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他們說仿品能拍賣出幾千萬:看看景德鎮瓷器能仿到什麼程度!

他們說仿品能拍賣出幾千萬:看看景德鎮瓷器能仿到什麼程度!

湖南衛視國際頻道《東方尋寶》欄目海選報名火熱進行中---------正規權威古董鑒定交易平台

好消息,好消息《東方尋寶》欄目第七季現面向全國進行海選,如果你有精品藏品想報名參與,趕緊電話聯繫,名額有限

宣傳:強大的電視平台(湖南衛視國際頻道、華娛衛視、海峽衛視)!!!,權威的《東方尋寶》媒體欄目!

你是否有藏品急於出手找不到地方?

你是否有藏品出手到處上當受騙?

你是否有藏品不知道它的年代?

你是否有藏品需要評估?

詳情清諮詢 :155 7485 7543 趙編導

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國內首屈一指的仿古瓷製作重地——景德鎮「樊家井仿古村」,介紹「樊家井仿古村」在古瓷界的地位及仿古瓷利益鏈的調查。

來到景德鎮,樊家井是不可不逛的。樊家井,在景德鎮火車站的附近,是一片帶有些許神秘光環的「仿古瓷重地」,它在景德鎮的知名度不亞於北京的潘家園,河南南陽鎮平縣的石佛寺,藏家商家,無人不知。

我們就一起到樊家井去看看吧!

隨處可見挑夫擔著瓷器穿街而過

在這裡,板兒車還是主要的運輸工具。

樊家井,本是城鄉結合部的一條小通道,是原來的仿古瓷一條街。隨著古陶瓷收藏的熱潮,個體瓷器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幾年的功夫,這裡便很快形成了一個店鋪鱗次櫛比的仿古瓷器市場。這條街由北向南約有兩華里左右,但聚集著幾百間瓷器店鋪和作坊。街道兩旁岔道交錯,沿著每條岔道往下走,個體仿古瓷小作坊數不勝數。

這裡,每天從清早8點鐘開始,一直到傍晚都是車水馬龍,人流如織,一派繁忙景象。

瓷器的品種齊全,應有盡有。

鈞瓷和汝瓷的「傳世品」在這裡你都可以見到。

青花瓷大都仿的是元明清官窯器。

滿工的粉彩,畫工也不錯。

這裡有好多「珠山八友」的瓷板畫啊!

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是樊家井的最大特色。在這兒你可以看到中國曆朝歷代的瓷器,而且還都是名窯的。宋代汝、官、哥、鈞、定5大名窯和耀州窯、磁州窯、鈞窯、定窯、景德鎮窯及龍泉窯6大窯系的仿品,這裡一應俱全,隨手可取。元青花、釉里紅、粉彩、鬥彩、五彩、以及各種色釉瓷仿品,讓你看得眼花繚亂。就連近當代一些陶藝名家作品的仿製品,也赫然擺在貨架上。景德鎮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瓷器生產的重鎮,如果把樊家井說成是當今全國歷代名瓷仿品的主要集散點,恐怕實不為過。

這裡的仿古瓷大路貨居多,價格並不高。

女店主一般都是邊看店邊畫瓷。

龍泉窯的金絲鐵線是這樣製作的。

為瓷器做舊也是樊家井的一大景觀,我們可以身臨其境感受瓷器「變老」的過程。

專業「接老底」的招牌隨處可見。

樊家井,一切皆有可能!對於各種瓷器,樊家井的瓷器仿古做舊的專家們都能給你做出來。影青瓷、青花瓷、青花釉里紅、粉彩、鬥彩、五彩、琺琅彩,想要啥彩有啥彩;元朝的,明朝的,清朝的,想怎麼朝就怎麼朝。要官窯有官窯,要民窯有民窯,你想要那個窯就能造那個窯,款識和真品一模一樣,錯了走樣了包換。在樊家井,一切都是公開的,一切都不迴避顧客。很多店鋪門口,擺放著用來塗抹瓷器的盛滿泥漿水大小木盆;用來蝕褪瓷器浮光的裝滿氫氟酸和高錳酸鉀的瓶瓶罐罐;還有用來擦拭瓷器使其變得陳舊的稻草和草木灰等。店主和夥計們在光天化日之下為自己店裡的瓷器做手腳,同時還承接各方來貨代為「加工」。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為瓷器做舊的招攬廣告,並且地址、門牌、電話號碼明示不諱,生意很是紅火。有的店鋪專為顧客或商家代寫款銘,這裡有不少專職「款」手經過多年摹練,對明清御器款識寫來得心應手,幾可亂真。

樊家井不僅是仿古陶瓷一條街,這裡還彙集了各種木器,青銅器,玉器,金銀器,牙雕,字畫等,真是琳琅滿目。

在樊家井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好多來自外地的客商,他們走南闖北,把由樊家井出來的古玩輸送到各大城市的古玩市場。全國各地古玩市場上的古瓷,大都來自樊家井的仿做。樊家井是活躍經濟豐富人類生活的沃土,但是無節制集散仿品必定給藝術品鑒別真偽增添了藩籬!

2012年10月20日下午,中國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參加拍賣的198件拍品中共有125件拍品流拍,拍出的73件作品中,最高價格僅為60萬元,部分拍品更是以100元的「蘿蔔價」起拍。

然而,與此相反,在拍場以外卻有著令人亢奮的「瓷器造假」。近年來,隨著古代官窯製品市場價格飆升,並不斷創造天價,為了牟取暴利,官窯造假業也迅速發展壯大。無論是從製作工藝上還是流通渠道上,造假都已經儼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與當代藝術陶瓷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景德鎮市樊家井仿古一條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天南海北的賓客聚集於此,有來淘點舊貨的,有來看點新鮮的,最多的是各地的古玩商販。

「仿古瓷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景德鎮,全國做仿古瓷生意的商販們,沒有不來景德鎮的。」一位來自浙江義烏的商販陳家義介紹說,這兒的東西做得好,一個400元的碗,拿到外地去,至少可以賣4000元。

「小至破碎的瓷片,大至完整的瓷品,只要經過做舊,宋、元、明、清,什麼朝代的瓷品都有,從製作到販賣,這裡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在樊家井做了三十多年仿古瓷的余誠志告訴記者。

此外,在景德鎮仿古市場,有數十位頂級仿古高手,他們背後有自己打造的團隊及秘密的銷售渠道,其仿古瓷作品絕大部分當作真品銷售,並且被識破者寥寥無幾。

記者暗訪了國內明清官窯的制假重地——景德鎮,為讀者揭示文物造假的真實狀況,並探索隱藏在其背後的利益鏈條。

暗訪天衣無縫的「接老底」

俞秀峰就是 「年輕新秀」之一,憑藉高仿粉彩官窯的製作,今年剛剛33歲的他已經擁有了3000萬元身家。這個身材瘦小、高額頭、凹眼睛的年輕人在不經意間透露著精明和雄心。他的家中難以嗅到生活氣息,因為這裡更像一個大的陶瓷作坊——地下窯爐、練泥房、繪畫室,還有讓人眼花繚亂的陳列室,一應俱全。

清道光綠彩繪九龍圓瓶圖

見到偽裝成「買主」的記者一行,俞秀峰二話不說,拿出一本某拍賣公司的拍賣圖錄擺到記者面前,翻到其中一頁:上面印的是一個清道光綠彩繪九龍圓瓶,拍賣價為130萬。記者在看圖錄的時候,俞秀峰把一個一模一樣的圓瓶放到了眼前。「圖錄上那件是我原來做的。這只是新做的,沒有處理過,一旦做些舊絕對沒問題。」他對這件高仿品的要價為:1.5萬。

「你怎麼斷定這就是你的仿品?」記者問。

「人家買去後送拍是不會告訴我的,我平時逛書店看到拍賣圖錄後就會認得。比如這件圓瓶,真的就在我這,真品是300件(件是計量瓷器大小的單位),仿品是500件,我自己做的東西只要看一眼肯定認識。」

「你也會買真古董嗎?」

「當然,我買過的真東西花了我不下200萬元。買來這些『母雞』後,就讓它們『下蛋』,就是按照真瓷器仿造贗品。比如這對乾隆的粉彩瓶,我當時買來花了12萬元,仿製一對新品最少能賣到兩萬元,做夠一定的數量後,就稍微加點錢把『母雞』也賣掉,再買新品種,接著仿。我們的目的就是賺錢。」俞秀峰略顯出一絲得意,他帶著記者參觀了他的書房,兩個一米寬的書櫥里擺滿了「下蛋」用的「母雞」。

這些所謂的「母雞」是否屬於真品,一時不得而知。因為在一般收藏者眼裡被視為寶貝的古董,在俞秀峰這裡卻隨意擺放,真假混跡,有的還充當著來客的煙灰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做出的高仿品的確堂而皇之地走進了拍賣場,並成功拍出。

「拍賣公司怎麼會收高仿品呢?」記者想知道這些贗品怎樣進入專家林立、戒備森嚴的拍賣行。

「一般送拍時,會拿幾件真品,再摻幾隻假的,如果能一起送進去最好,如果通不過,就想辦法買通拍賣公司的簽單員,承諾把拍賣賺得的錢和他分成,那些錢比他幾千塊錢的薪水高很多倍,所以很有可能買通。」

當然,除了買通關係,能夠上拍的仿品在技術上一定也有其過人之處,俞秀峰的獨門絕技在於:接老底。瓷器底部的落款是鑒定真偽的一個重要元素,俞秀峰把新做的瓷器底部削下來一塊,再嵌入一塊出自官窯舊址的殘破真品的底部落款,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贗品的可信度。

其實新瓷接老底並不是什麼新發明,一般官窯瓷器的仿造者都會做。但要將真假瓷片粘接得嚴絲合縫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做得稍有差池就能被肉眼看出。俞秀峰自豪地說,他的接底工具精密度相當高,一台儀器價值就上百萬元,工人技術也十分嫻熟。「這個筆筒就是新的,底部接了一個官窯的款,只要稍後一噴綠,接縫就一點也看不出來了,天衣無縫。」俞秀峰給記者展示他的傑作,「這塊底買來花了3千多元,而一旦接好後加上彩能賣到2萬多元。」

在展廳的角落,記者看到了一堆散落的碎瓷片,多是瓷器的底部,上有各種朝代的落款,其中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居多。俞秀峰說這些都是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中的瓷片,有專人挖出來後賣給他的。

御窯廠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製作瓷器的部門,為了保證送入宮中的瓷器都是精品,每當一窯瓷器出爐,凡有瑕疵的都會被敲碎扔掉。因此在窯址下,至今仍埋有大量瓷片。據《江西日報》記者、著名瓷畫家鄭云云介紹,御窯廠遺址上原本是景德鎮市市政府所在地,遺址被發掘後,政府就遷到了新都,同時御窯廠也被保護起來。據說有人為盜挖遺址下的瓷片,故意在御窯廠周圍租住了一些店面,白天開門卻不做生意,晚上便打地道盜取地下的瓷片。

除了瓷器本身以外,俞秀峰還會在包裝上做文章。「這對民國的粉彩瓷碗花了幾萬塊,但我看重的可不是這對瓷器,而是裝瓷器的盒子。」他指著一個長方形的破舊盒子說,「我會仿照故宮的藏品做一對牡丹花卉碗,然後放到這個老盒子中,只要能上拍,至少能拍到100多萬。因為有了老包裝,『露份』就高了,買家很容易就被蒙過了。」

這個17歲就跟著師傅跑上海買假貨的年輕人,如今事業正是如日中天。俞秀峰告訴記者,為了技藝精進,他自己經常看書學習,對手下的工人要求也很嚴格,只要發現贗品有一絲不對,他都要嚴查原因,並立刻責令工人改正。

就在記者看貨之時,又進來兩位北京來的買家,看他們輕車熟路的樣子,就可以判斷是這裡的老客戶。俞秀峰告訴記者,他的貨主要出售到北京,而他的哥哥就在北京的古玩城開店,專門經營他做的高端贗品。

暗訪仿古瓷的利益鏈

落日的餘暉下,一個扎著頭巾的中年婦女,坐在竹製的椅子上,彎著腰,一手扶住裹著破碎瓷片的泥團,一手拿著小木棍在上面剷除泥土,剝離出一片片的碎瓷。倘若有人來詢問,她便會告訴對方,這是剛剛在某建築工地挖出來的古瓷片,每一小塊售價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

樊家井仿古市場外圍兩旁的馬路上,上述「出土戲」演繹了一出又一出。

這是景德鎮古瓷造假最原始的形式,他們制假的技術不高,只能騙騙過路人。

不僅如此,進入市場內,便可以看見,每家瓷品店裡,都擺放著各個朝代的仿製品,有元青花的瓶子,有明官窯燒制的盤子,還有清雍正時期的碗,可謂玲琅滿目。還有一些店主,現場將燒制好的瓷瓶抹泥、塗釉,甚至添加藥劑,進行「做舊」(行話:新品偽造成舊品)。

「無論你到哪個店,都不要相信這裡會有『老貨』(行話:真品),如果有人告訴你是『老貨』,那他絕對是在『殺豬』(行話:銷售假貨)。」余誠志說,從上世紀80世紀初,樊家井仿古市場成型之時,他就在此做事,從未見市場有真品。「我們做這一行,奉行一個原則,告知對方,你所購買的東西是仿的,一千塊錢想買一個清初的官窯瓷瓶,怎麼可能買得到?」

但事實上,在樊家井仿古市場,「殺豬」的現象屢見不鮮。在汪記瓷行,店主指著貨架上一個大約150件(件是指瓷器計量的一種單位)古瓷說,這個是真正的「老貨」,售價6000元。見記者不為所動,又打開了下面的一個木製櫃檯,指著裡面的一件古瓷說,這也是個老的。

「你想也想得到,怎麼可能會有『老貨』。」隔壁春秋屏風閣的店主則告訴記者,有些店主會看客「殺豬」,如果是懂行的,就會告訴你,這是仿品,若是外行,他會編一個故事,告訴你他怎麼得到了一個真品,然後誘惑你買下。

店主說來到仿古街的,大部分都是二道販子,他們都是行家。一看東西,就知道是什麼成色。「這些販子,都是一車一車地來拉貨,他們都知道瓷品是仿製品,但他們把貨拿到外地當真貨銷售,我們就管不了了。」

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販,來到樊家井仿古市場,淘一些仿製的舊瓷品,如果是小型的瓷盤瓷碗,商販們就自行用牛皮紙隔層裝好,放進自己隨身的行李袋中;但如果是大件的瓷品,瓷缸,或者是瓷板畫,商販只需要在付款之後,留下需要送達的地址,店主會有發貨的渠道,直接送達。

某商販告訴記者,他平均一到兩個星期,就要去一次樊家井仿古街,這兒的大部分古瓷,最終都流入了各地古玩市場。而這些仿古作品,可能價格翻上數倍再進入玩家手中。

某商販指著剛剛淘來的一件民國時期的瓷盤說,這個看起來是老胎做成的,做舊成色很高,400塊錢,但是拿到義烏賣,至少要賣4000元。

從瓷器製作,到成品作舊,再到銷售、發貨,最終通過商販流入市場,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

暗訪幕後的仿古高手

事實上樊家井市場的仿古瓷品,充其量只能算是大路貨,真正頂尖的仿古高手,隱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他們製作的仿古瓷,與真品的相似程度,至少在八成以上,最高的可以超過九成,就是專業的鑒定專家,亦難以分辨真假。」

「這些人一般不輕易見外人,只有熟悉的買家,才有可能看到他們的作品。」不過,由於他們處於隱蔽的地方,不容易發展新客戶。所以,有些仿製高手,會在樊家井仿古市場安排一兩個線人,從中發現一些潛在的買家。

在某商販的安排下,記者以買家的身份,與一位線人取得了聯繫。在經過一番交談後,線人把記者帶到了樊家井社區內的一幢三層小院里。

這是一個綽號「老葯」的做舊高手的庭院。庭院內,到處擺放著不同朝代的瓷器,就連院內的垃圾桶,也是青花瓷做成。

一樓設計的是燒制瓷器的車間,在車間之外的庭院里還搭建了一小棚屋。屋裡堆放著幾十袋瓷土。老葯正在稱量各種配料的重量。棚屋的另外半間擺滿了各種不同器型、尚未燒制的瓷坯,有的已經畫上了圖案,等著上釉。屋子中間安置的是燒瓷用的氣窯,窯爐里火勢正猛,有一批客戶訂製的仿清康熙年間的花瓶正在燒制之中,打釉機一直在不停地作業。

往上二樓是老葯的居家場所。在客廳內,陳列著老葯幾十年來收藏的作品。「這些瓷器都是真東西,光其中一個明朝的油瓶,價值就在百萬元以上,以此為原形,做出來的仿品,至少也是這個價(雙手食指交叉做出『十』的手勢,意為十萬)。」

老葯表示,這個瓶子最近3年不會再做了,因為前兩年做過一個,銷售時,他做過保證,5年之內,不會再做第二個同樣的瓶子。

再往樓上走,是老葯進行高仿瓷的繪畫室,所有瓷坯的繪畫工作在這裡完成。一些年輕而熟練的工人,為瓷器進行上色、勾畫,通過打磨,讓它們「重回」不同的歷史朝代。

「從下面的瓷土研究,到上面的繪畫,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高學歷的專業知識,他們大多是從景德鎮陶瓷學院古陶瓷相關專業出身。」老葯說,對這些人,他捨得付錢,收入最高的員工,月薪可以過萬元。

「無論什麼時期的作品,只要有樣品,我們都能仿。」老葯對自己的技術非常自信,但他表示,由於元代的作品少,市場上的真品極為罕見,懂行的人都知道是假的,因此不容易賣。但是明清的作品就不一樣了,清代的瓷業發達,數量大,亦有散落在民間的官窯製品,很多人懷著撿漏的心理,這類貨相對就比較好賣。

銷售上老葯同樣有自己的渠道。「到我這兒訂製產品的,多為一些拍賣行,他們把樣品拿來,我給他們製作仿品。這些拍賣行就將高仿產品拿去拍賣。」老葯說,拍賣行是他主要的客戶,還有一些海外的機構。

無序的行業現狀

據說,像老葯這樣的仿古高手,景德鎮不下數十位。每一位高手背後,都有一個團隊和秘密的銷售渠道。

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則關於景德鎮陶瓷的故事:某地海關截獲了一批欲出境的瓷器,經認定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當工作人員將攜帶瓷器的「文物販子」扣留起來查問時,這位「販子」稱其攜帶的都是現代的高仿品,並非真正的古董,但海關的工作人員和鑒定專家們都不相信他的說法。情急之下,他只好請來這批「古董」的真正作者——景德鎮的制假師傅,並現場做出一模一樣的高仿瓷器,最後他才被釋放。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個版本,真假難辨,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景德鎮瓷器仿古技術的高超。

雖然這些仿古高手大多奉行「制假、示假、賣假」的原則,但他們無法保證他們的買家在購買這些高仿古瓷後不會以真品的名義銷售。

古陶瓷研究者趙平源認為,真正的古瓷不僅具有收藏價值,還是研究陶瓷文化的重要參考,但是高仿古陶瓷的出現,對上述二者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這些源自景德鎮的高仿古瓷品,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最終出現的結果是:花高價,買到了高仿品;遇到了真品,卻不敢下手。讓古陶瓷市場陷入一種更加無序的狀態。」

無論是在景德鎮本地舉行的國際陶瓷拍賣會上,還是在北京、杭州等一些拍賣會上,均出現過高仿假瓷。除了損害競拍者的權益,也有損拍賣行的公信力。事實上,有部分拍賣行主動到景德鎮訂製高仿古瓷,騙過了鑒定專家,最終使這些高仿瓷品以真品的形式流入了市場。

解析贗品製作流程圖:

景德鎮傳統的制瓷工藝十分複雜,有「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之說。此圖以青花瓷為例,選擇了贗品生產過程中的幾個關鍵環節,解析制假過程。

1.練泥拉坯:把古代所用的二元配方(瓷石+高嶺土)按比例進行混合,形成瓷泥。進而用腳有規律地踩踏,排除泥料中的空氣。然後是拉坯,把瓷泥拉成古代瓷器的器型,這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藝。

2.青花繪製:瓷坯晾曬好後,就用青花料在上面繪畫,主要分為勾畫和分水兩步,也就是描繪線條和渲染填色。青花顏料的選擇很有講究,其發色效果直接決定了仿古的逼真度。因此青料的市場價格也十分昂貴,有的一市斤達到了幾千元。

3.施釉燒煉:畫好的瓷坯要進行施釉,進而滿窯燒煉。窯火的控制十分關鍵,燒制要嚴格按照古代的條件,溫度不能高於1300度,時間大約在12小時。

4.換底做舊:這是贗品生產的關鍵環節,先把瓷器的底部用精密的儀器削下一塊,再把真瓷片的落款嵌入其中,俗稱「接老底」。然後,用氫氟酸、中藥或者紅茶等液體浸泡瓷器,以去掉釉面表面的「賊光」。

5.包裝銷售:把瓷器敲出裂痕,或者乾脆打碎再重新粘在一起,製造歷史滄桑感。把做過舊的瓷器裝入陳舊的盒子中,增加可信度。包裝好的贗品通過二道販子倒賣流入各大古玩市場,高模擬度的贗品則經過拍賣等途徑進入富豪收藏者的藏寶樓。

上述這種種愈演愈烈的制假現象,已經影響到了整個陶瓷藝術市場。於本屆陶瓷博覽會期間舉行的國際陶瓷拍賣會上,參加拍賣的198件作品,有125件最終流拍。成交的73件作品中,最高價格也僅為60萬元,不及三年前的拍賣會上782萬元 「天價」的十分之一。

「古瓷市場受到的衝擊雖然沒有這麼明顯,但也有一些。」景德鎮當地只有正確引導這些仿古高手,制定市場規則,才能扼住陶瓷藝術市場的下行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瓷器上的賊光 寶光 玻璃光 蛤蜊光
2.79億畫作主人的忠告,不看別後悔!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