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丹·維茨Dan Witz 美國畫家

丹·維茨Dan Witz 美國畫家

Dan Witz生於1957年10月19日 芝加哥長大

畢業於美國庫伯科學藝術發展聯盟學院(The Cooper Un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Art )。

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街頭藝術創作,曾多次獲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of the Arts)、紐約藝術基金會(New York Foundation of the Arts )等獎金,

美國街頭藝術家、寫實派畫家,是美國街頭藝術運動的先驅藝術家之一。

現居紐約布魯克林。

主要個展包括

「狂舞池,人和其他」(Mosh Pits, Human and Otherwise)、

「一覽無遺」(In Plain View)、

「新街頭作品」(New Street Works)等,

作品遍及美國和歐洲各國,曾受《紐約時報》《紐約客》等著名媒體專訪,是著名街頭藝術博客Wooster Collective長期合作藝術家之一。

這位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街頭藝術創作的藝術家,自己的藝術之路就是一部街頭藝術發展史。無論是街頭裝置還是陳列於畫廊的油畫,都有用極度寫實的手法一邊探問著社會現實,一邊樂此不疲地惡作劇。

手機屏幕里的虛擬世界成了當代都市人眼裡最令人執迷的現實,這些畫廊作品和Witz街頭作品中那一個個格欄外的面孔似乎形成了一種詭異的鏡面關係。眼睛看到現實中,有假象,有虛設的外表,這是Witz這位寫實主義藝術家想要表達的觀點之一。

「捅破表面,各種有啟示意義的光怪陸離就會傾瀉而出。有些讓人警醒或厭惡,但有些則有很強的美和優雅,一種創意性的智慧,急著要指示給你我們生活中缺失的東西。每天我們瞬間瞥到紗帳後的東西,但我們大腦的程序讓我們把它們過濾掉,我們才能得以生存(和工作),而不因自我懷疑而瘋掉。」Witz對現實的理解頗具深意。

《國王寶貝,禁止進入 1號》(King Baby, Do Not Enter #1), 挪威斯塔萬格,2011,塑料上混合媒介,粘貼於金屬標識上

遍布世界各地的「禁止進入」系列作品 「我們生活在標識的叢林中,它讓人疑惑、分神、麻木,讓人類的境況更糟。我們不需要跟隨那些標識,我們需要創造自己的標識,突破重圍」,對這次群展的意義所在,策展人Carlo McCormick如是說。但對於Dan Witz來說,他的創作意圖,首當其衝的卻是再簡單不過的對惡作劇的衝動。他喜歡用極為寫實的街頭藝術創作驚嚇來往的路人,讓人不禁停步,暫停之前頭腦中的思緒。這位如今已經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藝術家,至今卻依然對屈從主流感到無所適從,對訪問也總有些排斥,當被問及他的作品傳達了什麼信息時,他的回答只有簡單的兩個字——「醒來」。

Witz早期的標誌性作品是細節精緻、色彩斑斕的蜂鳥塗鴉。但Witz堅持高寫實度的塗鴉,看似小巧的蜂鳥描繪起來極度費時,每隻至少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創作。「……90年代對塗鴉的零容忍度讓我不得不變通」,Witz說。現在Witz事先在工作室中創作,他將創作好的圖像印在塑料板上,而在公共場所裝置這些藝術作品,只需要10秒鐘的時間。為了防止被抓,在高速公路交匯地段裝置藝術時,他還經常扣上藍色安全帽,穿上反光安全背心,把自己偽裝成正在施工中的交通局工人。「你成了隱形人——成了背景的一部分……沒有人會以為你在做什麼壞事。光天化日,他們不會懷疑」,Witz對自己的偽裝感到驕傲。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社會的反塗鴉態度迫使Witz發明出了新的創作手段,如今創作比以往更細膩、更頻繁。他的「惡名昭著」的「WTF」系列作品就是由此應運而生。「WTF」系列作品是高度集成的街頭藝術裝置:高寫實度的人像畫作,置於錯覺藝術手法製作的格欄後面,讓人很難看出是藝術作品,真實感極強,好像在爐柵、鐵窗之後真的有一張陰鬱的面孔、直視的雙眼、蒼白的雙手,毫無戒備時一眼看去總會嚇人一跳。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裡畫外 的精彩文章:

大森浩平,一位日本青年畫家,只用了一種工具:鉛筆
英國畫家John Walsom·水彩作品欣賞

TAG:水裡畫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