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瑞典文學院或解散?18人評出的諾貝爾文學獎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嗎

瑞典文學院或解散?18人評出的諾貝爾文學獎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嗎

原標題:瑞典文學院或解散?18人評出的諾貝爾文學獎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嗎


對於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成員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瑞典文學院還重要的文化機構了。


1786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建立了瑞典文學院,原計劃設立20名成員,但後來將人數定為18人,因為「18」在瑞典語中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環。


學院成員稱呼自己為「18人」,這是一種終身制的成員。每周四的晚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古老城鎮中心,他們都會在一家餐廳里見面,舉辦儀式性的晚餐。而每年在一個盛大的典禮上,該學院的常務秘書會頒發出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並迎來全球的喝彩。


但今年是個例外,沒有開獎典禮,也不會有任何獎盃。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存在一百多年來,除了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戰爭沒有頒發,第一次取消頒發。但不影響諾貝爾獎其他獎項的評選和頒發。


▲醜聞纏身的瑞典文學院,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被取消 圖據英國《衛報》


諾貝爾文學獎一直以來被視作世界文學界最高級別的獎項,而作為該獎的評選機構,瑞典文學院在全球的文學界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接連的醜聞以及多名成員的憤而辭職,令其無法再頒發今年的獎項,也令一直神秘的瑞典文學院跌下了「神壇」。更糟糕的是,有傳言稱,贊助瑞典文學院的瑞典國王,有可能會決定解散學院。


這次事件究竟是如何發酵的?為何會出現僵局?瑞典文學院評出的諾獎,真能代表文學界最高水平嗎?


對此,英國《衛報》日前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梳理。


一問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取消


是如何發酵的?


2017年11月,瑞典媒體披露,瑞典文學院其中一名女成員的丈夫涉嫌系列性侵或性騷擾醜聞,時間跨度超過20年。事主為該學院女院士兼詩人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其丈夫阿爾諾是法國人,是一名攝影師兼文化企業家。除性醜聞外,這對夫婦還被指控挪用學院基金。阿爾諾否認所有指控,卡塔琳娜拒絕評論。


性醜聞中的阿爾諾 圖據英國《衛報》


事情被曝光後,瑞典文學院陷入癱瘓。18名成員中有6人辭職,另外2人也不得不選擇退出。按照規定,選舉新院士必須有12名院士參與投票,而瑞典文學院目前只剩下10名活躍院士。


該醜聞之所以爆發,是因為瑞典《每日新聞》刊發了18名女性的證詞,指控阿爾諾曾性侵或利用她們。令之成為更大的全球性醜聞的是,這一事件似乎還曝光了瑞典文學院核心的腐敗情況:大多數性侵或性騷擾事件,就發生在瑞典文學院所擁有的奢華公寓內,包括在斯德哥爾摩和巴黎。


阿爾諾和卡塔琳娜還從學院對他們所經營的一家藝術俱樂部的補貼中獲利。此外,卡特琳娜還被指控將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泄密給丈夫阿爾諾,巴黎的博彩業往往會對此項競賽下很大的賭注。


醜聞爆發後不久,瑞典文學院的常務秘書薩拉·達尼烏斯便公開宣稱,她本人也曾遭到阿爾諾的性騷擾。她召集律師,試圖將卡塔琳娜驅逐出瑞典文學院。但阿爾諾也有強大的後援團。他的好友恩達爾(同為瑞典文學院的終身成員)在當地一家小報上對薩拉反唇相譏。


結果,薩拉和卡塔琳娜兩人均離開了瑞典文學院,並導致學院最終無法湊夠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規定人數。



▲今年4月瑞典文學院一次會議後的常務秘書薩拉 圖據路透社


二問


瑞典文學院名譽的損毀

意味著什麼?


這起醜聞具備一出悲劇的要素,原本該為文學和文化服務的一群人,最後卻被發現他們只迎合作家和那些圍著他們轉的人。對卓越文學藝術的追求,被對社會地位優越感的追求取而代之。


瑞典文學院曾認為自己代表著TS艾略特文化:幾分陽剛之氣,以及問心無愧的精英。但實際上,其表現卻是:自命不凡、大男子氣概,以及用金錢與名望為鎧甲而裝扮起的自我重要感。


瑞典文學院名譽的損毀,不僅僅是毀掉了一所古老的瑞典機構,更是造成了它所塑造起來的理想的破滅,以及諾貝爾獎所代表的全球文化高度之夢的破壞。


瑞典文學院創立於1786年,當時它的確是個精英機構。它包含了瑞典最好的作家和學者,致力於守衛和豐富瑞典語。其最大的貢獻是編寫了一部瑞典語辭典,囊括了每一個被官方承認的字詞,至今仍在定義著瑞典語。


學院的成員為終身制,由選舉選出。學院本身也非常富有,其投資價值估計達到1.1億英鎊。成員們可享受可觀的收入:他們有許多福利,包括斯德哥爾摩的公寓、晚餐,還可以享有上等的辦公室。雖然其具體收入未曾被公布,但根據其納稅申報單來看,一名活躍成員每年可有4萬英鎊收入,常務秘書為全職工作,雖然不知其工資水平,但每任職一年,其退休金就會增加1萬英鎊。


三問


18人評出的諾貝爾文學獎


能代表全世界最高水平嗎?


很難說瑞典文學院對當代瑞典起到何種作用。其創立之初為了守護的文學類型如今主要靠補貼才能活下來。除少數例外,其成員並沒有辦法通過寫作而謀生。

在一個由少數幾種全球性語言主宰(以英語為首)的世界裡,瑞典語只有900萬人在使用,因此瑞典語的作家並不能通過此而從經濟上養活自己。瑞典賣的書經常是翻譯過來的可實現盈利的暢銷書,比如犯罪小說。


上世紀70年代,瑞典文學院代表瑞典文學最高峰的想法就受到了各種攻擊,當時正盛行的一種觀念為歐洲文化(尤其是瑞典文化)代表人類成就最高峰,看起來更無法令人信服。對瑞典文學院而言,這是一種緩慢但一直存在的威脅。


瑞典文學院評委們曾定下過非凡抱負,他們希望不僅僅是用原始語言來閱讀外國文學,還包括運用其自身的傳統來評判其獨創性和重要性,但隨著世界文學的擴展至包括拉丁美洲、非洲、印度、日本和中國在內的地區,這一想法開始變得不切實際。


四問


醜聞纏身


為何當地沒人願談此事?


1974年,瑞典文學院做了一件更加引發爭議的事情,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學院的2名成員,詩人哈里·馬丁遜和埃溫特·約翰遜,立即招致嘲諷。(4年後,馬丁遜自殺。)繼馬丁遜去世後,其空出來的院士席位由選舉出來的瑞典小說家艾克曼(Kerstin Ekman)所填補。


艾克曼住在瑞典北部,而且對瑞典文學院的名望不為所動。她不會每周四去參加斯德哥爾摩的聚餐,因為這會太影響她的工作。1989年後,她便再沒有參與學院的活動。雖然其獲得任命享有終身制,但他們可以選擇不參與活動,讓席位閑置。另外2名成員也曾試圖辭職,但當時規定為,任何成員只有去世後才能算是離職。因此,像艾克曼一樣,他們只是簡單切斷了所有和學院的聯繫。


英國《衛報》記者安德魯·布朗稱,他今年5月時曾在斯德哥爾摩,但他所詢問的學術人士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談及此事,即便有也是不願意公開其言論。安德魯稱,斯德哥爾摩是個小城市,其文化圈更小,沒有人願意在外國媒體面前自曝家醜。


安德魯被反覆告知,瑞典文學院是由小派系把控的,沒有身處裡面的人是無法理解裡面的故事。


瑞典文學院成員卡塔琳娜及丈夫阿爾諾,後者被指控多次性侵和性騷擾女性 圖據英國《衛報》


五問


誰捅破了窗戶紙


為何陷入僵局?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阿爾諾花花公子的名聲就已經散播出去,但在斯德哥爾摩的文學圈內沒人將此視為一種非常嚴重的犯罪,直到最近好萊塢的反性侵「MeToo」運動開始興起。


將此醜聞捅破的,是瑞典《每日新聞》的女記者瑪蒂爾達(Matilda Gustavsson)。她花了數周的時間挖掘並找到18名願意作證的女性,講述她們遭阿爾諾性侵或性騷擾的故事。當願意講述的人越多時,說服受害者講述變得更為容易,「當你告訴她,她是報道中第N個受害者時,她們會更願意講述。」


文章中的細節讓人讀起來很不舒服,多數故事的重點是講述感情脆弱的年輕女性如何被一位有權勢的老男人所冒犯。雖然報道中未提及阿爾諾的名字,即便時至今日《每日新聞》也只將其描述為「文化圈中名人」,但這一文章帶來的效果是瞬間將人們私下閑談中阿爾諾的不當行為變成了一個公共醜聞。


文章發表的3天後,瑞典文學院召開了2個半小時的會議,常務秘書薩拉會後向媒體宣布,瑞典文學院不記名投票決定暫停所有和阿爾諾的合作。但瑞典文學院內以恩達爾為首的保守派系,決定出面拯救阿爾諾的妻子、學院會員卡塔琳娜。恩達爾的做法因此遭到眾多批評。


▲2016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恩達爾發表演講 圖據法新社


在6名成員辭職,2人被迫離開後,恩達爾原本計劃仍舊選出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但5月4日,諾貝爾基金會介入宣布今年不會頒獎。該基金會主席稱,除非瑞典文學院整理好,否則基金會將不會撥獎金。


只有在12名活躍成員參與的情況下,才能選舉新的成員。其中3名近期離職的成員表示,他們願意回來使得學院夠得上規定人數,條件為恩達爾必須辭職,但恩達爾對此表示拒絕,稱不會辭職。因此,形成了當下的僵局。


有傳言稱,贊助瑞典文學院的瑞典國王,有可能會決定解散學院。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雅林 編譯報道


編輯丨平靜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陝西幼兒園女教師與5歲男童打鬥 園方:涉事老師已被停職
印度首都垃圾山17層樓高 絕望居民求助無門:我還能活多久?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