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D列印屏幕完美塑型太赫茲光束

3D列印屏幕完美塑型太赫茲光束

太赫茲(Terahertz)輻射(圖片來源:Tech-FAQ)

太赫茲(Terahertz,THz)光譜「隱藏」在紅外線、微波等更為人熟知的電磁波中。太赫茲光譜及其輻射波長目前仍是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研究人員已了解到,太赫茲輻射可為成像及通訊等應用提供附加價值。如今,太赫茲常被應用於實驗室材料分析及機場安檢。太赫茲波長比可見光波長要長得多,在毫米範圍內,且太赫茲光束只能通過特殊技術來實現操控。

據麥姆斯諮詢報道,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以下簡稱TU Wien)的研究人員長期致力於研究塑造完美太赫茲光束的方法,近期成功利用精確計算的3D列印塑料屏幕,完美塑造了太赫茲光束。TU Wien研究小組利用該簡單的3D列印屏幕可將太赫茲光束精確地塑造為所需形狀。

像透鏡,但更棒!

來自TU Wien固態物理研究所的Andrei Pimenov教授解釋道:「普通塑料對太赫茲光束來說,就像玻璃對於可見光一樣,是完全透明的。然而,太赫茲光波穿過塑料時,速度會稍微變慢,這就意味著光束穿過塑料後波峰和波谷會有些位移,我們稱之為移相(phase shifting)。」

這就好比玻璃光學透鏡,它的中間比邊緣厚,因此穿過透鏡中央的光束會比穿過邊緣的光束花費更多時間。這會導致穿過透鏡中間的光束比穿過邊緣的光束延遲得多,光束形狀會發生改變(即更寬的光束可聚焦在單點上)。TU Wien的研究人員使用相同類型的移相來塑造太赫茲光束,儘管他們的這項研究還遠未完善。

Pimenov教授團隊中的博士研究生Jan Gosporadic補充說:「我們不僅想把寬光束投射成一個單點,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將任何光束塑造為想要的形狀。」

3D列印屏幕

TU Wien研究人員通過在光束中插入一個直徑僅為幾厘米的精確調整的3D列印塑料屏幕,就完成了該目標。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必須調整屏幕的厚度(0至4mm),以便使光束的不同區域以可控的方式偏轉,最終形成理想的圖像或形狀。

Pimenov教授解釋道:「這個過程其實非常簡單。對於2 mm波長的太赫茲輻射來說,甚至並不需要解析度很高的3D印表機,只要結構精度明顯好於所使用的輻射波長就足夠了。」

Jan Gospodaric和Andrei Pimenov教授在實驗室中的合影

該團隊最近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應用物理快報》雜誌上發表了題為「3D-printed phase waveplates for THz beam shaping」的論文,合著者包括來自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的Gosporadic, A. Kuzmenko、Anna Pimenov、 C. Huber和D. Suess,以及來自TU Wien的S. Rotter和Pimenov教授。

論文摘要:「源於3D列印技術的進步,3D列印可實現合適的列印解析度以及聚合物材料的太赫茲通透性,為我們構建經濟型定製太赫茲元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法。為了在遠距離圖像平面上建立預先定義的光前強度分布,我們提出了一種計算、設計並製造太赫茲波片的方法,對入射太赫茲光束(λ0?=?2.14?mm)進行相位調製。我們針對兩種不同目標強度使用了修正的Gerchberg-Saxton演算法進行計算。所得到的相位調製曲線可用於對聚丙交酯進行建模,並採用市售3D印表機列印。測試結果在配備掃描選項的太赫茲實驗裝置中進行測試,其結果與理論預測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當屏幕插入光束時,會出現特定的圖案:十字或TU Wien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MS 的精彩文章:

微流控技術結合心搏拯救新生兒
如何選擇MEMS壓力感測器的校準方法?

TAG:ME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