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漢代有可能還處於奴隸社會?

為什麼說漢代有可能還處於奴隸社會?

文/王凱迪

在我們中學的歷史課本上,赫然寫著「秦漢時期中國社會已經成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這一說法已經成為今天我們腦袋中的固有認識。這一說法經過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的論述之後,也在中國歷史學界有著較為廣泛的認同。然而,漢朝真的是封建社會么?這個問題似乎還有一些其他的答案。

圖/漢代董永賣身葬父


農業奴隸

按照唯物史觀的邏輯,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漢代社會生產中奴隸的使用數量、來源、任務和待遇的具體情況就成為了確定社會性質的關鍵所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何種生產關係處於主導地位。

漢代初年生產凋敝,在經歷了文景之治的恢復之後,社會經濟開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跡象,而與經濟發展同步的就是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對自耕農土地佔有的瘋狂入侵。當時的農夫經常會在自然災害的侵襲、官府的課稅之下,不得以「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這種變賣田產與人口的行為已經將自身完全置於類似於西方的債務奴隸身份之下,而並非我們通常認為的佃農。

到漢武帝之時,在大都市周圍的「帶郭千畝」的農業莊園中勞動的——是奴隸身份的「僮手指千」。在中小型的郡國之中,奴隸同樣廣泛的存在。在漢武帝時期通過徵收告緡來打擊各地中產商人的行動中,漢武帝派往各地的御史廷尉「得民財物以億計,民財物以千萬計」。這說明奴隸的使用規模實際上十分龐大。

圖/漢代頒布算緡制度


手工業奴隸

奴隸勞動除了在農業中佔據主導地位之外,同樣佔據了手工業勞動中的主力。根據《史記·貨殖列傳》的記載,在當時各大城市的商業貿易貨物之中,「僮手千指」也是赫然在冊的一項商品,這不僅說明漢代存在著合法正式的奴隸交易市場,而且按照「指」這一計量單位對其進行計數。

當時漢代的大商人將奴隸運用在各種手工業領域。據記載西漢宣帝時期的張安世就有「家僮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置產業……富於大將軍光」。西漢鹽鐵官營之後,製作鐵器與開鑿礦山等大型工程所使用的人口一次就有十萬人以上,進行這些工作的多是漢代的官方奴隸「卒徒」。

圖/漢代手工業莊園

漢代的奴隸制度延續時間久遠,在王莽時期仍然設有專門的奴婢之市。《三國志·魏書》中同樣記載有買賣「生口」的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人身依附性極強的奴僕同樣可能是漢代奴隸社會的延續。應當說,中國社會真正轉入我們熟悉的傳統地主佃農模式的封建經濟狀態,很可能需要推後到隋唐時期契約租佃的產生時期。

參考文獻:1.王思治、杜文凱、王汝豐:關於兩漢時期社會性質問題的探討,《歷史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漢字影響力有多大?世界上這些非漢人政權都使用過漢字
宋元明時期的西域,如何成為伊斯蘭教信仰的天下?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