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珅家的人蔘:貪腐經濟學的一個經典樣本分析

和珅家的人蔘:貪腐經濟學的一個經典樣本分析

原標題:和珅家的人蔘:貪腐經濟學的一個經典樣本分析


縱覽清史,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故事幾乎成為清朝一朝政治腐敗的標本性事件。從史夢蘭的《止園筆談》到薛福成的《庸盦筆記》;從歐陽星的《見聞瑣錄》到無名氏的《殛珅志略》,從徐珂的《清稗類鈔》到天台野叟的《大清見聞錄》,一份「和珅家產清單」通過這些稗史筆記在民間傳抄流行。在這份清單中,和珅成了毫無疑問的貪腐之王。


關於和珅貪腐的數目,在這裡已經毫無意義。這裡特別以從和珅府中搜出來的奢侈品——上品人蔘,來觀察這位「貪腐之王」對當時社會經濟的巨大影響。據史載,在查抄和珅時,其府中上好人蔘有六百餘斤。由於當時清廷內務府儲存贓物的庫房已滿,所以內務府決定將這六百斤人蔘變賣,一時間大量上好人蔘拋售,市民競相購買,導致市面上短期內竟出現貨幣短缺之象,從而使整個北京市場上人蔘價格大跌。


這種情況足以使我們聯想到當前中國一種名為「貪腐經濟學」的奇談怪論:一些「專家」認為,適當的貪腐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允許一部分人貪腐是「刺激」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他們甚至以反腐導致高檔酒店和娛樂場所大量倒閉為論據,認為「腐敗」的吃喝玩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這種「經濟學理論」,在房地產行業更是大行其道,有的人甚至認為,如果沒有貪官的支持,中國的房地產行將崩潰,而「適度」的腐敗,正是解救房地產的一劑「良藥」。


清朝之政,之所以於乾隆之後即進入「嘉道中衰」的歷史輪迴,其根本之因,正在於乾隆縱容了和珅之流的腐敗。而且乾隆之後歷朝的腐敗,已經到了制度化、全面化的程度。清朝歷代皇帝,如果從個人私德和為政勤勉上說,幾無一人為昏庸之輩,然清廷之治,自乾隆之後「江河日下,一瀉千里」,一切之因,一言以蔽之:皆為政治腐敗導致官員對民眾的壓榨盤剝,從而使民變四起,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以此論之,貪腐之政,於國於民有百害而無一利,即便於一行一業之有暫時之利,其利亦屬惡利,其繁榮亦屬虛假之繁榮。譬如一人,貌似體胖,實為虛胖或為浮腫,其毒害於肌體並浸入骨髓之日,即為病入膏肓、行將衰亡之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起底乾隆「十全」功,好大喜功誤國本
「眾志成城」話康熙,「外八廟」里論成敗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