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些只臨不創的傢伙,統統死定了!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正在熱映,其中一個橋段引發了影迷的爆笑和吐槽——
不管這是鞋拔子臉還是豬腰子臉,這兩張確實是太像了。難怪姜文當時就說:你絕對是他親孫子!
然而時光倒推650年,如果有這樣的段子流傳,那麼無論廖凡還是姜文,都絕對死定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喝珍珠翡翠白玉湯長大的的朱元璋一旦坐到金字塔尖,便大開殺戒了。殺功臣、殺貪官,然而他初登大寶,最先殺的是一批藝術家。
因為國君初立,畫像首先要確定。當時沒有尼康,更沒有華為,所以畫家們就被招呼來了。畫像,是畫家的基本功,所以給皇帝畫像真是畫家們的福音,因為一沒難度,二抬身價。可是當畫家們跪在殿下,簾幕拉開,大家立刻傻了。
他們從沒見過長成這樣的皇上。
他們甚至從沒見過長成這樣的人。
他們面面相覷了一下,那就畫吧。
畫像,無非就是臨摹嘛,為了不犯欺君之罪,那麼實事求是好了——
還有——
再複雜點——
來點題跋——
朱元璋的長相,一直是個謎。
所以當謎底如此輕易被揭開,畫家們就倒霉了。
當時被殺的畫家,不乏在元朝獲得大名者,如張羽、趙原等人。他們的畫作仍有流傳,但他們永遠躺在了明太祖的刀下。
他們沒明白一個道理,如實真實並非一根筋,其中包含辯證法。堂堂一國之君,以這等猥瑣面目示人,國家顏面何存?國民尊嚴何在?
所以,只會實臨,死路一條。
有人不想死,於是嘗試著意臨——
很親民,很樸實,有點像李時珍。
可這個畫家還是死了。
殺他的理由大致如下:
第一,畫得像個採藥的,還把皇帝當農民?
第二,帽子塌衣服皺,嘲笑我大明沒錢?
第三,靠,你就不能忘掉鞋拔子這玩意嗎?
為畫像的事,朱元璋苦惱了好久。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既老實,又懂事,還會創作的畫家——
一張畫像,將皇帝的氣質,大明的氣度融於一體,這正是朱元璋想要的。
於是,這位畫家,一直把這種創作風格延續了下來——
犧牲一個人的真實長相,保全了大明朝的尊嚴。
這是跳出臨的陷阱,進入創的天地的結果,是創作者的勝利。
這位畫家一心創作、顧全大局的理念,後來直接導致了ps技術的發揚光大。
從此以後,畫家畫像告別了如實真實的壞習慣,中國的寫意人物畫風,可以說是朱元璋推動的。
作為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既影響了畫家,還影響了書法家。
他沒念過幾天書,但他的書法,曾受到康有為等人的盛讚。
這是朱元璋的親筆令,你看不出他學的哪門那派,但這字非常和諧,也非常接地氣。
皇帝的手札都是公文,公文要讓人一眼就看得懂。所以朱元璋的字隨心所欲,不受束縛,總之讓大家看明白就好了。
朱元璋的字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正文,而是簽名。
那個朱的變體,像一根鐵絲糾結纏繞,最後將兩頭高高翹起,這個姿態簡直俗到家了,但也非常容易讓人記住。
如果說唐明皇、宋徽宗的個性簽名還帶著些皇家的神秘優雅,那麼朱元璋的簽名則肆無忌憚地彰顯著道士畫符的民間痕迹。
唐明皇簽名
宋徽宗簽名
朱元璋簽名
朱元璋還有一項創舉,就是在李世民首創行書入碑之後,他首創了白話文入碑。這塊碑的碑文就是今天的白話文,小學生讀起來也毫無障礙。
這塊白話文碑刻的就是朱元璋的聖旨,此碑現在山東曲阜孔府的門口,各位有空可以去看看。
書法史是由書家寫成的,但一些有帝王身份的書家在其中頗多創舉。這大概有他們自詡天之驕子,因此百無禁忌的原因。
相比朱元璋畫像的故事,朱元璋書法對今天更有啟示意義。那就是,書者一定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我寫的是我自己,我要做我字的主人。沒有這種信念和霸氣,必然謹小慎微、與古為徒,常常除了寫俗,就是寫死。
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機會做皇帝,但紙和筆擺在眼前,就是給了你當「皇帝」的機會。可惜的是,當我們習慣了當跟班,就再也沒信心當老大了。


※真正看懂了書法,才不會被書壇亂象迷惑!
※褚遂良這篇小楷,美得驚艷!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