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作者:匠匠老師

當家長帶著孩子參加聚會,或者偶遇熟人時,總是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帶著他叫「叔叔、阿姨……」,但有的小傢伙卻偏偏不喜歡打招呼,不管怎麼引導,他就是不說話……

有的家長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尷尬中忍不住開始責備孩子:「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強迫孩子主動與人打招呼。

還有的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願意叫人,就更加鬱悶了!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就這麼不開竅?是不是平時沒有教好他……」

其實,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的保護自己的能力。

比如小寶寶在5個月大之前,誰抱都可以,但差不多6個月之後,孩子開始「認生」了,除了主要照顧者外,誰抱他都容易哭。孩子通過這種天生的保護自己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引薦陌生人時,會忽略掉他這個觀察、「安檢」的過程。孩子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他當然會有下意識的抗拒反應。

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不安全感,他們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沒禮貌,而是沒有準備好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英國皇家育兒師——凱瑟琳老師,有以下幾個小建議: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當孩子可能會新認識一些人時,可以提前為他介紹下,比如,可以隨意和他聊一聊:

「今天下午,我們會遇見張叔叔,他是爸爸的好朋友,他足球踢得特別棒……」

這樣,當孩子見到客人時,就不會是完全陌生的。

總而言之,當家長帶孩子進行一些社交活動時,盡量讓他提前知情,比如告訴他:今天是否有人要來家裡,或者接下來你們要去哪裡。當有人來敲門時,讓孩子們知道,是誰來看他們了,之後去串門時會看到誰,讓孩子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如果孩子為之後的見面,表現得有些緊張,可以讓他帶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玩具。

一是為了緩解孩子情緒的不自在,因為他覺得別人會更多地把視線和焦點,集中在他拿的玩具上,而不是只看著他們,這能給他們帶來自信。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另外,這也能為孩子製造交流的話題,孩子一般都會很願意分享自己的心愛之物,你會發現,孩子可能會主動和客人交流,「奶奶我有一隻羊!」「奶奶我的羊有粉色的蝴蝶結」。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 孩子不願打招呼,不要當眾責怪他

有的家長在孩子不打招呼時,覺得要借著時機來教育,殊不知這種「當眾羞辱」,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傷害。

孩子得不到認可,又聽見父母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就會產生罪惡感;

另外,這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他覺自己一無是處,很羞愧。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當孩子表現出退縮時,家長也不能聽之任之

我們要接納的,並不是孩子退縮的行為本身,而是要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為什麼這些在你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給他造成難以負荷的壓力。

我們要做的,既不是強迫孩子,也不是任由孩子迴避挑戰,而是要幫孩子緩解面對挑戰時的心理壓力,增強他的內在力量,輕輕地推著他,一點點地進步,一步步地應對挑戰。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如果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可以做進一步地引導,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溫和而且充滿期待,比如「你願意和媽媽的朋友張阿姨打招呼嗎」,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這時候可以給他「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比如「如果不願意和打招呼,那就和張阿姨握個手,或者微笑下吧。」

尷尬!孩子不願意叫人?家長必學的破冰指南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可以引導他在和對方離別的時候說再見,一般在有了短時間的聊天和接觸後,孩子會更願意和對方道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