三的大城市,北京街頭有著近六百萬輛汽車。為了治理交通擁堵,中國政府對車輛實施限號,並大力發展地鐵網路,旨在建設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全自動化無人駕駛系統。

攝影:JACOB ROSENVINGE,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直升機俯瞰下的聖凱瑟琳碼頭,是倫敦港的一部分。如今在泰晤士河畔,一座座住宅小區拔地而起。與歐洲其他城市港口一樣,其作用在工業時代已然大大減少,隨著城市擴張和商船體積日趨龐大,港口活動也變得越來越靠近下游入海口。如今,泰晤士河成為了一條日益重要的通勤動脈,開發商也在水上計程車和渡輪的停靠站點建造了更多住房。

攝影:ANDRO LORIA,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城市交通的未來似乎變得更加綠色——許多城市正在啟用電動巴士代替耗油的車輛,用共享單車網路代替汽車。我們甚至有可能看到一些科幻概念成為現實,例如《傑森一家》中的飛車和超級高鐵等。

日落時分,一輛高鐵駛離德國法蘭克福中央車站。歐洲高鐵時速能達到322公里,連通著這塊大陸的許多城市。高速鐵路始興於1960年代的日本,其碳排放量更少,與其他形式的交通相比要更加環保。

攝影:CARSTEN BOCKERMAN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租賃自行車整齊排成一列,停靠在巴黎街頭。和許多城市一樣,巴黎引進了共享單車項目;人們可以付費騎行,或是購買年票無限次使用。巴黎有著除中國以外最大規模的共享單車系統,平均每97位居民就共有一輛自行車。在全世界50個國家,總計712座城市都會提供類似項目。

攝影:ANDREA DóREA,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一架飛機從德國漢諾威上空飛過。今年是商用航空誕生104周年,每年有35億乘客搭乘商用飛機。「航空城市」指的是圍繞機場建造發展的城市,它們圍繞著迪拜,新加坡,巴黎和首爾這樣的樞紐城市,這種現象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下一項前沿技術也許是在城市內實現空中通行。優步公司希望在2020年之前組建成飛行電動載具大軍,在各個樓頂起飛和降落。

攝影:ANDREAS BAIER,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還記得江南皮革廠嗎?
世界級「爆冷」名勝:全球25大冷門美景地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