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消費者協會揭秘保健品12大忽悠套路,一定要轉給爸媽!

中國消費者協會揭秘保健品12大忽悠套路,一定要轉給爸媽!

中國消費者協會揭秘保健品12大忽悠套路,一定要轉給爸媽!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老年消費教育指導手冊》中揭露了老年保健品市場欺詐的12大套路。

01 誇大其詞,聲稱「多功能」

不良企業利用消費者追求健康、治病急切的心理,誇大保健品功效。

凡聲稱有疾病防治功能的保健品,一律不要購買。

02 利用小恩小惠誘人上鉤

以小恩小惠做誘餌,這種套路的中招者不乏退休的大學教授、老幹部等。

03 鑽老毛病治不好的空子

某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長期堅持用藥。切不可相信,可根治的謠言。

04 利用病急亂投醫賣「秘方」

在街頭巷尾,經常能碰到一些打著「祖傳秘方」「包治百病」旗號的「游醫」,宣稱某種療法別人都沒有,只有自己有,在任何文獻里都查不到。

這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一些患者或家屬病急亂投醫的心理。

05 廣告明星冒充醫學專家

近年來,「廣告演員」胡祖秦、劉洪斌等假冒醫學專家的事件引起社會一片嘩然。除了這些被查處的,社會上步其後塵扮演專家、大肆搞「養生」講座、順便兜售保健食品的現象依然存在。

06 恐嚇式遊說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提供了這樣一個案例:82 歲的吳先生,2014 年做了腦部手術後,身體狀況欠佳,經老同事介紹,他購買了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多種產品。

2015 年 12 月,該公司銷售人員對吳先生表示:「腦室閉合不全、腦癱瘓、腦休克、腦部動脈血管出現破裂,不預防就會腦死亡、腦痴呆。在恐嚇式推銷的攻勢之下,老人言聽計從地購買了該公司的姬松茸壓片糖果55 瓶,共花費 245000元。

2016 年年初,吳先生去醫院做檢查後,醫生告訴他根本不用服用任何保健品。

07 利用空巢老人的親情缺失

一些不法商家會利用空巢老人遠離子女、生活孤寂的特點,僱傭相應人員,採用噓寒問暖、上門陪伴、聊天、做家務等方式,通過所謂的親情服務與老人建立起信任,隨後高價推銷保健品。

同時,推銷人員還會跟老人聊自己工作如何不容易、完不成業績公司將如何處理,甚至聊自己的家庭和成長經歷(很多是編的)。幾次下來,一些心軟的老人就會聯想起自己同樣在外打拚的子女,於是便掏錢購買。

08 用試吃試用套住你

不法商家往往利用老人生活節儉甚至拮据的特點,告訴他們可以先試吃或試用幾天。在此過程中,銷售人員會跟蹤了解試吃或試用情況,不停地向老人灌輸該產品如何如何好,慫恿其購買。

09 打「國家補貼」的旗號

一些商家會給他們的產品或營銷活動打上「權威」的烙印,如「中國××協會」「國家百歲工程」「國家××養老公益援助工程」等,甚至打起「國家補貼」的旗號。

2017年年初,媒體報道的「腦力智寶」騙局,參與舉報的數十位老人都是被「補貼」這一套路所騙,商家稱,買1箱4萬元的產品自己只需要花1萬元,其他都是國家補貼。

10 聲稱與知名高校合作

一些商家會利用講座的形式,首先渲染公司實力有多強,例如「與××大學醫學院達成戰略合作」、所邀請的名醫名氣如何大等。講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學、激光治療等時髦概念。

11 找「患者」現身說法

商家宣傳都是假的?那麼,患者現身說法總該是真的吧?殊不知,您信了就上當了。中國消費者協會告知人們,僱用托兒假扮患者雖然是用濫了的老套路,但仍有不少消費者上鉤。托兒的演技和洗腦、說服的能力可見一斑。

12 開「身心靈課」洗腦、逼迫

來自重慶的58歲的張女士曾通過朋友介紹,參加了在某寺廟舉辦的「身心靈自然療愈7天之旅」。據張女士反映,報名時要先交納200元押金,且必須參加規定的項目,若無違規,7天結業後返還押金。

項目中有一項是飯後在寺院快走。但張女士患有胃下垂,醫生曾告誡她飯後要休息,不能運動。張女士無法全程參加規定的活動,遭到主辦方訓斥,還要求她當著全體學員的面上台認錯,實屬人格侮辱。因此,張女士向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舉報。

經查,活動期間,某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還向參與者高價推銷野生靈芝茶、眼藥水、排毒餅乾等保健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BMJ發表中國CDC文章,稱80歲後正常血壓需要重新界定
Circulation雜誌文章觀點:不考慮年齡診治高血壓「荒謬」,最佳成人血壓水平應該這麼算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