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里的悌道

《論語》里的悌道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賞析】

在此且按下孝道不表,我們關注「悌道」。孝道往往掩蓋了悌道的重要性。什麼是悌道,就是尊重兄長。在儒家的倫理當中,父母——子女是絕對的差異維度。而兄弟則是相對的差異維度,既包含了平等,又有很大的差異。這種長幼同代倫理值得研究。

從幼到長就是「成人」過程。如果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幼年、成年、老年。那麼成人禮就是幼年與同年的分界線。成年意味著起碼三樣內容,第一可以參加獨立參加工作。第二,具備完全的公民權利與義務。在生活中,成人也意味著在家庭中取得了相對獨立性,許多事情需要自己獨立處理。第三,具有結婚的可能性,可以談婚論嫁。中國古代的「成人禮」,對男子而言更多意味著參與工作,擔任一定的官職,對女子而言則更多意味著婚姻。

一個少年進入成人之後,就是完全社會化的階段。這個成人社會具有很大程度的平等性。這就是在工作領域,只有長幼,卻沒有類似於代際差異。一切人只能是以姐妹兄弟相稱。所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是針對成人世界而言。成人世界可以泛化為整個社會的陌生關係。因為社會交往當中,幼年由成年人監護,老人則由家庭里的成年人贍養。幼年與老人都屬於離開社會的人。當然,在現代社會裡,老年人依然是社會主體,離開現象不明顯。不過依然由退休制度。退休就意味著離開了工作領域,進而在社會生活黨倒退到最一般的生活消費領域。

但是,由於中國社會過度弘揚家庭的代際倫理,導致人們普遍按照父子代際來稱謂一切不同年齡段的成人關係。見面就是叔叔爺爺好。封建社會後期,「小爺」、「大爺」、「爺們」滿天飛。不過近些年 近代以來有所好轉。其實對子女強化代際倫理,如果更加重視長幼的既差異又平等的同代倫理。

尊老愛幼,也可以說成是尊長愛幼。老人也可以被稱為長者。長者畢竟有更豐富的生活經驗。這都值得學習。而且,長也往往意味著優先性。《莊子》提到:「長先而少從。」一般而言,長子往往是嫡子,嫡往往意味著權力繼承人。長子意味著很大的權威,是家族中其他幼子所要尊重的對象。長往往就意味著較大的權勢。「長」這個概念有很豐富的意蘊。父母作為「家長」、「長輩」。另外還有各種「長」已經成為了「官稱」。「百夫長」、「省長」、「首長」等等。《廣雅》上註解為:「長,老也。」所以,後世又有「長者」、「長老」的稱呼。《禮記》記載:「問國君之年,長,曰能從宗廟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從宗廟社稷之事也。」兄長恰恰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其權威在父母之下。

長意味著「成人」,幼意味著幼年。幼年兒童少年人要向成年人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規範。但是現代教育,把成年提早了。使得幼童們都提前過於自專。即使是教育「自立」,自立並不意味著反抗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叛逆。一個幼年人要學習自立,但同時也必須謙虛學習成年人的經驗。學習經驗是為了更好的自立。但是千萬不要把乖張的「自我意識」當作自立,進而按照自己「天真」的自由想法生活。意識到長幼之別是好事。

能夠以幼弟謙虛的心態開放地看待周遭的事物,才能更好地吸取其中的優點,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自大。所以,悌道是非常重要的常道。而孝道不僅僅是具體的孝行,也包括效法父母之道的學習含義。進而孝悌之道都是為了尊崇前人的知識與經驗,進而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雨中 的精彩文章:

《論語》里的約束

TAG:聽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