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白的厚度,彩色的肌理

黑白的厚度,彩色的肌理

美國攝影師Saul Leiter的作品體現了一種純凈的藝術家心態,他鏡頭裡的世界,具有一種從現實中取材,卻又似乎超脫於現實的虛空感。重要的不是取材本身,而是表達的方式。攝影家用什麼樣的眼光觀察世界,他的作品就最有可能以什麼方式呈現。

Saul Leiter(1923 -2013)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茨堡,早年學習繪畫,後來開始攝影工作。1940年代起,他使用35mm的徠卡相機拍攝了大量黑白照片,1948年起開始嘗試拍攝彩色照。顯然,繪畫的修養非常明顯的體現在Saul的作品中,黑白的厚度和彩色的肌理,雖然得之於拍攝,卻儼然一筆筆描繪而出。

透過積雪的、哈氣的車窗而見的冬季街景,色調沉鬱的紅傘和鵝黃色車身構成畫面的色彩對比,而凝重的黑色人影與畫框般的車窗形狀構成了畫面的結構……就地取材的拍攝,但作品呈現了攝影師獨特的審美視角,遂讓普通的街頭即景成為精心構建的畫作。

以下幾幅作品,細細品鑒,無不風格化地展示著攝影師的旨趣和意圖:

以上兩幅根本就是"水彩畫"

構圖和層次上完全凝聚起來的動態平衡

Saul喜歡捕捉動態中的視覺形象,在動靜銜接之處表達自己的把控力。如上圖,攝影師選擇了禮帽男士擦肩而過的瞬間,三人構成一條平穩而又動態的視覺線;前景處戴著白色發箍,業已移除畫面主體的白衣女士為整幅照片增添了一種別緻的風味。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攝影師似乎在刻意尋找這種畫面效果——但和我們通常所輕易相信的觀點不同,問題不在於是否刻意,而在於你是否完成了

難道這不是刻意嗎?

對於攝影,隨著人們拍攝手段和題材可能性的不斷拓展,有關如何認定作品,如何評價某種拍攝方式,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大的分歧。我們常常看到因為不同的審美立場而出現的相互攻擊——何謂攻擊,何謂批評?我認為區分的原則,就是看你的觀點是否立足於作品,而不是他的相機、他的派別、他的工種。

圓角文本框,淺灰底色

圓角文本框

圓角文本框,淺灰底色

咳嗽不能忍。

帶有白邊效果的攝影作品,可用此深色底來做畫框。圖片置入此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驢頭偵探 的精彩文章:

搞懂10件事,拿獎到手軟
絕美窗光:以畫家之眼看影像

TAG:驢頭偵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