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業巨佬李嘉誠、曹德旺怎麼選接班人

商業巨佬李嘉誠、曹德旺怎麼選接班人

6月26日,上半年臨近結束時,曹德旺宣布,一直不願繼承家業的大兒子曹暉已被說服接班,未來將成為福耀集團董事長。

在「玻璃大王」72歲這年,福耀玻璃這家市值641億元的公司終於確定了它的繼承人。

時間往前推3個多月,3月16日,李嘉誠宣布退休,長子李澤鉅接班其商業帝國。

與曹德旺不同的是,李嘉誠選擇了老老實實跟著他做事的大兒子,而不是自己出去創業的小兒子。

兩位商界大亨選擇繼承人的故事,體現著各自的眼光與智慧。其中能看到,不僅是接班人的故事。

忙著說服兒子接班的曹德旺

6月25日晚間,福耀玻璃發布公告稱,福耀玻璃的全資子公司福耀香港擬收購關聯方曹德旺兒子曹暉所控制的三鋒控股持有的福建三鋒集團100%股權,股權收購的交易總價為人民幣 2.24億元。

收購長子旗下公司,這是曹氏接班「大計」的關鍵一步。

「他(曹暉)必須得賣出來。」曹德旺說, 曹暉未來將接班出任福耀集團董事長,為了避免三鋒集團與福耀今後有關聯交易,他說服了曹暉將三鋒集團併入福耀。

截止到今年5月31日,三鋒集團的資產總額為人民幣6.89億元,負債總額為人民幣4.75億元,所有者權益為人民幣2.15億元。今年前5個月,三鋒集團實現營收3億元,凈利潤2834.75萬元。

曹暉於1989年11月加入福耀,任福耀玻璃董事。2006年9月開始,他兼任了福耀玻璃總經理。

不過,曹暉對接班一直興趣不高。2014年,他註冊成立了自己的三鋒公司。2015年7月,他從福耀玻璃辭職。

一直到今年初,曹暉才重回福耀玻璃擔任副董事長。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他在接班問題上的態度已經軟化。

但大局未定,曹暉此時還沒有確定接班。因為他同時依然擔任著福建三鋒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三鋒汽配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作為曹德旺的長子,曹暉一直被其當做繼承人培養。

為了勸服曹暉吃「回頭草」,曹德旺在2017年將總經理的位置給了女婿葉舒。

當時曹德旺就表示,自己正在動員周圍的人去做曹暉的工作,「爭取今年,最遲明年,一定讓他來當這個董事長。」

「他不願意怎麼行?他不來當董事長,叫我一個老頭子怎麼辦?」曹德旺發出這樣的感慨。

6月26日,曹德旺終於公開表示,曹暉的態度已經改變。

至於曹暉什麼時候正式接班,「隨緣了,看機會」,曹德旺稱。

福耀玻璃是我國出口量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在裝飾玻璃和其它工業技術玻璃方面也有著強勁實力。

但作為這個「家族企業」掌舵人的曹德旺,卻向來不守財。擁有約130億身家的他,近年來在慈善事業中的捐贈總額,竟高達70億。

「留給子孫的,不應是財富,應是智慧。」這是曹德旺常說的話。

在曹暉完全接班之前,誰也不知道福耀將來會如何。但曹暉創業的三鋒集團的成功,似乎已繼承了曹德旺的智慧。

李嘉誠沒有選最耀眼那個

早在2012年,李嘉誠就已經宣布他的事業將來會交給李澤鉅。

所以,在他今年宣布退休時,長和實業、長實地產、長江基建、赫斯基能源、和記電訊等總價值數千億的公司,波瀾不驚,沒有絲毫異動。

1985年,21歲就進入父親長江集團,從基層開始做起的李澤鉅,很象許多商業故事中那種最標準的繼承人。

名氣很多時候來源於父親,自身最有名的事件是遭遇綁架,被勒索10億。這讓很多人都忽略了,他其實早已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1996年,他負責分拆長江基建上市,獲得超額認購25倍的成績。1999年他進軍網路,創辦網站「tom」,上市時獲得高達200倍的超額認購,刷新了公司的招股成績。隨後,他又擊敗精於重組出售的美國資產管理公司Cerberus,成功以38億港元買入加拿大航空31%的股權。

儘管李澤鉅已如此成功,卻依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弟弟李澤楷的光芒掩蓋。

1991年,香港政府開始發放衛星電視牌照,25歲的李澤楷向李嘉誠借了1.25億美元,成功獲得香港首個衛星電視牌照,成立了Star TV。通過與BBCJ及MTV的合作,兩年後衛視覆蓋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觀眾數目達到了2.2億人。

1993年7月23日,李澤楷與默多克在加拿大的一艘遊艇上談判了兩個小時,成功以9.5億美元的價格將Star TV出售。

從當初1.25億美元到9.5億美元的驚人一躍,李澤楷的手腕讓人嘆服。

掘到第一桶金的李澤楷創辦了盈科集團,隨後展開了收購與資本運作的宏大計劃。

1994年5月,他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亞洲,從而實現在新加坡借殼上市。

1998年,李澤楷提出的「數碼港」計劃贏得港府青睞。次年4月實現香港上市,市值高達1000億港元。

2000年2月,李澤楷成功說服由中國銀行(香港)、滙豐銀行、巴黎國民銀行以及巴克萊銀行等四家銀行組成的銀團,獲得130億美元貸款,以285億美元總金額擊潰李顯揚的新加坡電訊和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香港電訊公司54%股權,與盈科動力合併為電訊盈科。

這場小魚吃大魚的資本大戲,是李澤楷最為輝煌的巔峰時刻。電訊盈科成為市值超過700億美元的大集團。李澤楷也成為僅次於其父的香港第2大富豪。香港證券分析師們戲稱,老超人辛苦一輩子,比不過小超人搞一天。

但李嘉誠最終還是選擇了李澤矩。這不是因為李澤楷不願意繼承,更非李嘉誠偏心。

從小喜歡快艇、開飛機、潛水的李澤楷,固然在資本運作上有著超高的能力。但他「不穩當」。

而李嘉誠呢,雖然在商場上從不畏懼冒險,但卻一直把風險意識和遠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比如在2015年,他拋售了大半在內地的房地產資產,轉而投資零售業。當時房地產在內地如日中天,線下零售被電商打得潰不成軍。可到今年,房地產日落西山,電商全跑到線下爭搶實體零售業。

李嘉誠反對李澤楷處處行險的商業模式,事實證明,李澤楷在最輝煌的時刻把自己陷了進去。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電訊盈科巨虧69億港元,市值在之後5年間蒸發掉3000億港元。在向澳大利亞電訊出售60%股權後,李澤楷依然負債47億美元。

經過不斷出售資產之後,最終電訊盈科在2009年以私有化的方式退市。而在私有化過程中,李澤楷又因為集體投票中涉嫌提前布局入股,被上訴至香港法院。此後還被警方持續調查。

李嘉誠曾告誡李澤楷「樹大招風,保持低調」,同時,「做事要留有餘地,不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益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

李嘉誠最終為何不選擇李澤楷,也就不難理解了。

來源:商界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到達 的精彩文章:

TAG:超級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