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城遺址有座圓形夯土墩,挖開後發現裡面有三萬多顆人頭

古城遺址有座圓形夯土墩,挖開後發現裡面有三萬多顆人頭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在河北易縣境內,現存一座古城遺迹,在兩千多年以前,這裡是燕國的都城燕下都,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納士,太子丹送荊軻刺秦,都發生在此地。千百年過去,滄海變桑田,曾經繁華的一時的燕下都,如今已化為一抔黃土,耳邊彷彿還回蕩著幽燕壯士的慷慨悲歌。

燕下都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西依太行,南臨易水,俯瞰華北平原,地勢險要,居高臨夏下,是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是燕國地三十九任君主,他即位後禮賢下士,築黃金台廣招天下人才,名人賢士紛紛來投,其中就有後來躋身武廟十哲的樂(yuè)毅。

燕昭王勵精圖治,治國二十八載,國力蒸蒸日上。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兵伐齊。燕軍一路南下,連破齊城七十座,齊軍首級被運回燕下都,用人頭築成京觀,以炫耀武功。經此一戰,燕國拓地千里,威望日著,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荊軻刺秦失敗後,老將王翦率軍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軍,攻破燕都。秦滅燕後,在燕地設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於是燕下都就慢慢衰落了。

自上世紀30年代起,隨著對燕國都城燕下都的考古步步深入,一座氣勢恢宏的皇皇國都被逐漸還原。在燕下都遺址城南,有14個高約10米、直徑達幾十米的圓形夯土墩台頗為引人注目,關於它們的來歷一直眾說紛紜。直到1996年,有一處墩台夯土剝落,露出一顆顆頭骨,共有兩千餘顆。

根據考古鑒定,這些頭骨的主人均為20-30歲的男子,距今有2300多年的歷史,頭骨上有明顯的砍殺痕迹,有的還插著青銅箭鏃。這些頭骨堆積在一起,上下疊壓,沒有身軀骨架,看來這就是樂毅伐齊後,以人頭築成的京觀。

燕下都文物遺存十分豐富,從民國初年開始,出土文物十萬餘件,齊侯四器、銅龍等珍貴文物引起了國際轟動,戰國銅人和大銅鋪首銜環被專家定為國寶。2001年3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裡曾是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都城燕下都,太子丹曾在此地送別荊軻,千百年過去,這裡早已一片荒蕪,只剩下十四座人頭壘成的墩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西周墓發現神秘青銅器,專家震驚:西周怎麼會有路由器!
曬錢曬車曬美女,這些都LOW爆了,看看古人如何炫富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