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原創】美國國防技術委員會研究提出應對中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舉措

【原創】美國國防技術委員會研究提出應對中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舉措

原標題:【原創】美國國防技術委員會研究提出應對中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舉措


2016年11月,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辦、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USD(AT&L))要求美國國防技術委員會(DSB)秘密研究應對中俄遠程防區外反介入系統的思路與舉措。美國國防技術委員會組建一支由國家科技和國防部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報告於2017年8月完成。2018年6月,美國國防部安全評估辦公室批准公開了報告的部分內容。


美軍認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不斷發展的遠程武器系統、作戰管理指揮通信系統、情報系統等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A2/AD)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了嚴峻挑戰。報告提出了一種源自冷戰時期美蘇對抗的「攻擊破壞者-2」概念,建議美國通過九個方面的措施,利用新概念、新技術和新型武器系統框架,以較低的成本,阻止俄羅斯和中國利用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達成其戰略目的,幫助美國在阻止區域霸權方面重獲競爭優勢


國防技術委員會認為這些建議將幫助美國國防部儘快將這些新型武器裝備投入使用,這些建議將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發揮重要作用


sdfd

一、提出背景



(一)俄羅斯和中國提出以時間和空間換取利益不對稱的不對稱作戰理論


為了挑戰美國及其盟友,俄羅斯和中國建立了不對稱理論,一是時間和空間的不對稱,二是利益的不對稱。這些理論有一個共同點:利用時間和空間的不對稱來博弈利益的不對稱。一旦武裝衝突不可避免,俄羅斯和中國將試圖迅速取得決定性結果,給美國及其盟友造成既定事實,然後試圖證明,美國及其盟友在尋求扭轉這一結果時,將會付出重大代價。在太平洋戰區,這將威脅到美國前置部署的作戰平台、前沿作戰基地(航母戰鬥群、美國領土、美國基地)等。在波羅的海戰區,俄羅斯允許首先使用縱深打擊和戰術核武器(如有必要),旨在展示俄羅斯的決心。



(二)俄羅斯和中國利用不對稱作戰理論發展相關作戰策略


蘭德公司曾對中國軍事行動和作戰理念進行了評估。蘭德公司認為中國對美國可能採取的策略主要包括:


1.發動突然襲擊製造心理或政治衝擊;


2.在美國投入更多武裝力量之前,造成既定事實,或創造條件使美國認識到,要恢復現狀必須升級戰爭規模;


3.造成重大傷亡,給美國國內造成壓力,迫使美國迅速結束衝突;

4.製造緊張氣氛,將美國與其在該地區的盟友分隔開來;


5.利用美國國內和國際壓力,在有利於中國的條件下,促使衝突迅速結束;


6.利用美國國內和國際壓力,限制美國當前或可能升級的反應。


據俄羅斯官方聲明、文獻和有關分析,相對於核武器,俄羅斯希望使用常規武器迅速實現其作戰和政治目的。俄羅斯的理論顯然是試圖在地面戰爭中製造軍事既成事實。


對俄羅斯和中國來說,必須迅速取得勝利,一方面他們負擔不起持久戰爭的巨大消耗(例如,中國大宗貨物的海上運輸損失,俄羅斯人和物資的損失等),另一方面,隨著美國依靠全面的軍事能力衝破他們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屏障,他們不可能取得持久戰爭的勝利。


中國和俄羅斯利用了一種「穩定-不穩定悖論」的勝利理論。穩定指的是相互之間核威懾和核脆弱關係;不穩定性指的是在核脆弱性關係下,進行常規武器戰爭,會有一方做出不可接受的升級戰爭的風險;悖論指的是戰略武器的穩定可能會導致常規武器的不穩定。中國的戰略家曾說過:


「未來區域戰爭最重要的類型是在核威懾條件下的常規衝突:威懾戰爭和實際戰爭。這兩種形式將同時存在,它們的功能和效果是互相轉化補充的。」


俄羅斯和中國都認為,如果他們能迅速實現自己的戰爭目的,美國將不會使自己陷入核戰爭,從而默許新的事實。俄羅斯和中國都實際發展了相關作戰理論和能力。


(三)俄羅斯和中國基於不對稱作戰理論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俄羅斯和中國等潛在對手正在迅速發展實現其國家利益的裝備和理論,增加其積極干預所需的能力和決心。包括推遲或拒絕美國軍事力量進入衝突地區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通過領土擴張(包括建設人工島)、威脅鄰國等方式積極主張自己的利益;大量研製部署多種多樣的快速進攻武器系統等。

冷戰結束後的近30年時間裡,美軍一直能夠在任何地方進行任何打擊行動。從科威特、科索沃、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國利用空中優勢和對手有限的地基和海基防禦能力,僅需極低的損失即可擊敗敵人。對手國家的防空能力迅速被擊毀,美國幾乎可以不受限制的打擊敵方的戰略和戰術目標,隨後擊毀敵軍及其基礎設施。


美國的對手分析後認為,允許美國在其領土內或附近自由行動將會造成嚴重後果,於是推出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目標是將美軍阻擋在戰區之外,防止美軍利用壓倒性的空中和海上優勢,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四)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對美國維持全球秩序構成壓力


俄羅斯和中國研製並部署了大量先進的飛機、坦克、艦船、潛艇、導彈等武器。他們利用距離優勢,在局部戰爭中通過投入使用比美國及其盟友更多的、壓倒性的武裝力量,將可能阻止美國取得戰爭的勝利。俄羅斯每年進行的「扎帕德」演習,強調軍事力量快速機動部署,目標是在美國及其盟友能夠進行有效反擊之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種依靠壓倒性軍事力量迅速取得戰爭勝利的能力使得俄羅斯和中國能夠拒止任何對手。美國將不得不面臨選擇:停止戰爭或進一步升級戰爭,或可能涉及到核戰爭。考慮到這些,美國可能被迫停止戰爭。


二、美國應對策略


(一)快速使用大殺傷力的常規武器對俄羅斯和中國進行威懾


美國應對戰略的目標是阻止俄羅和中國實現其戰爭目的,阻止他們快速取得決定性勝利。美軍應具備短時間內對俄羅斯和中國賴以取得戰爭勝利的海上力量、一體化防空系統站點(IADS)、戰鬥管理指控、通信和情報站點(BMC3I)、坦克、物資供應倉庫等資產進行打擊,使其失效,直到美國及其盟友常規力量投送到位的能力。快速、成功使用常規力量是對冒險主義的巨大威懾,將為美國盟友提供安全和利益保障。


為了避免戰爭不斷升級的風險,美國不能使用常規武器對俄羅斯或中國本土進行常規武器打擊。美國不能向前沿地區投入大規模軍隊,以防備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中提出的造成美軍大規模傷亡的能力,俄羅斯和中國總是期望投入更多的軍隊進行作戰。


(二)借鑒對前蘇聯實施的「第二次抵消戰略」成功經驗

在冷戰期間的核穩定戰略時期,蘇聯在歐洲的戰爭理論是快速突破北約的前沿防禦陣地,利用大量「第二梯隊」機動兵力,在美國能夠有效調動和打擊其武裝力量之前結束戰鬥。在歐洲前沿陣地部署大量的、永久駐紮的防禦兵力在成本上是不可持續的。


美國阻止前蘇聯的措施是研發和部署大殺傷力的常規武器,阻止前蘇聯後續力量的跟進和突破。這一戰略不會打擊蘇聯領土,把擴大戰爭的壓力推給了前蘇聯。研製和部署的武器包括精確制導炸彈,新型情報、監視、偵察和目標捕獲(ISR&T)能力(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隱身平台(F-117隱身戰鬥機和B-2A轟炸機),新型電子戰能力等。這些武器通過聯合空地目標戰鬥管理指控通信系統(BMC3)整合到一起,加強了北約盟友對蘇聯的威懾能力。美國的這些措施被稱為「第二次抵消戰略」,這些先進技術能力很大程度上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攻擊破壞者」計划下研發。


三、提出「攻擊破壞者」計劃


(一)「攻擊破壞者」計劃的提出和發展


「攻擊破壞者」計划起源自1978年。其時以前蘇聯為核心的華約組織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相比,在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運輸車、火炮和遠程火箭炮這三大類陸戰裝備上佔據著3:1的巨大數量優勢,對於西方國家的防禦體系形成了異常沉重的軍事壓力。由於前蘇聯已實現了與美國的戰略核均勢,北約所長期依賴的戰術核武器不再是可信的威懾手段,美軍必須以常規武器系統頂住前蘇聯的裝甲力量。為此,DARPA提出了「攻擊破壞者」機動攻擊概念,旨在使美軍具備精確打擊離敵防線較遠的第二梯隊裝甲車輛集群的能力,遲滯和削弱其第二進攻梯隊,抵消前蘇聯集團的數量優勢,使美歐地面戰摒棄性能優越的長處得以施展。


DARPA在「攻擊破壞者」計劃中結合了美國空軍「鋪路機」雷達以及相關技術,使美國能夠利用DARPA開發的機載偵察和制導技術進行遠程打擊,其中,除了先進的雷達系統本身以及使這些系統協同工作的數據鏈路之外,主要包括尖端的光電感測器。後來,其中一些技術得到了改進,並被納入現代化的系統和平台,其中包括80年代的「空軍戰鬥管理指揮和控制系統」以及可追蹤地面車輛和向戰區指揮官轉播圖像的「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


(二)「攻擊破壞者」計劃的規劃和實施


在1981年提交至國會的一份審計報告中提出了「攻擊破壞者」在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特殊的挑戰。可能在「攻擊破壞者-2」計劃中也存在。這些挑戰包括:


1.作戰指令和任務的被迫改變;


2.跨單元合作,例如一個單元提供目標捕獲數據,一個單元提供作戰武器;

3.跨部門的合作,國防部長辦公室不同作戰概念和領域之間的協作和協調;


4.國防部長辦公室缺乏資源來對實施概念的資產進行採辦管理。


這份審計報告中建議國防部長在投入大規模實施前認真評估計劃和系統的可行性;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成立專門辦公室進行相關管理工作。


(三)「攻擊破壞者」計劃的效果


在十年後國防分析研究所對DARPA成就的一份分析報告中,對「攻擊破壞者」進行了專門的評估。評估報告指出,「攻擊破壞者」計劃史無前例的完成了對雷達、導彈和彈藥技術的整合,演示驗證了一種使用遠程導彈釋放末制導彈藥打擊集群裝甲目標的能力,稱讚DARPA在協調實現「攻擊破壞者」計劃中的表現。報告指出,「攻擊破壞者」對空地聯合部隊「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和「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的研製產生了深遠影響。


(四)推出「攻擊破壞者-2」概念


與「攻擊破壞者」「破壞敵人早期的優勢」概念相似,「攻擊破壞者-2」設想在幾個小時內使敵人暫停或減緩行動,使美軍更多常規武裝力量進入作戰區域。


經過對事實的梳理和研討,美國國防技術委員會提出了一種「攻擊破壞者-2」概念。有關該概念的詳細信息,美國國防技術委員會進行了嚴格保密,只能從保密版本的報告中查看到。


小編看到這裡也很無奈啊...


在附件中,這篇研究報告還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場景進行了示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自行下載查閱。


(來源: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郭彥江)

【約稿】若您有航天防務情報方面的原創研究,歡迎賜稿發表意見;也可推薦相關文章至【航天防務】,與大家共同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天防務 的精彩文章:

【原創】「天軍」將現?太空戰中美軍這些裝備不容忽視

TAG:航天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