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笑傲朝堂的怪才,卻被成見誤了一生

笑傲朝堂的怪才,卻被成見誤了一生

說東方朔的《誡子書》,先說說東方朔這個人。東方朔早年失去了父母,兄嫂把他養大。十三歲開始讀書,《詩》、《書》、兵法等。到了十九歲,他讀了總共四十四萬字,這應該是文治武功之類的書。然後到了二十二歲,他就寫了封自薦信,用「封」有點不合適,你要知道,漢武帝的那個年代,寫字大多用的還是竹簡,蔡倫改良造紙要在好多年之後。這「封」自薦信,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抬的動。漢武帝花了兩個月時間才看完。

讀書要有疑問。東方朔讀了四十四萬字,在加上十九歲到二十二歲這三年,就算也讀了二十二萬字,且不管讀了什麼。這麼算來,東方朔讀了一百來萬字的書。憑著四十四萬字的閱讀量就自薦給了漢武帝?膽子太大了不是?放到現在,一本書四五十萬字的,多如牛毛。更有人一天就能讀完了。小學畢業,你的閱讀量就能達到他這個數。是不是覺得東方朔不過如此。

非也,這裡是有誤區的。首先是概念的問題,讀書以本數或者以字數相比較的,都是耍流氓,都是毫無意義的。

大秦王朝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叫焚書坑儒,多少儒家經典都被燒了。到了漢武帝時候,董仲舒給皇帝出了個主意,「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啥秦「坑儒」,漢「尊儒」,這是要和朝代背景聯繫起來的,就不多說了,以後你學歷史,自己思考一下。東方朔小時候能看的書,不會太多,能接觸到的,大多是課本,當然我也是猜測。就跟我們一提起國學,就說《論語》之類的一樣。現在不一樣了,什麼樣的書都有,一個理論就能扯一本書出來。古代不同,能傳承下去的書,都是精華。讀書就讓你背,背完了,你自個兒悟,家裡條件好的,可能還有有先生點撥。然後,你找典故,融會貫通。你看看現代的書,是不是完全弄反了。現在的作者,為了讓讀者明白一個道理,東拼西湊,找素材,講故事,就怕你明白不了。讀者也被這樣周到的「服務」伺候慣了。反正都說了,也不用費那個心思悟了。看著是省事兒了,其實不然。讀者讀的是書,喪失的叫思考力。你要記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丟。

讀書要讀經典的書,要讀經得過時間考驗的書。這句話有道理吧?你也要分情形,比如新出現的事物,上哪找經典的書。還有快速迭代的技術類書籍,前沿的書反倒要多參考。對於文學歷史哲學,工具方法講道理的這類的書籍,這句話就再合適不過了。經典好書都是時間給你挑選好的。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讀經典好書,會為你節省很多時間。

說回東方朔。古時候讀書,是要誦讀的。人家又不用學英語,就整天背語文。古時候讀書,不只要讀,還要記。你看有些電視劇,小朋友讀書,搖頭晃腦的,那是不對的。小朋友不懂書中之意,搖頭晃腦,就是跟大人學樣罷了。大人讀書,讀到精妙處,頭就跟著讀書的節奏搖了起來,邊搖頭邊讚歎:「好!」,這是情不自禁的表現,小朋友就是依樣畫葫蘆了。東方朔背記了四十四萬字,這個是不是有點厲害了。

東方朔讀書,司馬遷說他:好古傳書,愛經術,多所博觀外家之語。人家喜歡讀的是古傳書。「外家之語」應該說的是雜說之類的,是相較於「儒家」的內的,雜說就是亂七八糟什麼都有,天文地理奇說雜談。「多所博觀外家之語」,這可能造就了東方朔的「言詞敏捷,滑稽多智」,為什麼呢?傷心的人聽慢歌,而對於他,這些書才合他詼諧的性格啊。

東方朔能在漢武帝面前優哉悠哉那麼多年,實在是讀書的功勞。你說東方朔又才嗎?有才。但是,他一直沒被漢武帝重用。以漢武帝的性格,有才你還不用出來,那是要被砍頭的。

看這一段話:

汲黯諫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諭之曰: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

漢武帝劉徹對人才怎麼看?有才不盡用,和無才是一樣的。東方朔聰明啊,把有才隱匿起來,把詼諧的才智發揮的淋漓盡致,討皇帝開心啊,偶爾還能借著在漢武帝身邊的機會,做點好事,這不也挺好嗎?

漢武帝捨不得殺他。論治國,有霍光竇嬰,論打仗,有李廣衛青霍去病呢。按漢武帝的思想: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人才多的是,你東方朔就不要去做了。漢武帝身邊就缺個說笑解悶的人,你東方朔就做這個好了。你有故事我有酒,這樣不挺好嗎。以東方朔的才能足夠了。漢武帝的心裡,就默認了東方朔的職責,到了後來就有了「成見」,現代心理學上叫「刻板印象」。所以,東方朔一直沒受到重用,就更不用說,留下彪炳青史的功績了。

你看,選對職場定位是很重要的。

雖然如此,自稱隱於朝的大隱者東方朔,在歷史上的名氣卻是不小,後人多稱頌。對於東方朔的軼事,割肉遺妻,好不?好!又「歲更其婦」,經常換老婆,這就不好了。至於其他的軼事,都是些傳說演義,也不足信。這樣的人,能稱頌於後世,史學家也各有觀點。我不贊同的就不說了,說幾個比較贊同的:

劉向:「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於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說,故令後世多傳聞者。」

楊雄:「朔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遺書蔑如也。」

班固:「然朔名過實者....」

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東方朔接地氣,「喜為庸人誦說」。為官為政,庸俗,這是世俗的人做的,東方朔就是要耍耍皇帝,逗逗大臣,順便為人說說好話。後人添油加醋,神化一番,「偷西王母蟠桃」,就成了壽星。這人吶,一旦被神化,就少人敢評價質疑,說東論西了。

有人敢說,這個人還很厲害。要說最懂東方朔的人,那當然是漢武帝了。漢武帝對東方朔的評價,《史記》有兩次。一次在是東方朔做侍臣時,漢武帝身邊的侍臣說東方朔是「狂人」,就是我們說的瘋子。漢武帝這麼懟他們的:「假如東方朔做事不是荒唐無為,你們誰能比得上他。」意思就是說,你們別嘰嘰歪歪了,人家不這樣,你們和他共事的份兒都沒有。這是對東方朔才能的肯定。還有一次是在東方朔將死之時,東方朔向漢武帝的諫言,大意是說,不要信讒言,讒言是沒有止境的。漢武帝挺吃驚的,《史記》這麼記載的,帝曰:「今顧東方朔多善言?」怪之。你東方朔到了這個時候了反而說起正經話來了,好奇怪。漢武帝的反應,是正常的,從他的反應看得出來,東方朔平日里是沒什麼正經話的。

《史記》滑稽列傳里,有一個叫淳于髡的,這個人也詼諧多辯,可他做了不少為國為民的大事,在後世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東方朔,是什麼原因,你可以思考思考。

諸葛亮《誡子書》,東方朔也有《誡子書》。我沒去細查東方朔《誡子書》的出處,且不論是不是他寫的,就內容而言,確是寫他的,飄然世外,確有神仙之風。摘錄下來,分享與你,附在後面了。

《誡子書》

原文

明者處事,莫尚於中,優哉游哉,與道相從。首陽為拙;柳惠為工。飽食安步,在仕代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是故才盡者身危,好名者得華;有群者累生,孤貴者失和;遺余者不匱,自盡者無多。聖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譯文

明智的人,他的處世態度,沒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貴的了。看來從容自在,就自然合於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齊這樣的君子雖然清高,卻顯得固執,拙於處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論治世亂世都不改常態,是最高明巧妙的人。衣食飽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隱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謙退,過隱者般悠然的生活,雖不迎合時勢,卻也不會遭到禍害。道理何在呢?鋒芒畢露,會有危險;有好的名聲,便能得到華彩。得到眾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凡事留有餘地的,不會匱乏;凡事窮盡的,立見衰竭。因此聖人處世的道理,行、藏、動、靜因時制宜,有時華彩四射,神明奧妙;有時緘默蟄伏,莫測高深。他能隨著萬物、時機的變化,用最合宜的處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變,也絕不會拘泥不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三頭六臂哪吒城」—元大都的興旺與衰敗肆
吸毒,就是與魔鬼同行!記6.26世界禁毒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