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瞧不起沖繩人,日本本土人還有哪些地圖炮?

除了瞧不起沖繩人,日本本土人還有哪些地圖炮?

原標題:除了瞧不起沖繩人,日本本土人還有哪些地圖炮?


今天有網友在問,日本本土人為何會歧視沖繩人。


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興趣,討論參與者眾。

有經常在日本跑的朋友說,從歷史角度來講,沖繩縣的前身琉球王國1879年才被日本吞併,所以關係還不是很親密;又說,沖繩習俗更多與福建等地類似,而與日本本土很大不同,因此又增了一層隔閡;他又提供了另外的角度,說沖繩人自身是比較散漫的,對於很守時的日本人來講,這種習慣肯定不受待見……



(1935年時的琉球人 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他說的這些應該都是對的,不過,我覺得若再簡單一點講,可以歸結為一點——

全世界不到處都有地圖炮嗎?


記得大學時候讀法國文學名著,常看到一個詞,外省的年輕人。


原來,法國外省人與巴黎人,乃是對立的。在巴黎人看來,外省人都是鄉巴佬;而在外省人看起來,巴黎髒亂差,沒有安全感。


看俄國名著也是一樣的,也有類似首都與外地的對立。


因此,日本本土人歧視沖繩人,沒什麼了不起;沖繩人照樣可以不爽東京人啊——人生一輩子,搞得那麼緊張兮兮做啥?像我們一個悠閑,多好……

不如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歷史上的那些地圖炮吧。


在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有個詞,叫江戶之子。


什麼是江戶之子呢?


套用我喜歡的一個說唱歌手的歌詞,大概是這樣的——


我家往上三輩都生在江戶,可這不再是江戶了,江戶已經死了,一百萬人我只屬於那不到十分之一……


(江戶之子 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來,能被稱為江戶之子的,起碼是太爺爺那一輩,就到江戶來生活了。經歷了祖輩、父輩,他們自己就出生在江戶。他們早已從外地人,變成了地地道道的江戶人。他們的故鄉,早已回不去,也壓根不想回去了——江戶就是他們的故鄉。


他們也許是做著最低等的活,但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他們早就看穿了武士階層的腐朽與懦弱,完全不怕他們了。而武士呢,在那個掉身價的年代,也自覺地不跟這些平頭百姓「一般見識」……

更主要的,是他們對待江戶以外的人的態度——


《劍橋日本史 19世紀》里寫到,「江戶的町人認為自己與同時代的武士對這個國家來說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他們還認為自己要比其他城市的平民優越,因為自己身處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除了這種因地域而形成的優越感,日本還有因戰爭而形成的地圖炮。


我們知道,明治維新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以薩摩、長州兩藩為主的尊王攘夷派,搞定了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但很多佐幕派的藩並沒有隨將軍的歸隱而投降,他們奮起抵抗,且戰且走,一直撤到會津藩、蝦夷地(北海道)。



(墨索里尼贈送的會津白虎隊紀念碑 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會津藩,維新軍遭遇很多打擊。當地十幾歲的男孩女孩都加入戰鬥,寧死不屈。在新式槍炮面前,這些舉著刀的武士和准武士們最終失敗。他們被稱為逆賊,遺體都不準收葬。曝屍長達數月,狗啃鳥啄,慘不忍睹……


後來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會津藩和長州、薩摩等名稱不復存在,但在原薩、長人佔主導的明治朝廷,原會津藩的人是受歧視的。會津地方的軍隊,在戰爭中,都被送往死地。


梁子就這樣結下,薩長人認為會津人是逆賊的後代,而會津人則對薩長人充滿仇恨……


就是現代,仍互相地圖炮,會津地區的老闆,不願雇薩長地區的員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雖然足球常踢進世界盃,但另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才是日本人的最愛

TAG:凡人摸史 |