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父親過世30年,她居然在抽屜里翻出了他二戰中這波瀾壯闊的往事!

父親過世30年,她居然在抽屜里翻出了他二戰中這波瀾壯闊的往事!

Major John Monro 是一名普通的在英國鄉間生活了幾十年的農民,

並且已經去世很多年了。

但是,在他去世了30多年後,他的女兒在整理家裡的物件時,

卻從一個老抽屜里翻出了一疊疊舊信件:

上面的一封封信件,全都是父親幾十年前寫下的,

而寄出的日期和地方,卻驚呆了女兒:

1943年,中國!

一封封信讀下來,女兒才知道原來看似平凡的、當過多年農民的父親,

曾經被部署到遠東參加二戰。

甚至曾被日軍俘虜、從集中營中出逃、在中國南方逃亡、和游擊隊們來往....

而這讓女兒感到驚訝的一切,還要從77年前說起....

77年前,二戰的進行,讓世界處於一片戰火中。

尤其是在中國大地上,正是戰事焦灼的階段。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由於日軍的侵略,

大片山河淪陷,烽煙四起。

隨著日軍的勢力從東北向西南蔓延進中國領土,

當時還屬於英國管轄的香港也受到了戰爭的威脅。

日軍為了進攻開展「南進」戰略,在1941年12月8日發動了對香港的攻打戰役。

這場戰役也在之後被稱為「香港保衛戰」。

最終,雖有英國駐軍的抵抗,

但是戰役還是以香港總督宣布無條件投降,全體駐港英軍的俘虜結束。

而在被俘的6000多名英國軍官中,

就包含了故事的主人公,當年28歲的英國軍官 Major John Monro。

Monro是一個很典型的英國男人。

1932年,剛滿18歲的Monro加入了英國軍隊,成為了一名年輕的士兵。

在軍隊中,Monro屬於很老派的「紳士軍官」:

家庭出身不錯,將保家衛國看做是一種榮耀,在軍隊中表現得很好。

在1934年,Monro晉陞為一名軍官,

並在1937年,日軍大舉侵華、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亞洲局勢動蕩的時候,

被派往了當時還屬於英國海外殖民地的香港。

此時的香港,正是風雨欲來的時候。

隨著日軍進犯氣焰愈發囂張,駐港英軍也在加強設防。

在達到香港一年後,Monro加入了英國皇家炮兵部隊第八重兵旅,

並指揮了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小隊。

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

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

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

所以,香港作為亞太戰爭的一個駐點,就成為了日本南進的一個必爭之點。

1941年12月8日爆發的香港戰役,也是日本南進計劃中的重點。

此後,隨著駐港英軍的投降,香港也進入了長達3年多的日軍佔領時期。

而像Monro等英國的軍官,全部被當做戰俘,關押在了香港各個戰俘營中。

當時的日本軍,其實是想要利用香港來削弱中國的抗日力量,

所以他們特別要求日軍,嚴禁虐待華人,以免影響汪精衛偽滿政府的形象。

然而,日軍部分軍隊軍紀不嚴,作風不良,軍官縱容士兵們胡作非為,

戰俘營中無論是華人還是英國人,

無論是軍官、婦女還是平民,都遭到了日軍的虐待。

Monro所生活的戰俘營也不例外,

嚴苛的生活條件,讓人們每日都在擔憂是否還能夠繼續活下去,

許多士兵都和Monro一樣,在日軍的虐待下心驚膽戰。

他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才會結束,

不知道自己明天會過得如何,不知道有沒有獲救的希望。

很多人都想逃出戰俘營,但都認為這樣的做法太難太冒險:

就算僥倖逃出戰俘營了,但是到了外面正是戰亂的地方,

沒有任何武器、沒有通行的錢、

加上可能會有的語言不通等問題,

在處處都有可能有日軍的中國大地上逃亡,活下去的概率幾乎為零。

而日軍總是在宣揚,一旦抓到「逃犯」,要麼斬首要麼活埋,絕對會嚴厲處死;

他們也確實這樣做了:處死逃犯,以儆效尤。

所以,儘管所有人都想離開戰俘營,

但是要不要出逃、敢不敢出逃、如何出逃,

依然都是讓大家糾結猶豫的問題。

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坐著在戰俘營中忍耐著,等著戰爭結束重獲自由的一天。

在Monro看來,再在日本戰俘營待下去既不安全,也很屈辱。

戰俘居住的小屋非常狹窄,飲食條件也很惡劣,所有的英國士兵的士氣都非常低落。

日軍殘暴,喜怒無常,在這裡生存下去的難度並不比外面的低。

再三猶豫後,Monro決定無論如何要試一試,

就算會有生命危險,也要想辦法逃出香港深水埗的集中營。

(下圖是香港戰俘營中的部分戰俘)

在下了出逃的決心後,他開始留意戰俘營周圍的鐵絲網和看守人的輪班時間。

Monro注意到有個鐵絲網看上去並不難破,但是那外面就是一條河。

所以如果要從這裡逃出去,還需要準備好在河裡漂流潛伏。

於是,他開始從集中營中悄悄收集各種出逃物資:

也許一個布袋子,也許是一支筆,一塊手錶,

對他來說都是珍貴有用的。

或許,這些在之後的逃亡中都能派上用場。

(1942年的深水埗戰俘營)

準備了一段時間後,Monro還聯繫到了自己的兩個戰友:飛行員軍官Norman 和Trevor,

三個人一起在日軍的監視下,籌劃著逃出集中營!

終於,在1942年2月初當地一個星光暗淡的夜晚,

三個人趁著夜色正濃,在黑暗的掩護下,

從他們觀察已久的一面集中營鐵絲網上的一個洞鑽了出來。

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查,他們選擇沿著水路向大海前進。

在水中,他們悄悄地待了近一個小時,確認沒有被發現後才繼續前進。

他們還從周圍找到了一切能找到的材料,

動手做了一個小型的救生筏。

就這樣,三個人順著水路,悄悄地從集中營中逃走了。

不知道漂了到底多長時間,他們終於上岸了!

重新踏上土地的那一刻,Monro知道自己已經離集中營很遠了,但是被抓捕殺害的危險並沒有解除。

上岸了不代表自由了,他們必須要想辦法隱藏自己的身份,儘快逃到安全的區域。

而那時的中國土地上,到處可能是日軍。

對於三個英國戰俘而言,哪裡才是安全的呢?

要橫跨亞歐直接回英國就不用想了,再向南方去就是太平洋和海島了,

當時的重慶,作為當時中國國民政府的陪都,還依然是中國政府勢力範圍!

加上中英已經是抗日同盟盟友了,所以Monro三人一合計,

決定前往重慶,尋求中國軍方的庇護。

(蒙巴頓將軍1943年訪問重慶,與蔣介石會面)

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地圖、沒有錢、沒有「通關文件」,

在戰亂中,要到達千里之外的重慶,談何容易?

尤其是戰爭時期各地勢力錯綜複雜,敵我難辨。

他們三個外國人,怎麼才能找到願意相信他們的人,幫助他們逃亡安全的地方呢?

Monro的擔心並不多餘。

因為在從戰俘營逃出上岸不久,衣服都還沒有干透,

他們就遇到了對自己極度不信任的中國抗日游擊隊。

(中國華南遊擊隊二戰時期影像資料)

抗日游擊隊的戰士們,在當時日軍侵略的地域,夾縫中求生存,與日軍作鬥爭。

對於突然出現的外國人,他們當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所以,一開始游擊隊的人員對Monro一行人,就是極度不信任,

甚至懷疑他們是日本的間諜。

這簡直要把Monro們急死了。

雙方語言不通,但Monro只能用手勢,連比帶猜地和游擊隊溝通,

說明自己是如何在集中營里搜集物資逃出來的,

如何在水裡泡著躲過搜查,如何一路用救生筏漂到岸上的。

(廣東省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九大隊圖片資料)

其實,游擊隊們就算沒有語言障礙,

因為按照日本軍隊的作風,是不可能讓俘虜隨便逃走,

更不用說身上還留著一塊手錶這樣值錢的東西的。

而Morno一行人身上還有衣服,還背的有袋子,裡面甚至還有一些乾糧物資等。

這就很讓人懷疑了。

所以他們質問Monro,為什麼說從水裡漂過來,但是衣服卻是乾的。

Monro解釋說,他們是把衣服放在包里裹著,用稍微防水的布隔著,

然後坐著救生筏上岸後,把干一點的衣服換上了。

現在濕了的褲子還放在包包里的呢。

(在河邊的游擊隊)

隨後,游擊隊在Monro的包包里,發現了還是濕濕的褲子,並在上面嘗到了鹽的味道時,

才相信了Monro「從大海漂過來」的說法,不是撒謊。

在確認了Monro們的確是抗日同盟軍盟友後,游擊隊士兵最終決定放他們走。

Monro對此也表示理解:

「日軍抓到任何人都是雁過拔毛,不留一點貴重物品在對方身上的,甚至會直接把戰俘的頭砍掉。

所以游擊隊們會懷疑很正常,我不會責怪他們。」

(描述這一時期香港、廣東抗日情況的電影《明月幾時有》就是基於東江縱隊游擊隊改編的。)

雖然勉強通過的了游擊隊的盤問,

但擺在Monro們眼前更大的問題是,

作為三名白皮膚的英國人,他們的外表讓他們在人群中會顯得特別扎眼,

走到哪裡都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儘管有各種大路、小路連同各個省區通往重慶,

但Monro一行人為了安全起見,並不敢隨便將自己暴露在公眾之下。

要是消息被傳到日軍處,被逮捕了可能就會直接被處決。

他們放棄了大路,而是選擇在山間、密林中穿行,

甚至有時候會需要晝伏夜出,避免在白天出行被發現,等到夜色降臨再走出樹叢,繼續趕路。

就這樣,他們靠著雙腳,穿山越嶺地跋涉,

經過廣東惠州、到達了廣州河源。

然後又通過水路,坐船經過廣東隴川、達到廣東韶關。

這一路上,就像是在荒野求生一樣前進:

Monro的信件中回憶記載到,他們在中國南方的密林中穿山越嶺的艱難:

「灌木叢太厚了,我們甚至發現下山的艱苦比上山更難,

林子太密,我們不得不橫向穿越,但這樣就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和時間。」

在沒有地圖、沒有嚮導、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

在自己從未到過的人煙罕至的密林中悄悄前進,迷路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們總是走錯路,所以在我們走到正確的道路之前,我們不得不一次一次重複之前的路線。」

(Morno從戰俘營逃往重慶路線圖)

三人經過長期的跋涉歷險,身體也是處於極度疲憊的狀態,

傷病不斷,但是不敢停止腳步。

在山間逃亡,他們每個人都曾狠狠摔倒,受傷在所難免;

天氣又冷又濕,前進的道路顯得格外艱難。

但是如果有機會,他們還是會想辦法向農村的居民們尋求幫助,

比如支援一點點食物,一點點衣服。

也是沿路的一些中國居民,雖然語言不通,但是仍然給了他們很多幫助,

才讓他們的逃亡之路得以繼續。

(Monro女兒重新回到父親走過的小山村)

終於,在達到韶關時,Monro他們已經攢到了一點物資,

他們在當地停留了十來天,和當地的居民們建立了一定的信任。

也是因為如此,他們之後能夠有機會坐火車向北經過湖南衡陽,再向南達到廣西桂林。

之後,他們一路步行+搭車的方法,從桂林再次向北,來到了貴州貴陽。

並最終,在逃亡了兩個多月後,於1943年4月到達了陪都重慶。

此時的二戰局勢,又發生了不少變化:

隨著太平洋戰爭從1941年9月爆發,到1943年時,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國已經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局勢。

中英正是統一戰線一致對抗法西斯的同盟國關係,重慶當然也會把Monro作為同盟國戰友來看待。

於是,Monro三人在重慶恢復了軍官的身份,

並作為英國軍官一直在重慶待到了1943年年底。

在此期間,Monro心裡一直牽掛著他那些還在香港戰俘營中的戰友,並試圖靠著自己的信息,

幫助同盟軍結束戰爭後解救戰俘營的人。

(下圖為1945年深水埗戰俘營戰解放後士兵們給戰俘分發香煙)

之後,戰爭還在繼續,作為軍官的Monro也被英軍派遣到了緬甸,

參加中緬印戰區同盟軍對日軍的作戰..

期間,他們還拿到了由民國政府批准的通關文牒,

有了民國政府的通關文牒證明身份,Monro再次向南的行程,

比起當時一路逃亡,終於變得順利了一點。

Monro經過近兩年的顛沛流離,

終於從戰俘營,重新回到了戰場上.....

Monro在緬甸一直待到日軍投降,二戰結束後才重返英國。

然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回國不久後的他,

又再次被部署到了印度,在那裡一直待到40年代末。

1950年,參軍18年後的Monro終於回到了家鄉。

已經36歲的Monro年齡雖然並不大,

但因為經歷了太多,真的已經疲憊了。

他回到英國的維爾特郡克拉希爾小鎮,在那裡遇到了一個名叫貝蒂的女孩。

這個36歲的「老」軍官,終於開始了自己平凡人的生活:

戀愛、結婚、和妻子一起生兒育女....

他似乎很享受鄉間的平靜生活,所以還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農民。

表面上來看,他和周圍的普通鄉下男人沒有什麼不一樣。

但是,那在遙遠的東方的那十多年,那在中國南方逃亡的日子,

都被他記錄在了一封封寫給家人的信件中,並全部封存起來。

一直到他去世,都不再對自己的兒女提起....

三十二年前,在女兒18歲時,Monro就去世了。

除了家裡每年聖誕節會收到一些來自中國的信件外,

女兒並不知道父親和遙遠的那個東方國度到底有什麼聯繫。

直到2007年,Monro的妻子貝蒂80歲生日時,一個老朋友告訴了Monro的女兒,

她的父親是一個偉大的20世紀男人。

但是當時的女兒還是很懵懂,還不明白她的意思。

直到前幾年偶然間,女兒從抽屜里拿出了那些信件,

她才意識到自己對父親生命中如此重要的部分,知之甚少。

所以,她決定來到中國,追溯當年父親的逃亡路線。

並將那些信件、日記都整理好,出了一本書紀念父親...

書的名字叫做《心中的陌生人》,

這個名字或許是從女兒的角度出發,追憶父親時候最貼切的感受吧:

朝夕相處、平淡無奇的父親,

居然還曾經有過那麼神奇、陌生又曲折的一段戰爭歲月。

而那些在二戰中的老兵們,也漸漸地離開人世了,

很多時候對於社會,甚至對於他們的家人而言,

他們的軍官、士兵身份就像是一個陌生的角色一樣,

慢慢被大家淡忘了...

或許,紀念戰爭、呼籲和平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就是去記住戰爭中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的故事,

無論他們到底是一名勇敢逃亡的軍官、一名保家衛國的戰士、還是一名在戰爭中犧牲了的英雄,

都有值得被自己的兒女追憶和銘記的不凡歲月...

Ref:

https://fepowhistory.com/2018/06/11/stranger-in-my-heart-mary-monro/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966907/Epic-1-200-mile-escape-WWII-British-Army-hero-fled-Japanese-PoW-camp-finally-told.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panese_prisoners_of_war_in_World_War_II

--------------------------------------

比你女朋友好看:讓我感動的是他明明可以在逃脫戰俘營後趁機遠離戰爭,但是他為了祖國又選擇重回戰場,令人欽佩

從小酷到大vvvvvv:讓我想起了我弟弟的爺爺今年四月剛去世,生前一直是一個很慈祥的老人,我們都知道爺爺年輕參加過戰爭但是問起他的那段往事他卻從來都沒有給家裡人講過,直到今年去世姨夫們翻了好多資料才發現他參加過好多場戰爭,不願意說給我們大概是不想再回憶起那段痛苦了吧

paulo:我覺得可以拍個電影,總西方人的角度來展示抗日戰爭的殘酷,而不是像抗日神劇一樣玩弄歷史

雙彩虹的白令海:曾祖父是一個嬌小的老頭,平時笑呵呵的,見誰家小孩都恨不得拉回家給塊糖,小時候我調皮被爸媽罵,曾祖父就拄著拐棍去批評爸媽,長大後才知道曾祖父是參加過台兒庄戰役的英雄,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還曾是海鷗將軍在中緬戰場的飛行官,但是因為他國軍的身份,文革的時候遭到了折磨所以一隻眼睛瞎了。

TalkativeBrother:戰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段非凡的經歷。

蘇眸淺淺u2丶:看完了,很感動。他的女兒當時知道父親的經歷一定也很震撼。難以想像那樣的年代我們是否都能安然活下來

TycgxBmsdJasylczxLc:前人的苦難那麼深刻,望我輩珍重和平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想捐精卻被拒絕,這哥們一怒之下在臉書上捐出了150多個孩子
95歲老爺爺戀上96歲老奶奶……愛情最終卻敗給了自私的女兒!

TAG:英國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