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心臟隱患排查,具體怎麼做?了解這些
在今天的頭條文章中,我們提到了運動平板檢測。
可能會有很多人疑惑。這種檢查到底是怎麼做的?會有風險嗎?原理是什麼?去年我們曾就這個問題,諮詢過老Q,今天,我們就詳細了解下關於運動平板檢測的那些問題。
運動平板檢測是什麼?
Image via Donna Gallik
從操作上來說,運動平板檢測就是在一個類似跑步機的儀器上進行跑步運動,隨著時間增加,逐漸提高跑步的速度,使心臟負荷達到較高程度(比如使心率升到一定的預估值),以觀察心臟是否存在隱患。
一般一次檢測時長約10分鐘左右。如果沒有出現心臟不適,則表示心臟功能基本正常,如果出現憋悶、難受,甚至疼痛的感覺,則會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心臟彩超等項目。
去哪裡能做這種檢查?多少錢?
Image by Focus Media via YouTube
一般三甲醫院等大醫院或大的體檢機構都能做這種檢查(最好事先電話諮詢一下)。要挂號,一般得找心內科。單純的運動平板檢測費用在200元RMB以內。
另外,請注意了,大醫院裡頭這種比較花費時間的檢查基本上都是要預約的,按正常途徑不太可能當天去挂號當天就給你安排做檢查。所以,咱得跑兩次醫院。
真實效果如何?
咱們來對比一下:普通心電圖對冠心病的檢出率最多達30%,如果加上運動平板試驗,檢出率可達80%左右。
有風險嗎?
Photo by sibim_sa via Instagram
只要上了點強度的運動當然都會有風險。不過做運動平板檢測的風險基本上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做檢測之前會先給受檢者做示範,並告知受檢者如在運動中出現頭昏、心慌、心前區痛、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通知在旁工作人員。
另外,在運動前會仔細詢問病史及查體,運動試驗前都會準備好搶救措施(安心多了吧)。運動試驗室里會備有急救車、除顫器、必要的心血管搶救用藥如治療快速心律失常、房室阻滯、低血壓、持續心絞痛的藥品。對高危患者如評價致命心律失常藥物療效時應建立靜脈液路。且都會預先制定好一旦發生心臟急性事件時的處理方案如病人的轉運及進入冠心病監護病房的通道。
總而言之,如果是去正規的醫院可以放心。
檢測過程中強度是如何變化的?
採取的是負荷遞增法,也就是說會逐漸加大測試的負荷:一個是跑步的速度,一個是平板的坡度。如下表:
基本上每3min增加轉速1.5km,增加坡度2%。
檢測過程會不會能順便測出最大心率?
Photo via cqbnyy
受檢者需進行極量或次極量運動,試驗前檢測人員會選擇出預估心率做為運動終點(目標心率),參照下表。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預估心率(次/min)
一般來說,真能測出自己的最大心率來。不過並非100%。因為如果看到被測人員出現明顯不對勁,會中止測試的。哪些不對勁的癥狀呢?比如:
明顯呼吸困難;
面色蒼白,頭暈、眼花;
步伐不穩及血壓下降;
極度疲勞或有衰竭感;
增加運動量時心率不加快或反而減慢。
真的需要去做嗎?
Photo via bu.edu
想挑戰全馬的新手建議去做,尤其是有家族心臟病史、平常跑步時經常會胸悶、頭暈眼花、心慌的跑友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說的簡單點,這個檢測就是人體在跑步機上跑步同時檢測心電圖,隨著跑步速度變快觀察心電圖變化來評定運動能力,一般心功能不佳或心臟缺血等潛在病變在平時不能表現,只有在劇烈運動中才會被發現出來。再概括一下,這種檢測就是通過運動或其它方法給心臟以負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誘發心肌缺血。
沒錯,誘發,且是被控制住的誘發……也許用「逼急」這個詞兒更為妥當。
至於老馬的話,如果有條件最好也去一趟。以前猝死的案例裡面,老馬可是佔大頭的。換言之,身體潛伏的隱患也不是咱跑了幾趟馬拉松就能自動現身的。
檢查過程中會檢測哪些指標呢?
運動中持續監測心電改變,運動前、運動中每次運動負荷量增加一次時均會記錄心電圖,運動終止後即刻及此後每2分鐘均會重複心電圖記錄直至心率恢復至運動前水平。進行心電圖記錄時應同步測定血壓。然後根據測得的這些客觀數值就可以做一些判斷了,比如陽性標準:運動中出現典型心絞痛,心電圖改變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楔形壓低大於等於0.1mV(J點後60-80ms)持續2分鐘為運動試驗陽性標準。
具體數值分析咱們不需要討論,聽專業人士的就好。最終結論說一下:運動平板試驗如果是陰性的話,表示測試者心臟功能基本正常,大吉,恭喜!
所以,如果有條件,還是希望跑友們(尤其是打算首次挑戰馬拉松的跑友們)都去做一下運動平板試驗,讓自己及家人都安心一些。
最後,就算是陰性,跑馬拉松的時候也千萬千萬別硬撐。
·
·
·
用3小時發現跑姿問題
跑姿分析矯正課程全國開課
▼


※跑步做到這7點,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膝蓋
※少睡一小時也要晨跑?真正的原因他們絕不會輕易透露
TAG:跑步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