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掌握了這條天規,就不會受到傷害,平安過一生

道德經:掌握了這條天規,就不會受到傷害,平安過一生

老子的時代,正值四方戰亂,危機四伏,人們的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對此,老子以其超凡的智慧,總結出避免各種危險的天規。今天看來,老子的主張,對我們仍然具有積極意義,十分值得我們學習探究。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章中寫到: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焉。」

釋義:人生是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屬於天生長壽範圍的人,大約有十分之三。屬於天生短命範圍的人,也有十分之三。本來可以活得更久,卻自己過早走向死亡的人,也有十分之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被奉養過度所致。我聽說善於攝生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碰到犀牛、猛虎這種猛獸。在戰爭之中,也不會被甲兵所傷。犀牛沒有辦法運用它的犀角,猛虎無從用其利爪,武器也不能發揮其作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人沒有進入死亡的領域。

老子在此章中,指出了兩種錯誤的「攝生」之法。其一,就是奉養過度,驕奢淫逸,完全不符合養生的規律,故過早夭亡。其二,就是自己行事不慎,進入死地而導致早亡。老子在這裡,是強調我們應該修鍊一種「避害」的本事。要「避害」,首先要有一雙法眼能看到潛藏的危害。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謹慎的去「避害」,達到「其無死地」的目的。

對於「其無死地」的理解,莊子在其《莊子》一書中有所解釋。其原文如下:

「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請問何以至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慴。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聖人藏於天,故莫之能傷也。』」

莊子的這個故事,對於「其無死地」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這告訴我們,人只要依照天律而行,那麼外在的禍患就不會靠近,也就是不會進入死地。老子主張行事當處處小心,不進入危險的領域,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全生命。如何做到呢?老子告訴我們,應當清靜其心,不刻意作為,恪守道的原則。自己不妄為,就不會傷害他人他物,也就不被成為他人他物傷害的對象。總之,本章的宗旨還是勸說人們應當少私寡慾,清靜質樸,純任自然,以達到全生之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浮沉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人生最好的5種狀態,你做到了幾種?
10首巔峰唐詩七律,杜甫獨佔5首,李白和崔顥各有1首

TAG:今古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